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离不开“情境化”
2018-11-10杨冉
杨冉
摘 要:物理情境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高中物理教学离不开情境化,联系物理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極性,激发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境化;教学效率
物理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现象、规律都是来自于生活生产实践。而今天教育的功利化让我们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以考试为中心,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老师怎么教,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慢慢演变成了考试的机器。这种功利化的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高中物理教学的初衷,使高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越来越远,让我们的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引入最初的物理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有效地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所以高中物理教学离不开情境化。
一、物理学的所有知识都来自于实际问题
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来自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生活中处处是物理。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是人们在长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经过对感性材料的复杂抽象、整理加工而形成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认知自然的过程。教学过程除了知识的教学以外,更重要的是认知形成的过程,所以物理教学离不开情境。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情境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都源自于生活,知识和能力渗透在特定的情境中,所以物理情境是物理知识的载体。近些年高考在不断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物理情境成为高考题创新、考查能力的重要载体,高考的命题选材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科技实际,立意新颖,有一定的深度。例如2016年全国Ⅰ卷23题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2017年全国Ⅱ卷21题法拉第圆盘发电机、2017年全国Ⅰ卷18题扫描隧道显微镜、2017年全国Ⅱ卷21题的电动机模型、24题冰球运动等。这些能力要求更多地涉及“过程与方法”。因此,物理教学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在概念、规律的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注意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广泛应用,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的分析、思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应建构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是个人与情境互动的历程,学习是从真实活动中主动探索的过程。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坚持“源自生活、用于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成为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解决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以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理解物理情境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
物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物理情境的理解,所以正确地理解物理情境,在实际物理情境中建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例如下面的例题,如果学生能设身处地,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思考问题,该题中的空间关系就会变得很明朗。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当指南针上方有一条水平放置的通电导线时,其N极指向变为如图实线所示。则对该导线电流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东西放置,通有由东向西的电流
B.可能东西放置,通有由西向东的电流
C.可能南北放置,通有由北向南的电流
D.可能南北放置,通有由南向北的电流
其实所有的物理问题都是如此,联系生活实际情境思考问题会让抽象繁琐的物理问题大大简化。有些问题看起来很相似,但情境微小的差异可能会造成完全不同的结论。
例如:如图所示,竖直固定一截面为正方形的绝缘方管,高为L,空间存在与方管前面平行且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和水平向左的匀强磁场B,将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管口无初速度释放,小球直径略小于管口边长,已知小球与管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管道足够长,则小球从释放到底端过程中( )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物理情境,不论从课堂教学的效率角度,还是从培养全面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的角度,联系物理情境教学、有效设计实践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S[2017]GHB281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