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
2018-11-09蒋新娟
蒋新娟
当孩子开始牙牙学语,一些家长便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方式教孩子学计算,比如“1+1=?”此类简单计算。随着孩子进入学校,开始正式系统的数学学习,计算也就成了他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然而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诸多学生在计算中总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做事细致、认真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精细化工作的基础。让学生从小学好计算,让计算成为数学学习中最美的音符,成了教学的追求之一。
一、趣味训练——轻拨计算悦耳之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计算,首先就得让学生对计算感兴趣,让他们觉得计算很有趣,很好玩,让他们在计算中收获成功感和满足感。
《十以内的加减法》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分成》这一部分内容时,总有一些学生不能熟练说出各个数的分成,甚至有些孩子开始对计算产生畏惧。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游戏式的趣味训练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从家里带一副扑克牌,教师从所学过的分成数字中随意报出一个数,学生从所带的扑克牌中快速找出能够组成教师所报数字的两张牌,比比谁的速度快,谁找得多。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速度慢的学生,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计算成功的乐趣,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游戏规则:计算慢一些的学生只要找到能合成教师所报数的两张扑克牌算一次成功,学有余力的学生必须找到三张扑克牌合成教师所报的数才算成功一次。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计算的乐趣。
中高年级的计算教学有时也会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但和低年级的教学有一定的区别。中高年级可以采用小型挑战赛的方式来进行趣味化的计算训练。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三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口算)比赛,让学生争做“班级计算(口算)小达人”;也可以在每次计算练习时,对计算题进行分类,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冲刺题,其中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必答,提高题和冲刺题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安排作答,不管是哪一类的学生,只要正确完成他应完成内容,那么他就是“班级计算(口算)小达人”。当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到乐趣,他们计算的欲望就会被激发,他们的计算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二、专项训练——吟唱计算轻松之曲
任何计算练习都不应该是随意的、毫無指向性的练习,要让每一次计算练习服务于当下所学知识,这是计算练习的前提条件。比如在教学凑整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与凑整法有密切关系的练习,如“64+36=?”专项计算练习等。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脑海清晰呈现能凑整的相对应的数,减少计算的误差。
专项训练更要注重变式,要让学生在各种变式中找到规律,掌握方法。在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简易方程》这一章节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4x-8=8”之类算式的计算,更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合并可以合并的项,并迅速求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练习一些类似于“2x+3x=30”等方程式的计算,也可以将x替换成其他字母,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三、综合运用——奏响计算快乐之章
计算不是一项单一的教学任务,更不是一项单一、呆板的技能,只有综合灵活运用,计算才能真正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四年级下册教材中《运算律》这一章节着重培养学生计算综合运用能力,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巧妙性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计算的乐趣。特别是当学生学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之后,学生对计算更是充满了向往。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小型计算比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使用方法,为计算求得巧妙之径。
分数应用题更是计算的“跑马场”。如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太平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的[13],大西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的[15],这两大洋的面积一共约占地球表面的几分之几?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应用题,所涉及的计算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到分数单位的转换,分数单位的转换本身就是一个计算的过程,如果其中有一步出错,最终的结果就会出错。出题时,并非要出多么复杂的计算,而是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体会到其中无穷的乐趣。
计算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大量的计算中寻找规律,进而深化对计算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多元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全方位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教师要重视计算教学,让计算成为学生最亲密、最友好的伙伴,成为数学学习过程中最美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