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预防盐酸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2018-11-10梁红玉
梁红玉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供应室,广东广州 510506)
胺碘酮来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广谱、无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将胺碘酮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较高[1]。本研究就对盐酸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护理措施加以探究,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36岁-77岁,平均年龄(61.25±2.42)岁。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38岁-79岁,平均年龄(61.35±2.57)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进行盐酸胺碘酮治疗;(2)在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类型治疗药物。排除标准:(1)治疗前已患有静脉炎的患者;(3)中途退出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借助于心电图监测仪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初期进行定期监测,监测频率控制在1次/10 min。对患者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适当的调整用药的剂量。
1.2.2 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并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同患者进行交谈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精神状况,并对患者的心电图加以关注,以便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1.2.3 加强微泵注射护理 加强对静脉通道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对患者静脉泵入的速度加以调整,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当液体推注完成之后,应第一时间更换。
1.2.4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往往心理情绪波动相对较大,容易出现胸闷、心输出量过慢、心率过快等症状[2]。因此作为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关怀力度,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同患者讲一些积极向上的话题,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尽快脱离疾病的困扰。
1.2.5 加强对静脉炎的护理工作 盐酸胺碘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血管起到刺激作用,这主要是因为pH呈酸性。对血管进行注射时需要选择血管较为粗大且具有弹性的,若是进行高浓度输注则可以选择中心静脉[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静脉炎的判断标准:参考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指标:0级患者未出现任何静脉炎临床症状;I级为出现局部的红肿、水肿或者疼痛感,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为出现局部的红肿、水肿或者疼痛感,静脉条索状发生改变,未触及硬结;III级出现局部的红肿、水肿或者疼痛感,静脉条索状发生改变,可触及硬结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差异。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盐酸胺碘酮pH值较低,呈酸性,对血管壁会造成较大的刺激,容易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而部分活化因子游离到组织间的时候会对末梢神经造成刺激,极易导致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或者局部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4]。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同患者加强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本研究从加强对静脉炎的护理、提高对不良反应的观察、重点关注微泵注射护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研究发现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盐酸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加强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