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互动媒体艺术的信息传播

2018-11-09李楚瑶

科技传播 2018年20期
关键词:信息传播新媒体

李楚瑶

摘 要 新媒体时代,我国的互动传媒目前正在加快和市场上各行业的结合,信息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具有互动性、快捷性和受众广的特点。文章介绍互动媒体艺术在公共艺术博物馆、雕塑之中的应用,在感应装置中的使用和电子游戏之中的使用,表现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带来的益处。

关键词 新媒体;互动媒体艺术;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1-0012-02

互动媒体艺术是借助各种媒体为介质,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具有信息相互传递特征的一种新媒体艺术分支的艺术作品。在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后,互动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新媒体艺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借助将单边传递信息和被动接受信息转换为双向传递接收,以先进的科技为支撑,连接计算机图形、网络技术将影像、文字、声音结合,拓展新媒体的新方式,扩大信息传递的灵活性,观众可以在接受原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之后,根据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进行“二次加工”,同时这些“二次加工”之后的作品会呈现不同观众的理解,使得观众自己的愿望可以赋予在作品之上,开发多元化的作品。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只有创作者创作的空间、时间以及思维的局限性被打破,解锁艺术的神秘色彩,使艺术生活化[1]。

1 新媒体时代互动艺术和信息传播现状

1.1 互动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媒体艺术在各方面开始长足发展,互动媒体也开始渗入各方面的领域发展。新媒体艺术发展在技术的运用上还存在相当的局限性,人们对手机和电脑等IT设备使用的频率增加,新媒体的发展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还需要加大新媒体艺术的人才培养及普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以虚拟技术盛行的VR技术占据研究的主体地位。VR技术设计出来的网上购物和使用3D技术增强电影特效,及时的体验效果给人们打开了新的思维创造性。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对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另外,对设计者的创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凭借个体水平迎合大众水平进行头脑

风暴[2]。

1.2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1.2.1 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数据时代下,信息流通速度较快,新媒体自身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基于传统信息传递改善自身的信息结构传递缺陷,发展互动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获取信息之时十分容易,各大媒体媒介都在发展巨大的交流平台,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人们了解的信息只能通过传统的媒介手段进行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想要得到支持和找到有共鸣的人很难。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导人们建立出互动的交流模式,信息双向流通,还能进一步即时沟通交流,展开实时互动[3]。

1.2.2 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广

互联网的推助力,移动通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人们甚至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接受网络上的相关资讯。而我国每年的手机使用用户正在逐年上升,甚至趋于低龄化发展,不同的人群都能通过手机接收到非常多的资讯消息。新媒体形势下,微博、微信等众多App或者其他网页会快速上升信息的传递,人们通过电子媒体可以接受第一时间的资讯,信息流通的快速性还可以用现场直播进行反应,信息会在短时间内传播出去,突破空间上的局限性。而借助这些平台媒体,相关评论者也可以第一时间发布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将其快速发散出去。这体现了信息快速传递在新媒体行业中的作用。

2 互动媒体艺术的应用

2.1 在博物馆等公共艺术中的互动

互动媒体艺术的体验在博物馆等公共艺术中也有所呈现,让游客和参观者在进行参观游玩时有更多的体验感。在有些博物馆中添加虚拟现实技术,利用环境的特殊性,添加3D模型,添加文字视频动画的特效,让博物館中的展品赋予新的灵魂,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观众进一步和作品进行深度交流,在灯光和音乐交融,展现出博物馆作品中独特的美感,分解艺术作品中的小细节,融合体验者的多重感官,随着体验者的脚步变化,可以让体验者感受到微观世界中的自然生态交合的美。通过影像移动,感受全方位的互动体验。又如在参观水族体验馆时,脚底踩下地面会有涟漪浮动,以及在小鱼受到刺激时会快速散开,让游客有真实的在水里的体验一般。

湖北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开放了楚天激光公司的互动项目《激光琴》,前来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该设备中,巧妙将触感、听感和视感结合,带动了人们的体验感官,增加了体验的趣味性,赋予了《激光琴》新的生命力,融合艺术、科技、光影等广泛的手段,让人们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替换从静态到动态,从受者到动者,拉动了大量的体验者。

