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2018-11-09宋晓文易滨秀易滢

江西教育C 2018年8期
关键词:模式供给人才培养

宋晓文 易滨秀 易滢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的重任。为适应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供给的新形势,地方高职院校必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学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供给侧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供给 人才培养 模式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现象屡见不鲜。“十九大”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要加快地方高职院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地方高职院校应从供给侧的视角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供给侧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要素的创新、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去除供给约束,释放潜力、增强活力。从供给侧视角出发,可以看到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的有效供给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人才输出存在相对过剩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供给的主要问题在于供给的相对过剩。这种过剩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存在着专业性、地域性供需结构失调。具体表现在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性高职院校在招收生源、人才培养、教育成本投入、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存在问题。从根源上分析,这是一种高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所导致的供需不匹配。这就要求地方高职院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不能忽略需求只谈供给,要加强需求与供给的协同性,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

(二)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不健全

“创新创业人才”概念的提出,符合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但同时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许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依旧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培养内容体系不全、培养方式方法不多、培养条件支持不够等问题。如何将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这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个挑战。

(三)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尚未紧密结合

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样存在与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匹配的情况。专业结构与新兴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变化不适应,部分专业人才供给过少,部分专业人才供给过剩,有些专业供给的人才缺乏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过程,对于专业设置的考量要从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情况出发,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可以根据市场调整进行设置,对于一些基础性专业还是应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开展教学。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

地方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主体,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有效人才供给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宜春为例,当前宜春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大

宜春经济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经济结构主要由工业、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三大板块组成。但是,由于科技资源的缺乏,特别是高新科技人才缺乏使得宜春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就当前而言,宜春市70%的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人员。科技研发实体紧缺,全市仅有3所普通高校、3家市属科研所,科技型企业总数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不到30%。与此同时高校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70%以上选择在发达地区就业,这使地区经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

(二)高素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源紧缺

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内,优质教师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强。在《宜春中心城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了仅宜春中心城区未来三年就要新建中小学幼儿园共计38所。加上宜春市周边区域和城市新建中小学幼儿园的数量,届时优质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将会存在相当大的缺口,教师资源的分配将会成一个新的问题。

三、创新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契合地方产业发展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为优化与完善专业布局结构,对专业进行优化调整,形成合理的专业体系。为应对地方经济绿色崛起,工业、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三升级”的发展趋势,在考虑自身师资条件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申报新能源汽车技术、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互联网金融、艺术教育四个新专业。四个新专业将密切围绕着宜春工业、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的产业发展需求,制定行业人才需求标准,为地方行业发展提供专门人才。同时,建立招生、就业与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对地方经济人才需求较大的专业在招生比列上重新进行了调整。

(二)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科学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转移和渗透、理论知识之间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实际获得。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互联网+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与大型民营企业合作办学,合作编撰教材,使教学更加规范有据;将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接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提炼课程精华的同时,引入学科前沿内容和行业标准,深广结合,突显课堂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工具与知识并重,理工与人文相通。

(三)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德才兼备技术技能型人才

德育工作貫穿于校园文化与生活的始终,也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始终,将“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学生素质培养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养成自我培养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近两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一步与专业和学生能力相结合,构建了“教育—实训—实践”三位一体,相互衔接,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将全面负责实施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素质教育中,实现“专院专管”“专人负责”的双创工作目标。

(四)优化办学层次结构,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

要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必须完善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主动寻求与本科院校合作,从专业层面打通大专与本科间的壁垒。在校企合作方面,积极探索校企混合所有制的办学模式。本着“服务地方经济,提升产业质量”的原则,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车学院。通过联合企业、产教融合,学校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真正实现了“零缝隙”对接,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实现了“零距离”上岗,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初步形成了产学结合的多赢机制。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化,将区域内职业院校、行业龙头企业、行业部门、行业协会纳入职教集团,通过整合资源,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虽然高职院校不断在打造“工匠精神”,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依旧逐年扩大,人才的创新培养与有效供给已成为“教育供给侧”中极为突显的问题。地方高职院校要想增强其生命力,必须从区域经济的供给侧中寻找契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杨建.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教育的结构优化与实践创新[J].机械职业教育,2017(07).

[2]谭雪.谈地方高职院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J].辽宁师专学报,2017(01).

[3]王文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升高职高专发展活力的思考[J].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1).

猜你喜欢

模式供给人才培养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