柔性引导,让复习课更加有“新”意
2018-11-13朱礼阳
朱礼阳
摘 要:复习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梳理,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汲取经验,在创新中发挥复习课的作用。以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Project 2 Our snack bar为例,浅谈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复习课;新意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复习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梳理,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复习课也能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欠缺,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想真正上好复习课也不是件易事。美国学者奥苏泊尔说:“如果要我把教学的原理概括为一句话,那么我要说的是,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学生已知了什么。”对学生已知再进行合理的整合重组,上出有“新”意的复习课才是真正高效且学生喜欢的复习课。基于此,本文将具体结合四年级上册Project 2 Our snack bar复习课,浅谈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
一、如何让复习课有“新”意
英语教师要让复习课变得有“新”意,这里不是指让学生再学习新的知识,而是指要让学生觉得复习课很“新”鲜、很有趣,要让学生觉得真正地享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让传统的单调枯燥的复习课出“新”呢?
(一)创设“新”的情境
特级教师张宏伟说:“许多时候,学生是知道的,只是被遮蔽了,教师要做的是提供一种情境让他想起,让他与已知发生连接,进而产生新知,有所感悟。”由此可见,在复习课中,情境尤为重要。简单而枯燥的重复练习是低效且无趣的,这样的方式只能导致孩子对学习厌烦,产生厌学情绪。英语教师应努力创设“新”的情境,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不断地使用已学的单词及句型,达到复习的目的。
(二)呈现“新”的知识
在复习课中,很多英语教师受“复习”二字的影响,自然地认为复习课中不能再呈现新知,必须以复习旧知为主要任务。但是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在复习课中,出现的“新”语言反而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唤起他们开口交流的激情。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获得新的领悟。在英语复习课教学中,一方面要温习旧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去撷取新知识。
(课例1.四上Project 2 Our snack bar)
How can we make a snack bar?
What food do you have?
What drinks do you have?
分析:课例1中,在How can we make a snack bar的过程中,学生要选择“What food do you have?What drinks do you have?”,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选择,其中“black tea, green tea,rice”等都是课外的单词,这些新单词不仅不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
(三)布置“新”的任务
课堂任务是指课内有目的指向的各种活动,即“学习者从事的促进语言学习进程的活动”。在复习课中,英语教师应努力尝试布置环环相扣、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觉得学习就像游戏中的升级一样,越来越有挑战性。
(课例2.四上Project 2 Our snack bar)
How to make a snack bar?
Step A:What do you have?
Step B:Stick the food and try to say
Step C:Write your menu and say
Step D:Give your snack bar a name
分析:课例2中,在整个snack bar情境中,教师把建立snack bar任务分解为四个步骤去完成。这四个任务环环相扣,从选定食物饮料、摆放饮食位置、给饮食定价和书写菜单到给snack bar命名,任务由易到难,紧紧围绕建立snack bar展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的任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几点教学建议
(一)让复习课显“整”体
复习阶段应该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阶段。在综合阶段的语用应更加系统化,更加具有逻辑的推进。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整体入手,加强语言的整合,避免碎片化、线性的表达或操练。
(二)关注学生不同技能的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自主认知的过程,有经历思考的过程,有交往互动的过程,有表达观点的过程,有评价反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在不同的过程中学生不同的技能发展,及时纠正引导,给学生明确标准。
(三)柔性引导,该放手时就大胆放手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师应适时放手,尽量减少对学生的“牵引”。教师可以为学生留足时间,更多地去倾听和巡视,关注学生的生成。这样的生成才会更有深度。
参考文献:
龔海平.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