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职业能力视域下“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及应用研究

2018-11-09单松王诗憬

科教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课堂教学策略会计电算化

单松 王诗憬

摘 要 本文从财会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视域角度出发,分析财会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体系。针对能力体系,构建“小组合作、对抗和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策略,结合此策略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运行机理,并开展实证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综合职业能力 课堂教学策略 协同机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59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system of accounting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account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ability syste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y of "group cooperation, confrontation and skill training"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ooperativ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is strategy and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is combined, and empirical analysis is proposed to propos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y; synergistic mechanism

0 引言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工作主体在具体工作环境中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是从事某个职业或工作所必须的本领。姜阵剑、牟永善(2004)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为三个二级子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基于前者的研究,本文认为,财会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其中: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财务专业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力、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团队互助、人际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作为理实一体的课程,注重专业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同步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很大帮助。但现阶段,许多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实训效率不高和课堂评价不科学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邓满娥,2011;武娟,2015)。

本文构建“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对抗和技能训练”,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改善“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 “小组合作、对抗和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策略的建构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其一,信息化资源教少,课内外教学衔接不够;其二,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学生自主训练,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其三,课堂评价流于形式,与学生课堂训练、课程评价关联度教少。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了“小组合作、对抗和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策略(如图1),籍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和资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按小组训练和组员评价同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前资源制作、课堂教学组织和训练安排、课堂评价,发挥主导作用。从课前自主学习到课中学习,主要贯穿的以任务为导向的技能训练为主线。

(2)基于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借助超星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将课件、教学视频和训练计划等学习资源发布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学习平台,并通过平台的考核功能,促使学生有目标地自主学习和训练。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的互动模块,师生线上交流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信息化平台和资源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和目标性。课堂中,通过智慧教师软件,教师现场演示各模块对应业务的操作,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提高课堂效率。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学习,融入技能對抗形式。李辉等(2015)指出学习者应当依托某一特定组织,将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进行四种战略组合,结合不同战略提出相应的知识能力提升的转化模型。“小组合作、对抗和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策略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具体运行机理为:①小组的构成:每组成员6~7人,按照上一学期的综合测试成绩排名,分第1-6名、第7~12名、第13~21、第22~28、第29~36和第37~45等六个区间,每个区间分配一名组员;②根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性别和学习特点,每组分配一至两名男学生;③组内互助:课堂评价和考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任务为驱动,小组为完成任务,获取较好的考核,将极大激发组员之间积极开展互助;④组间竞争:为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将竞技因子纳入组间竞争,课堂考核规则为获得第1~2名,评分5分,获得第3~5名,评分3分,获得第6名,评分1分,获得第7名,评分-1分。

(4)评价体系突出整体性、结构性、多元性和激励性特点。考核评价体系,从整体课程出发,将“会计电算化”课堂考核评价融入进课程考核评价,增加课堂考核评价的比重。本门课程总成绩由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和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50%,且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课堂考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阶段测试和组内互评五个部分构成,评价体系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堂表现和组内互评突出了考核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评价呈现多元化特色。课堂表现中的课堂训练,以加分形式进行评价,尤其是组内互助、组间互助和课堂MVP的评选,激励性评价便于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2 “小组合作、对抗和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策略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运行机理

2.1 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

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许多基层会计岗位将被取代。会计人员的核算智能将被弱化,其分析和管理的职责将被强化。

(1)学习力。财会类学生在学习阶段需要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运用所掌握的会计知识解决业务问题。智能会计时代,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专业会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综合运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务、财务分析和经济学等知识处理企业业务,辅助分析和决策。智能化的会计要求会计人员由专业化向复合型会计人才转型升级,这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较强的学习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2)财务信息化处理技能。会计从信息化向智能化逐步过渡,企业账务处理和财务分析将更加信息化、自动化。具体体现在业务全程化链接、信息一体化和处理智能化等方面,这要求学生的财务信息化技能更加熟练,熟练掌不同岗位操作技能,熟悉财务软件的总账、财务报表、人力资源、资产、薪资、销售、采购、库存、存货、生产制造、成本和管理会计等不同模块的功能和应用。

