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上的正歌剧:贝利尼的《清教徒》

2018-11-10文:欧

歌剧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清教徒卡拉斯诺尔

文:欧 南

1976年,琼·萨瑟兰与帕瓦罗蒂演绎的《清教徒》成为经典

在浪漫主义运动的早期意大利歌剧中,最富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就是贝利尼了。罗西尼虽然生在与之相同的时代,但本质上还是倾向古典主义。贝利尼是一个典型的情感主义者,他音乐中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那涌动丰富情感的旋律。那是他歌剧的生命,也是他最光彩照人的地方,他丰富的感情世界影响了肖邦和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们。贝利尼又不同于格鲁克、莫扎特,虽然也有动人的情感化的旋律,但他们并不属于这种气质的作曲家。情感是贝利尼整个生命的常态,是浪漫主义萌芽中一朵惹人爱怜的“毋忘我之花”。

贝利尼不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者,而是一种音乐趣味的创立者,他偏爱歌唱性的咏叹调,并使之不停地回旋。贝利尼最著名的歌剧就是那部被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演绎得动人心扉的《诺尔玛》(

Norma

),就算一向对意大利歌剧苛刻的瓦格纳也盛赞这部旋律动人的杰作。《诺尔玛》突出地体现了贝利尼创造优美旋律的才能,他向人们展示了人间纯朴真挚的情感之力。贝利尼1801年11月3日生于意大利的西西里,从小就受益于家庭的音乐氛围,这使得早熟的贝利尼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卓绝的音乐禀赋,并尝试着作曲。1825年,当他还是那不勒斯圣塞巴斯契诺音乐学院的学生时,其第一部歌剧《阿代尔松和萨尔维尼》(

Adelson e Salvini

)就已经显示出他对旋律的深深入迷。不久,他应邀为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写下了歌剧《海盗》(

Il pirata

)。贝利尼似乎并没有意大利歌剧通常所具有的华丽、及时行乐的作风,对风靡一时的喜歌剧也没有太多的兴趣;他喜欢去寻找一种深湛的情感表现力,来深化他的戏剧力量,并从人物的内心刻画来加深戏剧的震撼力。和莫扎特与达·蓬特的默契合作一样,贝利尼也找到了和自己一样有着探索精神的诗人、剧作家费利切·罗马尼,贝利尼最著名的歌剧《诺尔玛》、《梦游女》(

La sonnambula

),包括多尼采蒂的歌剧《爱之甘醇》等都由罗曼尼撰写脚本。

贝利尼并不像当时很多作曲家那样为迎合观众的口味而进行创作,评论家认为他“摒弃了华丽的装饰,代之以说话般的旋律”。这是一种吟诵调的旋律,其实是音乐接近人们自然的说话语调,既不像意大利歌剧常常所表现的故意煽情,也不像一般的宣叙调。它的旋律是自然溢出来的,像《诺尔玛》中著名的咏叹调“圣洁的女神”,旋律柔美、自然不夸张,没有通常的意大利歌剧,尤其是普契尼那样喜欢极度地渲染激情。

贝利尼最著名的两部歌剧《梦游女》和《诺尔玛》创作于1831年,本来贝利尼和罗马尼准备改编雨果的戏剧《欧那尼》,但此剧遭到当局的干涉而不得不放弃(后来威尔第将这部戏剧写成了歌剧),但《诺尔玛》在首演时并不成功,原因是女高音吉蒂娜·巴斯塔在演出中出了差错。《诺尔玛》是衡量一个女高音才能的最佳剧作,也是贝利尼最好的歌剧,在意大利歌剧史上也是一部巅峰之作。在当代,可以说是玛丽亚·卡拉斯复兴了贝利尼的声誉,她演唱的《诺尔玛》无可匹敌。

