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骨窗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2018-11-12蒋熙攘单爱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时间段开颅血肿

蒋熙攘 吕 文 单爱军

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 518000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是因高血压,从而导致个体患者继发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多发于50~60岁人群[1-2]。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患者可出现颅内血肿占位,从而对颅内正常神经组织造成一定的破坏,致使个体颅内压升高[3]。因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应以解除颅内压迫、降低颅内压为主要治疗目的,临床常用手术类型包括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锥颅血肿引流术,小骨窗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较少[4]。本次研究通过比较两组一般诊疗资料、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得分变化情况,从而论证小骨窗微创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临床治疗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84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类型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微创组(44例)与开颅组(40例),微创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在53~79岁,平均(63.2±2.5)岁,高血压病史最短为3年,高血压病史最长为8年,平均病史(5.2±0.2)年,GCS评分为(8.51±2.12)。开颅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49~78岁,平均(61.2±2.4)岁,高血压病史最短为3年,高血压病史最长为8年,平均病史(5.1±0.2)年,GCS评分为(8.41±2.3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GCS评分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84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且入院后血压升高。(2)CT检查显示个体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并排除其他原因出血。(3)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超过5分。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脑室内出血、脑干出血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白血病、败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以及患者家属同意,所有患者直系家属均签署相关知情协议。

1.3 方法

1.3.1 微创组 44例患者行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结合患者颅脑CT影像,患者全麻后在距血肿中心颅骨皮质量最浅处做一长约3厘米的直切口骨窗,用电钻钻颅,将切口扩大至3厘米×3厘米后全层切开硬膜,在显微镜下进入血肿腔,使用双极电凝以及吸引器将无功能区脑组织吸入血肿腔内,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并使用双极电凝对皮层脑组织进行电凝止血处理,留置引流管后在患者骨孔处填入适量明胶海绵,固定引流管后缝合手术切口,完成手术。

1.3.2 开颅组 40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合患者颅脑CT影像,患者全麻后在距患者血肿头皮最近部位做一直径大于6厘米的马蹄形切口,沿患者脑回方向切开患者血肿区域,在显微镜下使用吸引器清除血肿,若存在活动性出血应给予电凝止血,放置引流管后引流,最后闭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一般诊疗资料。(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变化情况,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总分 45分,0 ~ 15分:轻型神经功能损伤,16 ~ 30分:中型神经功能损伤,31 ~ 45分:重型神经功能损伤[5]。(3)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不同时间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自理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两组患者一般诊疗资料、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以及不同时间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得分变化情况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一般诊疗资料,具体情况(见表1),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颅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诊疗资料(±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诊疗资料(±s)

组别 n 手术时间(h)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微创组 44 1.52±0.62 43.21±5.21 7.21±1.26开颅组 40 2.58±1.32 268.32±16.52 12.51±3.26 t 0.001 0.024 0.003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微创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低于开颅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不同时间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不同时间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具体情况(见表3),微创组患者治疗1疗1个月后、3个月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且高于开颅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变化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变化情况(±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F P微创组 44 35.21±3.51 21.26±1.52 10.28±0.68 5.026 <0.05开颅组 40 34.26±3.49 26.51±1.92 17.25±1.21 3.886 <0.05 t 0.018 4.013 7.004 P>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变化情况

3 讨论

高血压的发生与个体遗传因素、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具有密切的联系,个体长期摄入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可导致机体血脂浓度提高,血脂升高可刺激机体炎性因子以及血小板,血小板与脂肪颗粒结合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板块,粥样硬化板块可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血管内皮质功能,降低血管弹性,促使血管边窄,改变机体血流状态,血液对血管壁侧压力提高,从而形成高血压。机体长期高血压,可促使动脉血管在高血压状态发生退行性改变,脑微小动脉血管壁增厚,脑微循环灌注升高,高血压个体情绪激动、过度兴奋、用力排便时,可致使个体发生脑出血[6-8]。

目前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促进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医师在直视下清除颅内水肿,在术中采用骨瓣减压,电凝止血,但是手术创口大,手术时间长,患者术中出血量大,患者普遍术后预后不理想[9-12]。近些年随着我国微创技术的发展,小骨窗微创手术开颅在临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小骨窗微创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术中不需翻瓣即可直达颅内血肿,医师在显微镜下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可有效提高医师操作视野清晰度,从而极大程度提高医师操作准确性,对解除血肿压迫脑组织、降低颅内压具有重要的意义[13]。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明显高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致残率为2.49%,明显低于对照组[14-15]。本次研究在既往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给予开颅手术以及小骨窗微创手术,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颅组,且微创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得分为(10.28±0.68),明显低于开颅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得分为(67.51±4.26),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进一步论证手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论证了小骨窗微创手术临床治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小骨窗微创手术对促进个体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时间段开颅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