(3)业财融合的能力。传统的中低层会计人员主要职责是会计核算,但智能会计时代强调,财会人员具备核算能力的基础上,侧重分析、管理和决策的职责。现阶段,许多中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部门,其地位和功能日益重要,财务总监或者分管财务的副总通过进入公司董事会辅助和参与公司重大 决策。这一趋势的变化,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具备将企业的业务与财务相融合的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运行现状,帮助企业做出更科学、准确的决策。

(4)团队合作能力。基于自身职业特质,很多会计人员较为缺乏沟通和协作等相关团队合作能力。智能会计时代,强调会计人员的业财融合、管理和决策能力,这些都需要建立在会计人员自身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自身更好的协作和沟通,可以发挥部门内部和部门间的工作效率,减少部门内部和部门间无效的摩擦和耗损,提高消息传递的效率和真实性,便于各层级的管理和决策。

2.2 “小组合作、对抗和技能训练”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运行机制

按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小组为依托,构建“小组合作、对抗和技能训练”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运行机制,如图2。

从图2协同运行机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学习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前发布教学任务、课堂组织学生训练和课后答疑,学生课前自主根据学习资料学习、课中自主和合作学习训练,可以通过自己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力;(2)“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增加供应链、生产制造、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通过运用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案例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增加课堂训练时间,教师及时解决学生课堂训练当中遇到的问题,将极大提高学生财务信息化处理能力和业财融合的能力;(3)课堂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小组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考核,极大提高了小组学习的凝聚力和积极性,组间对抗便于提高小组内部的协作性,组内协作和交流可以提高组员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小组长的管理和决策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4)基于小组学习的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将由小组内部产生知识和能力外溢效应,由小组的学习力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学习力,学习力的提高所带来的激励性和获得感,将促进学生个体通过自身学习和团队协作,提高自身的财务信息化处理能力、业财融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小组合作、对抗和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

本文选择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2015级和2016级的两个年级6班级256名学生先后进行教学实验,为期两年,并且与未展开教学实验的班级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两年的教学实验,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氛围教好、学习效率较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熟练掌握供应链和管理会计知识,财务信息化处理能力和业财融合能力得到初步锻炼,会计2015级参与教学实验的部分同学在顶岗实践中获得实习单位教好的评价,部分优秀学生提前被报喜鸟、金华康恩贝、阿斯利康等知名企业录取。

(2)团结协作,技能水平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会计2015级参与教学实验的六位同学获得2017年浙江省会计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和2017年新道杯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团体赛全国三等奖。会计2016级部分获得2017年新道杯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省赛团体赛二等奖。

(3)提高自身學习力,初级会计通过率达到80%以上。参与教学实验的会计2015级同学参加初级会计考试,通过率达到8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但在具体教学实验中,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存在一个小组整体实力较弱,具有边缘化趋势,学习积极性受影响;②小组内部,小部分同学学习能力较弱,存在一定程度的搭便车现象;③组建对抗形式需要更加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 结语

根据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来制定“小组合作、对抗和技能训练”的“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效果取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任务驱动的小组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课堂评价和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

智能会计时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财务信息化处理、业财融合和团队合作等综合职业能力,“小组合作、对抗和技能训练”的课堂教学策略将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小组教学和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此外,小组组员通过外溢效应将小组其他成员的能力和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学习力、财务信息化处理和业财融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慧敏.利益相关者参与逻辑下的大学治理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与训练”在学科教学论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

[2] 郭绍青.参与式小组教学活动[J].电化教育研究,2006(9).

[3] 牟海珍,李金梅,刘曰琛.德国职业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特点[J].当代教育科学,2011(13).

猜你喜欢

综合职业能力课堂教学策略会计电算化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任务分析观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