西雅图歌剧院2008年制作的《清教徒》剧照

西雅图歌剧院2008年制作的《清教徒》剧照,诺拉·安西林饰演埃尔薇拉

浪漫主义运动主要表现了一种主观视角的介入,它们的题材多来自文学作品。贝利尼的歌剧不同于罗西尼和多尼采蒂,它是一种介于正歌剧和抒情歌剧之间的浪漫主义歌剧作品。贝利尼虽然在法国生活了很长时间,死后也埋葬在著名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歌剧并不像多尼采蒂那样受到法国歌剧的影响,它既是纯正意大利风格的,又和传统的意大利歌剧有所区别。贝利尼在歌剧史上虽然没有突出的改革,但对旋律的塑造已经成为他歌剧的特征,在音乐史上他和肖邦一样,都是以旋律优美而著称。

贝利尼最后的杰作是写于1835年的《清教徒》,同年的9月23日,年仅33岁的贝利尼与世长辞,真是天妒英才,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贝利尼也许会留下更多优美的旋律。而关于他的早逝,坊间流传着一个对恋人不忠的故事,其主人公正是贝利尼。

苏格兰诗人彭斯因为贫穷而无法和自己的恋人结合,他答应岳父,等自己的诗集出版,就能用才华来验证他们的爱情,最终他成功了。而贝利尼的情况和彭斯如出一辙。当贝利尼还是那不勒斯音乐学院的学生时,他被介绍到大法官家里去教导他的女儿玛德莱娜学习声乐,两人一见钟情,但地位的悬殊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自信的贝利尼对玛德莱娜说道:“以我的才华,不出十部歌剧,你父亲就会同意我们结婚。”果不其然,贝利尼的歌剧一部比一部成功,等到《梦游女》上演时,玛德莱娜的父亲就答应了他们的婚事。当玛德莱娜把这个喜讯告诉贝利尼时,沉浸在成功所带来的巨大喜悦中的贝利尼正忙于写作《诺尔玛》,竟无暇关注玛德莱娜。对浪漫的恋情充满幻想和期待的玛德莱娜,因贝利尼的冷落忧郁而死。死前她在给贝利尼的信中说:“十部歌剧之后无论生死都要结合。”受此打击的贝利尼悲痛万分,而“十部歌剧”之约仿佛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咒语。据说,玛德莱娜的鬼魂化成了一只白鸽,一直跟随着贝利尼,当贝利尼写完第十部歌剧《清教徒》时,那只白鸽飞来停在了总谱上,幽幽地叹了十口气,展翅飞去……

这个故事有着浓郁的哥特式风格,哀伤、奇幻、阴郁而动人,完全可以用它写一部出色的音乐剧。但故事毕竟只是一个浪漫的传说,事实上贝利尼因容貌俊美、风度翩翩而到处拈花惹草,且德行卑劣,他刻薄、嫉妒、专横,有点类似瓦格纳。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世人才编造出一个负心郎的故事戏谑他的死亡吧。不过值得我们感兴趣的是,他和瓦格纳一样,德行上虽然有欠缺,写出来的音乐却如此崇高,充满着庄重肃穆的美感,这或许在我们的思维中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常把人品和艺术混为一谈,其实艺术和人格是两回事,不能把艺术成就和德行等同起来,这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当然,这只是题外话。

西雅图歌剧院2008年制作的《清教徒》剧照

《清教徒》是贝利尼最后写的正歌剧,自其1825年写了第一部歌剧《阿代尔松和萨尔维尼》以来,最著名的就是晚年写的三部歌剧《梦游女》《诺尔玛》和《清教徒》。《清教徒》是一部规模庞大恢宏的歌剧,且充分运用了合唱的效果,全剧共分三幕,于1835年初首演于巴黎的意大利剧院。由于罗西尼的鼎力相助,贝利尼邀请到了巴黎当时所有的顶尖歌唱家,这样豪华的阵容可谓集一时之盛,它既保证了演出的质量,也为首演的成功提供了保障。翌年,该剧在意大利威尼斯的费尼切歌剧院上演,担任主角的正是后来成为威尔第夫人的女高音歌唱家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尼(Giuseppina Strepponi),但此时贝利尼已经长眠于地下。

