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美殖民地时期清教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

2018-03-30刘超楠

青年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清教徒

刘超楠

摘 要:作为殖民地时期的主流文化,清教主义在北美早期殖民地时代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清教的追求与理想,奠定了美国殖民地时期教育的基础,成为这一时期教育产生的原动力和发展的催化剂,它促进了宗教伦理观念的普及,宗教人才的培养。作为美国教育的起步阶段,殖民地时期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剖析这些特点,对于研究当代美国教育的开端,探讨其独特之处和本质特征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演进过程,把握其未来走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研究殖民地时代新英格兰清教主义对于了解美国、美国文化以及美国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清教徒;清教主义;殖民地时期

一、宗教迫害下的大迁徙

清教徒起源于16世纪的英格兰,一些著名的事件导致的在1620年代至1630年代的大迁徙到新英格兰,清教徒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将知识从英格兰带来。1606年,伦敦的弗吉尼亚公司组织首批移民迁往北美。1607年,第一批移民顺利抵达了北美并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移民地,为了表达对詹姆斯一世国王的感谢,他们把殖民地的名字命名为“詹姆斯敦”。英国在北美建立詹姆斯敦殖民地13年后,又在它的北面建立一个新的殖民地----普利茅斯殖民地。普利茅斯的建立,其实是英国人为了解决自己国家内部的宗教纷争问题,希望将英国大地上的矛盾能在北美大陆上消于无形。当时的英国政府和教会的领导者对于“清教运动”的观点非常一致,即采取各种方法来迫害清教徒,致使很多的清教徒不得不离开英国。一部分人去往宗教较为自由的尼德兰地区,但是一些清教徒在尼德兰地区感到自己相当不安定,找不到内心的那种安稳,于是就有人主张前往北美大陆,希望在那片地区上找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宗教信仰自由的乐土。于在1620年9月,100多人搭载着“五月花”号轮船,从英国的普利茅斯港口出发,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清教徒,其他的包括贫苦农民、工匠、渔民及契约奴。但是,他们在海上遇到了风浪的袭击,航向发生了改变,他们原本希望到达的目的地是弗吉尼亚管辖的哈德孙河区域。与此同时,他们的食物与淡水基本上已经食用殆尽,他们只得被迫在北美马萨诸塞的一个港口登陆。因为没有按照原先的安排到达弗吉尼亚,所以他们所持有的土地许可证就如同废纸,没有任何的法律效力,而移民又存在着宗教信仰方面的分歧。为了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移民,清教徒的领导者们通过共同协商,拟定了一份管理章程,即《五月花号公约》。

二、清教徒的早期生活

新英格兰的建立是清教徒最大的成就。1643年新英格兰的联合殖民地成立,包括马萨诸塞湾,普利茅斯,康涅狄格,纽黑文。同年,新英格兰人发表了一份进度报告《新英格兰早期成果》(New Englands First Fruits)。这些人把文明带进了荒野,“建立了五十个城镇和乡村,三四十座教堂,还有更多教士的房屋,一座城堡,一所大学,监狱,堡垒,车行道,许多事业都是由我们负责,没有公众伸出援助之手,拥有舒适的房屋,花园,果园,围栏,玉米地等等,以及所有的种植园中出现的联合体的形式和面貌,来自其他地方的陌生人看到我们在短短几年做了这么多事,对于上帝赐福于我们的努力感到惊讶。”

在新英格兰,这些人实行了当地的控制。他们所开发的政府主要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新英格兰城镇会议系统,他们的教堂是由当地的教会指导的。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每一个城镇都试图通过在内部建立和谐来避免外界的控制,通常是通过一种固定的城镇契约和教会契约。自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殖民地联邦政府在处理广泛的问题上有一些困难问题,如税收。尽管17世纪欧洲到处都是动荡不安的时期,在新英格兰,和谐盛行直到本世纪末。一些评论人士甚至把马萨诸塞州的社会凝聚力贴上了“清教徒最大的成就”的标签。

三、殖民地时期的教育活动

在北美殖民的开始,移民过着相当艰苦的岁月,教育更无暇多顾。不过各殖民区各依自然和社会条件而着手其事,并且与日俱增地意识到教育在移民工作中是重要的环节,在推动教育移植过程中又不乏热情主持的贤达人士。这些清教徒抵达殖民地后联合起来,迅速成立教堂和兴建学校,抓起教育工作。那时人少而生活简陋,由教士担任教师,家庭、教堂和学校紧密相连。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地区,清教徒越来越多,一般家长早已开始负责教育子女读写以及传授宗教和法律知识,后因家长知识不足而加強学校工作,由学校教师协助教士教学,马萨诸塞湾殖民地逐渐成为发达的地区。

在清教徒的思想世界中,确保后代拥有良好的德行和纯正的信仰才是延续“新英格兰之约”最为关键的砝码。如果下一代丧失了对上帝的虔诚或无视上帝的律法,“山巅之城”只能成为乌托邦,上帝赐予的“新迦南”便会被收回。因此,教育对于全体清教徒们的伟大事业和马萨诸塞殖民地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基于此种观念,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则不仅仅是家庭的私事,更是共同体的职责,因为教育的成败决定未来共同体的命运。虽然家长仍然对儿童的教育负有首要的责任,但政府也必须赋予自己介入教育的权力,特别是当这种介入是为了整个殖民地的利益之时。如果家庭没有能力和意愿履行教育儿童的职能,外在的政府就会随时准备取而代之。因此,殖民地当局涉及教育的监管事业和开办免费学校便具有了充足的必要性。