随着科技进步,工业4.0深入生活,偏向于个人化的私人感受会贴近人们的生活。不仅在上述公共艺术中有如此体验,还在一般的城市建筑雕塑的创作过程也有这样的体验。麻省理工学院的体验室,推出一件由开源软件开发的雕塑作品,该作品可以通过,对人的外界感官动作而产生不同的变化,诸如颜色,图案和声音的改变,并且在此过程中,懂得软件开发的人还可以填入自身独具创意的特色效果,将人们对作品的体验感官发挥到极致。

2.2 在感应装置上的互动

对于信息的反馈,人们开始主动传递反馈信息。当前在各种表演之中,仅在演员和背景动画的互动之中,观众才能感受到效果。多媒体互动技术具有局限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银屏上预置视频和画面。若是在受众采用当前7D互动电影院的预设模式,这些表演的技术性越来越强,使用了很多光电互动设备,这些互动技术增加了表演的真实性和有趣感。利用类似于主题公园之类的数码表演可以大大增加观众的互动感,使用特效的光影效果,增加表演的真实性和代入感,或者在座椅旁边可以设置一些感应装置,通过感应设备,在观众身体和声音发生改变时,可以调节光的亮度和光线的颜色,足以给观众美的感受体验。

又如丹麦建筑所为情人节设计的LED感应设备。当游客路过这个装置时,装置会根据路人周围的能量发光变亮、闪动节奏变快。从而在情人节这个日子里会给游客不一样的心跳体验。互动媒体艺术设计出来的作品,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受者的体验感受,不进从创作者自身出发,还从使用者的创作能量出发,从而打破原作的局限性,影响作品最终的呈现效果。参与、体验、如何体验的过程不同,观众的感受各不相同,并且具有不重复性,展现作品自身的价值以及升华价值。

2.3 游戏中的互动

在虚拟现实之中,游戏的体验感受注重于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及在游戏中的反馈感受。早在游戏厅中就有真实的道具方向盘模拟赛车游戏等,对收集来的新形势下的信息不断改进,进行时事的重构与重建。信息的双向流动,使得艺术作品的体验者和创作者进行对接,既说明了电子游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互动媒体艺术发展新的动向。

再者,玩家从电子游戏里,接受到游戏的人物形象特点,游戏里服装,建筑画风,从不同的感官得到游戏的刺激感受,使得大脑对这个游戏形成了一系列的总结,正面体验或者负面体验。电子游戏的设计包括了很多的艺术表现形势,如服装,绘画,建筑,音乐等方面的效果表现模拟一个虚拟的世界,构造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就可以体现出来了,这也很注重玩家的游戏体验。就如物理学中,作用力的体现是相互作用。电子游戏给了玩家一种游戏体验,而玩家同样在电子游戏中感受到了不同的感官刺激,负面的体验也是,若是将这些玩家的负面体验收集起来,则是游戏产业发展新动向。随着科技的技术成熟,将VR技术应用至游戏之中,会给玩家更加真实的体验,真实度和还原度能够得到高度的还原。

3 结论

互动媒体艺术和科技手段的结合在传统信息传递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多的模式和结构,让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联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不再是单向的传递和输出,现在还有反馈这一模式,满足目前市场上受者对于信息传递的需求,调动了受者的积极性,参与到信息传递的过程,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和编码,发挥受众自身的艺术天分,将艺术和生活结合,变成受众自己和艺术的碰撞的新火花,消除受众对于艺术的壁垒,拓展艺术的格局空间。受众对交互式体验的需求,使艺术媒介发生了从起初的具象化艺术实物到数字载体的演变。创作者借助能够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多元手段。

参考文献

[1]王硕.新媒体视域下互动媒体艺术的信息传播[J].青年记者,2017(17):127-128.

[2]刘亚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新闻传播互动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6.

[3]谢其璇.互动媒体艺术在艺术形式上的革新[J].明日风尚,2016(23).

猜你喜欢

信息传播新媒体
浅析人民网《图解新闻》栏目的信息传播实践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