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国系统中的中国人才:现实挑战与路径建设

2018-11-09罗弦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16期
关键词:联合国人才培养

罗弦

摘 要:国际组织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平台,联合国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联合国各组织机构在招录人才时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设置学历与工作经历要求、所招聘的岗位类型受项目实践影响。目前,中国人才在国际组织中总人数不足、分布过于集中、采取的任职路径较为单一、倾向单一类型的岗位。为有针对性地、灵活地培养及输送我国人才,需从任职信息服务体系、储备人才的国际经验、专业型合作平台三个方面加强政府、高校、相关机构的合作,以此提升我国人才在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联合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

一、联合国系统的人员招录特点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正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央,谋求充分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国际组织是不容忽视的外交舞台。联合国(United Nations,UN)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系统包含了多个附属机构、基金会、研究所、专门机构等①。了解联合国系统的人员招录特点是中国人才走向国际舞台的前提。联合国系统在人员招聘过程中既要彰显平等和多元的价值,又要求人才具有和国际相关的、综合的专业实践能力。另外,近年来组织内的项目实践和经费配置也影响了招聘倾向。

联合国系统各组织机构的人员构成注重地理分布(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的代表性,人事政策亦普遍强调人力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多样与平衡,以此推动各成员国共担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关于2017-2022年人事管理战略》(Report by the Director-General on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2017-2022)中写道:“组织的成功离不开多样化的劳动力;教科文组织在《组织法》中规定了地区分布需具有平等的代表性”[1]。它主张地理分布对加强组织内员工的多样性和构建多元文化非常重要,体现了组织构成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使命。

“工作经历”是国际组织在人员招录时考量的重要内容。多数正式职位通常要求申请者具备一定的工作经历。初级专业人员需要至少2年的工作经历,无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通过青年专业人员(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JPO)或助理专家(Associate Expert)考试只能获得初级职位。随着职位级别升高,对工作经历的时长、与联合国系统的相关度要求随之增加,如P5级别的高级官员需要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②[2]。学历并非获得职位的决定性因素,多数职位要求申请者具有研究生学历,但拥有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并不一定能获得优先资格。

在实际招录过程中,人员招录倾向于内部选拔,职位级别越高,外部人员通过申请及考试方式获得职位的难度越大。依据联合国招聘规定第四条第4点(Staff Regulations and Ru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Article IV,Regulation 4.4):职位空缺通告可同时进行内外部宣传,在不影响各级职位招聘新人才的情况下,填补职位空缺时应充分考虑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内部人员[3]。表1为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员流动情况,可见在一般情况下,内部流动的比例高于外部任命。

国际组织内的职位稳定性较强,级别越低向上流动越难,但横向跨地区和跨部门流动相对容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员工一般的工作时间约为12年,且大约有7年在一个岗位上服务,其中专业类员工平均在一个岗位上服务6年,流动性最强的管理类员工平均需在一个岗位工作3年[5]。员工能从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横向来看,地区办公室之间的流动性较强,机构内部强调锻炼成员的综合能力,使其适应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对外招聘的职位以项目类为主,多为定期合同或临时合同。项目运营是各个国际组织,尤其是专门领域组织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需要相应的项目专员(Programme Specialist/Officer)或项目助理(Programme Assistant)负责。他们初期一般只能拿到短期合同,但其任职期间能享有内部申请资格,之后在申请其他对外开放职位时享受优先待遇。

近年来,外部经费岗位(Extra-budgetary Position)④逐渐成为各国青年人才任职的重要选择。国际组织引入国家资助作为外部经费来源,用于应对紧缩的常规经费和广泛的内外需求。例如,教科文组织与日本基金会(Malaysian Funds-in-Trust)、韩国基金会(Republic of Korea Funds-in-Trust)、马来西亚基金会(Japanese Funds-in-Trust)等建立合作关系。资金提供国的申请者可在申请项目专员时具有一定优势,甚至该国可以直接派出本国专家到組织内任职,参与相关项目的运营。尽管此类岗位的延续性直接受到外部经费限制,但事实上确在地区办事处中广泛存在。

二、中国人才在联合国系统内面临的问题

(一)代表总人数不足

中国在联合国系统内代表人数不足,与中国的会费分摊比例、人口基数、经济发展水平远不相称。中国的代表数量远远落后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在亚洲范围内专业人员数量低于印度、日本。截至2016年12月31日,联合国中心中国籍职员1035人,美国籍职员4960人,加拿大籍职员1842人,法国籍职员4172人,德国籍职员1527人,意大利籍职员2936人。中国籍专业人员726人,同期印度籍专业人员1249人,日本籍专业人员868人[6]。截至2016年11月,中国在联合国秘书处的职员中,高级职位仅有9人[7]。而中国分摊的联合国会费比例较高且近年来有所上升。如2018-2019年度,中国交纳的联合国常规经费比例在成员国中排名第三[8],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实际按时缴纳的国家中排名第一。[9]

(二)人员分布过度集中

虽然联合国系统内30多个机构或组织中均有中国人员的身影,但人员分布不均、参与程度较弱,不利于在联合国系统更多领域产生有力影响。近50%的中国籍职员聚集在联合国,在教科文组织等其他专门机构和相关组织中的人数较少,以专业人员或主管身份任职的人数则更少。表2显示2016年有50位以上中国职员的机构或组织仅有联合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截至2018年2月,中国在教科文组织仍处在代表不足(under-presented)状态,反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均处于平衡状态。[10]

