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效果分析
2018-11-13马素林
马素林
(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引发的机型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临床疾病总多发的一种,其发病迅速,致死率高,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急性心肌梗死又被称为心肌缺血性坏死,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闷,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率不齐、血清心肌酶增高等。本文通过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得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为50岁—78岁,平均年龄为(61.58±4.69)岁;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为51岁—79岁,平均年龄为(61.72±4.3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护理方案:在接诊后,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首先在常规预检分诊后送入抢救室,医护人员根据大夫医嘱,对患者实施抽血检查和氧气支持。然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进行心电监控,疏导静脉通道。最后根据大夫的治疗方案,正确用药,接受治疗。
给予实验组患者急诊护理路径:首先调配医院的相关医护人员,紧急组成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然后查阅相关急性梗死的资料,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患者治疗的科学合理的急诊护理路径。最后按照制定的急诊护理路径,依次进行分诊护理、协助诊断、转运、救治、环境护理等措施。
1.3 评价指标
主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治疗方案确定时间、患者卧床时间、患者疼痛改善时间等,并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值)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治疗方案确定时间上的抢救效果发现,实验组所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分析
2.2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平均为(43.32±4.54)分钟,疼痛改善时间平均为(84.34±10.32)分钟;对照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平均为(67.32±3.54)分钟,疼痛改善时间平均为(128.34±9.32)分钟。对比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
经过对患者的调查统计,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7.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效果。结果表明,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能够明显的缩短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恢复,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