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当代中国的精准扶贫思想
2018-11-13张豪
张豪
【摘 要】 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解决贫困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本文立足当下,梳理了精准扶贫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主要内容,结合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优化精准识别机制,提高识别准度;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提升扶贫专干的能力;拓宽扶贫渠道,加大扶贫力度;加强教育扶贫,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加强扶贫工作管理,保障扶贫工作良性运行。
【关键词】 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对策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概述
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解决贫困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对各省的贫困地区进行多次调研以后,以精准化的理念将扶贫工作细化,逐渐形成了精准扶贫思想,它为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1、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注重农村问题,使7亿多的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迈向小康。但是在我国西部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仍有7000多万人仍然没有摆脱贫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此贫困人口相对分散,仅仅依靠大规模“平摊式”,没有目的,没有针对性的扶贫,很难使这7000万人真正摆脱贫困。2013年,习近平在湘西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2015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要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国上下共同投入到扶贫工作之中。
2、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重视经济发展。经济建设是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目前,贫困地区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经济问题,也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经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贫困问题自然而然地就解决了。
(2)扶贫必先扶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有了明显的改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是这并没有真正改变农村的真正面貌,解决农村实质性问题。相反地,还造成了部分农民对政府的过度依赖,主动积极性越来越差,滋生了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坐享其成等思想,从根本上来讲,这是因为农民的精神贫困。
(3)扶智与扶志并举。我们常说“治穷先治愚,扶贫必扶志”,扶智是指扶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扶志也就是帮助贫困户建立自信,让他们真正独立起来。在我们开展扶贫工作中,一定要将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真正實现农村地区的脱贫致富。
(4)推进生态扶贫。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我们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
3、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主要形式
(1)推行建档立卡。建档立卡是指建立贫困户相关信息的档案,并且发放贫困卡。通过建档立卡这种形式,不仅完善了贫困户的信息数据库,而且可以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使扶贫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2)实现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在乡镇遴选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深入基层,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其主要任务是驻村帮扶,负责农村贫困地区村级党组织建设,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迈入小康社会。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自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快有5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贫困对象的识别出现问题
第一,真正需要扶贫的贫困户没有得到扶持。在识别贫困户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仅仅依靠收入,房屋这些硬指标,很难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在农村地区有些人故意隐瞒财产,骗取贫困户的名额,加之有些村干部把自己的亲戚朋友都纳入贫困户,使得真正的贫困户被排除在外。第二,建档立卡的信息系统不完善,贫困户的信息不具体,甚至有些扶贫专干弄虚作假,自己编造信息。
2、扶贫路径存在问题
第一,扶贫目标偏离。在农村地区,依托国家政策,引来了很多产业扶贫项目,但是这些扶贫项目,脱离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实质性的效益,贫困户也没有从中真正受益。第二,扶贫产业选择不精准。扶贫项目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农村的长久发展,有些地区为了完成扶贫任务,缺乏长远的眼光,选择了一些只具有短期收益的项目,这并不利于农民的长久脱贫。
3、扶贫人员出现问题
扶贫工作人员是整个扶贫工作的关键力量,但是在扶贫工作中慢慢暴露了扶贫工作人员一系列问题。第一,扶贫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缺乏责任感。有些扶贫专干对国家扶贫政策根本不了解;有些扶贫专干并没有深入农村基层,出现了“挂名式”现象;还有些人道德败坏,搞暗箱操作,搞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第二,扶贫的形式化色彩浓厚。首先,基层的扶贫工作主要是了解农户信息,填写表格,搜集信息,从而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甚至有伪造贫困户信息的现象。
4、扶贫管理出现问题
第一,缺乏整体性的统筹规划,基层政府盲目使用扶贫资金,从不重视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农户的实际需求,把资金投入到了那些“面子工程”上,对于事关农民实际需求的投入很少。第二,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虽然都有相关部门的考核、审计,但是具体的落实情况,其绩效如何,基本上无人知晓。
三、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在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仍存在很多问题,那么要想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1、优化精准识别机制,提高识别准度
精准识别贫困户是我们开展扶贫工作的首要环节,它关系着我们的扶贫工作是否能有效进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精准识别。第一,综合考虑多种贫困测评指标识别贫困户。不能仅依靠家庭收入作为衡量贫困的标准,还应参考健康状况、消费情况、住房条件、隐形收入等多项指标进行识别。第二,建立动态识别机制,对已经确定为贫困户的农户要反复核实,定期进行排查,将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农户排除出去。第三,完善贫困人口的信息系统,全面了解贫困地区的农户情况,重点关注贫困户的信息情况,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正确的信息来源。
2、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提升扶贫专干的能力
首先要端正扶贫专干的扶贫理念,提升扶贫治理能力。政府定期组织对扶贫专干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委派扶贫专家定期下乡指导扶贫工作。其次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管理,经常组织对贫困地区的暗访调查。最后对于一些乐于奉献、愿意扎根农村地区的青年人才要积极吸纳,要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提升晋升发展渠道,保障他们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
3、拓宽扶贫渠道,加大扶贫力度
第一,政府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统筹安排,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其次政府还要积极引导社会扶贫,将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引入其中,共同参与。第二,鼓励社会扶贫,号召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和慈善组织为扶贫工作筹集扶贫资金,并监督、评估政府的扶贫工作。第三,充分利用激励措施,针对愿意参与和支持扶贫的个人和团体,政府和企业可以给予一些物质、精神奖励或者政策优惠。
4、加强教育扶贫,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广场,举办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第二,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引进优秀年轻教师,提升教育质量。第三,加强贫困人口脱贫主动性,弘扬勤劳致富的观念,改变他们落后的贫穷观念,鼓励自主创业,激发贫困户自身的积极性,实现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的转变。
5、加强扶贫工作管理,保障扶贫工作良性运行
扶貧中的管理主要是扶贫资金的管理和扶贫项目的管理,第一,要保障扶贫管理公开化、透明化,对于扶贫资金何时下拨,分配情况,使用情况要向社会公示。第二,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建立扶贫资金公共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各部门相互监督,还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第三,建立责任连带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考核和评估,一旦发现扶贫资金滥用,追查责任,严惩不殆。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陈文文.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困境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3] 刘牧.当代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4] 李毅.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6.
[5] 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
【作者简介】
张 豪(1993.2—)男,陕西安康人,现就读于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学科思政1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