由于各殖民地的社会状况和需要不同,初等学校也具有差异。新英格兰殖民区以市镇学校为主要类型,同时也有主妇学校和书写学校。市镇学校由市镇筹款举办,是地方公立学校性质,具有正规学校的意味。主妇学校和书写学校是私立的,需要收费,并且比市镇学校收费贵,因此,学生不如市镇学校多。这三种学校在殖民区比较普遍。移民之初,集资建校或筹款办学盛行,但执行效果较差,于是马萨诸塞湾议会出台《1647年学校教育法》。从此,市镇学校成为主体。

殖民地时期,拉丁文法学校是贵族接受中等教育的场所。是为高等教育做准备的阶段,实际上附庸于高等学校。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英国流行的中等学校,注重学习拉丁文和古典科目。1635年,波士顿首先创设。新英格兰和中部殖民区都逐渐创设。南方则较少,贵族子弟多到北方学习,或者直接到英国学习。拉丁文法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不仅重视学识,而宗教信仰和道德品质尤其重视。马萨诸塞湾法院于1654年曾提醒学院管理人员和市镇管学人员注意,不要聘用信仰不笃、行为不检和违反教规的人来承担学院教师职务和教导青少年的任务,遇到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人员,应予以解聘。各市镇均认真执行。但是拉丁文法学校的收费较贵,这就等于对贫苦青年关上了求学的大门。虽然马萨诸塞湾于1647年以法律强迫设立文法学校,但因为入学者太少而行不通。直到1700年只有三分之一的城市照办了。其余三分之二或者因为居民不足百户,或者因为没有合格教师,不曾设校。已设者也因为没有学生而教师没有办法进行教学活动,常常中途关闭。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文法学校的建立并不是群众的需要,而是法律的强制执行,后来因为现实需要的压力,逐渐,有些学校给部分学生到其他学校或者私人教师那学习书法、算术、英语等科目。又有学校分设两部,一部为升学者教授古典科目,一部位准备从事商业、工业生产的青年教授读法和数学,形成二部制。但终究因为量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拉丁文法学系慢慢失势,到十八世纪中叶便有文实学校问世了。

在新英格兰的移民群体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占绝大部分。在其他殖民地,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则要少得多。于是,殖民地家庭便把孩子送到宗主国去接受大学教育。但是去英國旅途遥远,并且花费高昂,而且能过去英国接受教育的终归是少数。由此他们很快开始高等院校的建立。从殖民地初期到美国革命前夕,北美共出现了九所大学。成为高等学校的标志是可以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所以,只有这九所学院被公认为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机构。除费城学院以外,其他八所学院都有比较浓厚的宗教背景。宗教对北美殖民地学院的建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招生要求、管理体制都有很明显的影响。与此同时,北美的宗教本身也在殖民地时期经历了复杂的变迁,从追求理想的“神圣共和国”的政教一统演变为宗教多元化和宗教宽容。殖民地时期的绝大多数学院都是由宗教教派建成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牧师,传播宗教教义。但是,北美殖民地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高等教育除了培养宗教人才之外,必然要应对社会的需要而做出调整。

四、清教主义对殖民地时期教育的影响

宗教对北美殖民地学校的建立有很明显的影响。与此同时,宗教本身也发生了变化,从追求政教统一演变为宗教多元和宗教宽容。殖民地时期的绝大多数学院都是由宗教教派建成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牧师,传播宗教教义。但是,北美殖民地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高等教育除了培养宗教人才之外,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教派之间的激烈竞争一方面催生了各个学院不同的办学模式和风格,另一方面也迫使它们在办学实践中逐步放弃严格的派系限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个学院之间的激烈竞争调动了各个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殖民地教育注入了活力,进一步促进了办学的多样性,提高了办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学院在教派问题上逐步走向包容、自由与开放。

毕生研究清教的米勒认为清教思想并不是僵化的宗教制度,而是体现于社会各阶层的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人们不断地对清教意识进行调整,直至清教最终被彻底世俗化,并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清教徒在当时并不占据人口的大多数,但是它所倡导的特定的价值体系对殖民时期美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对美国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持久的作用和影响。清教主义的力量在美国有一百五十年了,在十七世纪的最后三年中,清教徒的力量和影响开始显著下降。清教的衰落有很多原因,随着商业领袖的掌权,世俗的态度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使新英格兰与清教徒联邦以外的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的哲学和科学态度开始影响和软化这种顽固的清教主义。清教几乎是保守势力,在当时美国这个多元化的“大熔炉”里,清教徒所提倡的统一是不可能实现的,清教徒在新英格兰的许多地方失去了其所特有的宗教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孟媛.佩里·米勒的清教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柴惠庭.英国清教[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3]王保星.《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4]Clifford K. Shipton.The Puritan Influence in Education[J]. Pennsylvania History, Vol. 25, No. 3 (July, 1958).

[5]EverettEmerson.Puritanism in America1620—1750[M].Boston:Twayne Publishers,1977.

猜你喜欢

清教徒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美“登陆”地标普利茅斯石被涂鸦
ARTHUR LOST in the MUSEUM
美国醉酒史
霍桑John Endicott系列短篇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研究
歌剧咏叹调《我是美丽的少女》的音乐与演唱
主体的分解 自我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