(三)任职途径单一

过去中国人员的任职途径主要依靠政府合作项目,未能充分挖掘高校对构建国际组织人才任职路径的作用,不利于构建立体化路径,全方位地输送中国人才。国内高校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顶尖高校相比,自主性较低,较少通过参与、承办国际组织会议或联合研究等活动与国际组织形成地区间或部门间稳定的合作关系,未能为派出师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工作创造条件。

(四)岗位经费来源单一

预算内的常规经费岗位,稳定性强,然而却也存在其他诸多限制。表3显示了2016年的中国职员岗位经费来源情况,大部分中国职员属于常规经费岗位。鉴于当前国际组织有限的常规经费预算,此类稳定岗位的申请条件较为严格,过分追求稳定岗位可能会限制青年人才进入联合国系统,特别是错失地区办公室的任职机会,不利于我国向各机构、各领域灵活多样地输送人才并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日本在联合国系统内职员人数超过中国,而与中国不同,日本的国际职员大部分属于其他经费来源岗位。

三、对策建议

(一)构建立体化的任职信息服务体系

第一,发布、推送多方面信息,帮助申请者了解国际组织基本信息、申请岗位的相关信息、生活辅助信息等,降低青年人才对国际组织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提高申请者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第二,进一步完善国家信息服务平台,在原本以实习、志愿者和考试竞聘为主的基础上,使信息覆盖更多青年、顾问、项目专家、专门机构、机关组织总部及地区办事处。第三,积极推进高校信息渠道和服务平台与国家信息服务平台对接,以高校就业部门为中心、依据本校情况选择、更新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学生媒体、学生社团、校友组织等开展多方位宣传。

(二)培养具备国际经验的储备人才

第一,支持高校派出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完善对学生实习的资助政策、安全和学籍管理政策、实习实践认证和学分转换政策,另可建立长期培养机制以针对性地支持实习结束后仍有志于在国际组织发展的学生。第二,鼓励高校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海外合作项目,培养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跨文化人才。国家应依托驻外使领馆做好面向海外华裔申请者的宣传工作,做好与已经成功任职人员的沟通联络工作。第三,鼓励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完善内部机制设计,解决好专业人员派出期间其原单位编制与工作调整问题、业绩考核问题、回国后经历认可问题、薪资及福利待遇等问题。

(三)开拓多样化的专业型合作平台

第一,开阔视野,关注各类联合国系统内相关组织和专门机构,拓展与其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的合作。第二,鼓励高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对外交流情况,对内开设相关课程与考试培训,对外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国际培训和联合研究,争取签订人才交流合作备忘录。第三,鼓励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与行业相关的重要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以合作项目为依托、以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为支撑,构建人员双向交流渠道。

注释:

①文中的“联合国”专指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六大机构和各办事处,联合国系统则包括了其他附属机构和专门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

②联合国系统正式职员分为D、P、G三类。D代表高级管理人员(Director),通常为部门领导;P代表专业人员(Professional);G代表一般事务人员(General),多为负责行政辅助类事务的人员。依据联合国官方网站说明,P2-P3为初级;P4-P5为中级;P6-P7和D1-D2为高级。其他机构对初级、中级、高级的分类略有不同,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P1-P2视为初级,P3-P4为中级,P5及以上为高级。

③此处仅限定期合同(Fixed-term contract)工作人员,不包括全职与项目任职(FT/Project appointments)。

④一般职员岗位包括由联合国内部预算支撑的岗位和由常规预算外经费支撑的岗位。

参考文献:

[1]UNESCO.Report by the Director-General on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2017-2022[R].39th Session, Paris, 2017.

[2]UNESCO.What We Look for[EB/OL].https://en.unesco.org/careers/what,2018-02-05.

[3]Secretariat.Staff Regulations and Ru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EB/OL].https://hr.un.org/content/staff-regulations-44,2017-01-01.

[4][5]Bureau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Key Data on UNESCO Staff and Posts[EB/OL]. http://fr.unesco.org/careers/sites/careers/files/HR_ Statistics.pdf, 2017-05-02.

[6][11][12]United Nations Chief Executive Board for Coordination.UN System HR Statistics Report 2016[EB/OL]. https://www.unsystem.org/content/un-system- human-resources-statistics-reports, 2018-02-21.

[7]联合国大会第五委员会.第72届联合国大会五委“人力资源管理”议题文件:秘书处的组成:工作人员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dzt/gjzzrcfw/gjzzrszd/201711/t20171107_ 280886.html,2018-05-30.

[8]The Secretariat of United Nations.Assessment of Member StatesAdvances to the Working Capital Fund for the Biennium 2018-2019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United Nations Regular Budget for 2018[EB/OL].http://undocs.org/en/ST/ADM/SER.B/973,2017-11-29.

[9]聯合国大会.已缴清会费2018年会费的会员国[EB/OL]. http://www.un.org/zh/ga/contributions/honourroll.shtml,2018-05-22.

[10]UNES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s at July 2018[EB/OL]. https://en.unesco.org/careers/geographicaldistribution,2018-05-05.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

猜你喜欢

联合国人才培养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联合国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断粮”谁之过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