贝利尼曾在这部歌剧的总谱上写到:“由三幕构成的正歌剧。”这里有必要提出的是,贝利尼所谓的正歌剧和以往主要由阉人歌手充当主角的正歌剧已有所不同,这里的“正”是严肃的意思,以区别流行的喜歌剧。其实在风格上,贝利尼的正歌剧更接近于法国的大歌剧,场面恢宏、气势宏伟、格调周正,它直接影响了他的后继者威尔第,威尔第的一系列歌剧,都是这种风格严谨、格调高尚的正(严肃)歌剧。

《清教徒》的故事发生在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王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领导的新兴资产阶级处决后,王后亨利埃塔被囚禁在普利茅斯城堡。城堡主人沃尔顿勋爵的女儿埃尔薇拉爱上了原来斯图亚特王朝的骑士、保皇党人阿图罗·塔尔博。但就在他们两人将在城堡举行婚礼的时候,塔尔博却出于对王朝的忠心,秘密地将王后打扮成埃尔薇拉的模样逃出了城堡。埃尔薇拉在得知消息后以为自己遭遗弃而发疯。从城堡逃出的塔尔博准备离开英国,但他想和埃尔薇拉再见上最后一面,恋人相见使埃尔薇拉暂时恢复了理智。但正当他们两人相见时,早已爱上埃尔薇拉并得到她父亲恩准的里卡尔多·福特爵士出现在他们面前,逮捕了塔尔博。埃尔薇拉再度发疯。正当塔尔博即将被宣判死刑的时候,遇到新政大赦,塔尔博被释放,一对情人终于又相聚在了一起,而埃尔薇拉的疯病也不治自愈。

剧中埃尔薇拉一波三折的精神变化具有强烈的戏剧感染力,但从整体上来说,它不如《梦游女》的抒情优美和《诺尔玛》的庄严崇高,然而歌剧中的音乐同样非常优美,显示了贝利尼在旋律上面出色的天赋。歌剧在首演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踌躇满志的贝利尼却不幸离世。人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罗西尼和凯鲁比尼等亲自为他抬灵柩,将他葬于巴黎著名的拉雪兹公墓。

随着贝利尼的去世,威尔第、普契尼等人开始占据了歌剧的舞台,贝利尼虽然不至于被遗忘,但其作品在舞台上已经难得一见了。到了20世纪中期,卡拉斯横空出世,使得一度被湮灭的贝利尼歌剧又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卡拉斯最伟大的成就是复兴了《诺尔玛》,虽然她也演了《清教徒》,但显然卡拉斯的嗓音不适合埃尔薇拉这种偏于华丽、灵巧的花腔——从性格上来说,埃尔薇拉更像是一个可爱、单纯的邻家女孩,而不是诺尔玛这种气度非凡的大祭司。真正复兴《清教徒》的是“花腔女高音之王”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她曾于1960年和1964年两度在英国演出《清教徒》,轰动一时,成为标志性的“《清教徒》女王”,正如卡拉斯的《诺尔玛》一样。1973年,她携出道不久的帕瓦罗蒂一起录制了这部歌剧的唱片,至今无可替代。

西雅图歌剧院2008年制作的《清教徒》剧照

贝利尼的歌剧不同于同时代的罗西尼,也不同于多尼采蒂,他是个短命的天才,音乐中有着一个艺术家所追求的崇高和温柔的特征。斯特拉文斯基甚至把他和贝多芬相提并论,把他们两人合称为“两大 B”(Bellini and Beethoven),并说:“当贝多芬还未掌握旋律财富就在世上从事作曲的时候,另一位作曲家贝利尼,却在不知疲倦地不断写出自然而优美的旋律,但他好像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但这却恰恰说明了贝利尼的旋律感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和刻意追求完全不同的、自然的禀赋。

猜你喜欢

清教徒卡拉斯诺尔
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一腔浓烈半世悲凉,歌剧女神毁于船王“孽缘”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美国醉酒史
卡拉斯,为什么是20世纪的歌剧女神?
北美殖民地时期清教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
《清教徒》中理查·福思咏叹调《我永远的失去了她》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