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园贷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8-11-09刘贝贝

卷宗 2018年22期
关键词:校园贷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许多贷款公司逐步借助互联网将贷款市场渗透入校园,发展成为目前的校园贷。大学生群体没有固定的收入,消费需求热切,消费观念尚未成熟,许多不法分子趁机诱导大学生参与“校园贷”,甚至通过故意降低申请人资格门槛,简化申请程序,设置“服务费”、“催收费”等陷阱,增加贷款违约风险,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校园贷”无法自拔,因陷入“校园贷”自杀学生更是屡见不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校园贷”现状进行分析,对此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校园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提前消费的理念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各种互联网P2P贷款金融平台的建立以其贷款门槛低、手续简单、放款快等特点吸引了诸多大学生的目光。校园贷主要包含以下四类[1]:一是传统商业银行贷款平台,如建行、交行、工行等;二是各类电商提供的贷款服务,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三是为大学生学习、创业提供小额贷款的贷款平台;四是提供个人贷款与分期付款服务的购物平台,如趣分期、分期乐等。各种形式“校园贷”的出现为大学生消费提供了便利,但更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巨大的考验。本文对河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四2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究“校园贷”现状,对“校园贷”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1 大学生“校园贷”现状

1.1 使用“校园贷”人数比例随年级增长而逐渐增多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一学生中,使用过“校园贷”的学生比例仅为2.8%;大二学生中,使用过“校园贷”的学生比例為5.7%;大三学生中,使用过“校园贷”的学生比例为11.6%,大四学生中,使用过“校园贷”的学生比例高达16.2%。

1.2 贫困学生使用“校园贷”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学生

将问卷调查结果与学校贫困学生数据库进行比对,使用过“校园贷”的学生中,贫困学生和非贫困学生比例分别为70.5%和29.5%。

1.3 使用“校园贷”学生对贷款资金使用及还款缺乏规划

根据调查数据,大学生将贷款资金用于电子产品消费的占45.4%,用于购买化妆品、名牌衣物的占24.3%,用于旅游的占9.2%,用于其他消费的占8.7%,用于学习相关花费的仅占12.4%。贷款后有明确还款计划的仅占32.3%。

1.4 对“校园贷”风险预估严重不足

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的缺乏,思想较为单纯,往往会在没有认真考虑借贷资费标准,借贷后果情况下,盲目进行贷款。往往被借贷方无利息或低利息所迷惑,忽略贷款逾期之后的利息计算方法和高昂的贷款服务费。除此之外,由于大多贷款学生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淡薄,当其无力还款遭受借款方利用非法手段骚扰或恐吓时,不能正确处理,而选择退学,甚至自杀的极端方式。

2 “校园贷”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2.1 “校园贷”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

“校园贷”自诞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认为,“校园贷”可以有效解决一些临时性的经济问题,比如可以购买考研指导课程,缓解奖助学金到位之前的经济紧张问题等。从这方面来看,“校园贷”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有效缓解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将“校园贷”获得的资金用于创新创业,使学生在学生时代有机会做出更多的尝试,学生带着适当的压力,以一种更加负责的态度,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培养独立自主意识。从这方面来看,“校园贷”对学生来说是有好处的。

2.2 “校园贷”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

“校园贷”的提前消费理念刺激着学生的不理性消费行为,提前消费的快感在无形之中助长了其盲目、从众、攀比的不理性消费心理,助长其不符合自身消费实际的消费理念。尤其是部分不合法的“校园贷”因其过高的利息或手续费,引发了大学生的还款危机。除此之外,因无力还款造成的逾期还款对其个人信用造成了不良影响。层层的压力,对“校园贷”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酿成种种不能挽回的悲剧[2]。

3 大学生“校园贷”心理健康教育意见与建议

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在学习提高中寻找自身价值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工作态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寻找自身价值。因此,高校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借助学生社团的天然优势,定期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营造积极和谐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在提升自身本领中寻找自身价值。

3.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的,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使学生自主意识到学生的主业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而不是肆意消费,盲目攀比。学校教育中,应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寓教于乐,增加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而非为了满足虚荣心理,盲目跟风,进行不符合自身实力的消费行为。

3.3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自身控制能力薄弱,在受到网络或者他人的影响时,容易进行冲动消费。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自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诱惑,鼓励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精进学业,提高能力上,而不是进行吃穿用度的攀比和其他不合理的消费[3]。

3.4 健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

随着我国资助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国已建立起“奖”、“助”、“贷”、“减”、“免”、“勤”、“补”的资助体系,彻底解决了学生因贫失学和因学致贫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学生需求亦日益多元化,建立起鼓励学生发展成才的“成长型”奖助学金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为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建立“创新创业”奖学金;为满足学生攻读研究生需求,设立“攻读研究生奖学金”;为解除贫困学生找工作中路途、住宿等花费支出负担,建立“贫困学生就业助学金”等,从根源上消除非法“校园贷”的滋生蔓延。

3.5 增强学生法制教育,加强学生信用意识

为避免“校园贷”悲剧,引导学生在“校园贷”过程中加强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普及与投资消费有关的法律知识与金融知识,增强学生识别非法借贷的能力,积极抵御各种诱惑。大学生还应提高信用意识,自我约束,理性消费。在贷款行为发生后要有节奏有计划进行还款,避免造成逾期,不给贷款平台收取高额罚金的机会,遭遇还款困难应及时求助[4]。

“校园贷”以其方便快捷、门槛低的优势有效解决的大学生的资金困境,但是其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值得重视。高校务必将学生“校园贷”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使学生自觉远离不良“校园贷”,顺利成长成材。

参考文献

[1]廖晓军,向东. 在校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6(3).

[2]叶翔宇.大学生校园互联网贷款消费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2015(2).

[3]王娜.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及防范对策[J].经济与法.2016(11).

[4]叶岩.校园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

作者简介

刘贝贝(1989—),女,河南南阳人,助教,硕士,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贷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