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心理机制分析与思考

2018-11-09江腊生胡丽花

江西教育C 2018年8期
关键词:心理机制经典阅读网络时代

江腊生 胡丽花

摘 要:当代社会是一个以网络为主导的世界,网络发达带来信息的瞬息万变,比如学生阅读方式增多,阅读作品鱼龙混杂等,导致大学生群体阅读心理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他们在网络时代下阅读文学经典的心理机制,以期对大学生的阅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引导,从而实现更好的对经典的阅读。

关键词:网络时代 经典阅读 心理机制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汲取知识、启迪心智的最基本途径。《荀子·解蔽》中提到:“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因此,人之所以进行阅读活动,是为了达到“以知”目的——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就是读者,对“可以知”的物——作品的认识和把握。文学经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检验而经久不衰的“最有价值的书”,随着时代的推进而流动,在人类史上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奠基性的文学名著。当下社会正处网络时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拥有较高文化水平和素养的群体,文学经典的阅读不仅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阅读倾向,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阅读心理变化。因此,结合当下网络时代的特点,研究大学生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心理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阅读现状分析

新世纪以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互联网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阅读心理,尤其是文学经典的阅读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对经典阅读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的研究,从阅读内容、阅读媒介和阅读方式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阅读活动的现状。

(一)阅读内容休闲化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阅读文学经典的人数所占比重为33%,也有部分学生会在阅读活动中选择应试类的学习资料或专业技能资料,所占比重约为19%。除此之外,有约48%的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偏向休闲类,其中,有30%的学生选择花费较多的时间阅读畅销网络小说,如《微微一笑很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这些小说文体宽松,在内容上以情爱叙事为主,延续了我国传统小说中的传奇叙事和民间伦理,阅读起来相对轻松。另外18%的学生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多是一些时尚杂志或是跟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书籍,比如说《中国国家地理》《vista看天下》和《大众摄影》等杂志。这些杂志基本以图文为主,图片更形象直观,只需大脑做简单的加工。

(二)阅读媒介数字化

2004年12月15日,我国开通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由此进入互联网时代。受现代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数字化阅读,传统纸质阅读量渐趋下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约有48%的同学选择通过现代电子设备进行阅读,其中包括手机电子书阅读App、手机浏览器网页阅读和kindle电子书等等,其余的同学还是选择纸质媒体阅读。

(三)阅读方式浅薄化

据调查报告显示,有43%的大学生在使用数字化设备阅读时,只停留在表层浏览阶段。这类学生主要是通过手机、平板等上网设备,浏览各种新闻和文章。由于手机和平板本身的页面设置等问题,大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一目十行,很多信息不作深入思考就一带而过。再加上网页格式的排版中很多文字都换成了图片,用来博取点击量和浏览量。也就是说,如果以前的阅读是真正的阅读的话,现在的文学经典阅读就是“刷屏”,因此导致读者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进一步丧失了深度阅读的可能性。

二、阅读心理机制

(一)应试型

对整个社会的阅读来说,出于应试型动机进行阅读活动的群体主要是学生或专业性人才,他们希望通过考核考试的方式来获得一定的技能或证明。在阅读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相对集中,目标明确,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会主动通过查找学习资料,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对图书馆自习室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87%的学生在图书馆所阅读的书籍和进行的阅读活动是为了获得各种专业技能证书,或是通过考试以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业水平测试成果。其中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大型国家级考试的学生占大多数,也有部分学生是为了通过学期的期末考试而紧张地复习。

(二)探究型

在某种程度上,探究型读者的阅读活动和目的与应试型读者有相似之处,都是在阅读过程中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阅读。在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带着问题探求具体答案以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但探究型读者在阅读活动中,一般都有着更为冷静的头脑和坚强的毅力,“目标明确,思想集中,经常围绕一个专题,参阅多种书籍,进行综合思考,容易在科学研究或技术难题中做出特殊的贡献”。这类读者对新学科、新知识的兴趣及对外部世界的求知欲很强。

(三)消遣娱乐型

消遣娱乐型读者在学习之余,利用闲暇时间以轻松自在的方式进行阅读活动。这是人们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阅读,把阅读当作精神生活中的娱乐、休闲活动。这类读者的阅读没有明确目的性,所阅读的作品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内容也多是具有休闲性、传奇性的作品。此外,这种阅读活动可以发生在各种空闲时间,不需要一个系统的时间段,不需要耗费极大的精神和注意力,对阅读环境的要求也不是那么严苛。

在快节奏生活中,消遣娱乐已成为阅读的主导动机。但是,大量通俗和休闲读物的存在,使得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总是浅尝辄止,这会导致思维简单、思想浅薄。消遣娱乐阅读带给读者的只是一时的感官快乐,而无法成为精华融入心灵。

(四)常识积累型

这种类型的读者进行阅读的活动与前面几种都有所不同。一方面,文学经典阅读活动不需要深入了解文学名著的主题思想、中心主旨,也不去鉴析阅读对象背后的价值取向、美学意蕴,更不对阅读对象的表现内容做价值判断,其目的在于积累一定的知识。另一方面,这种阅读活动是自由而不受拘束的,并没有事先的准备,不需要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也不需要去大量查找资料文献。其内容相当广博,天文历史地理,时事政治新闻,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想知道的都可以去读。

这种阅读群体在当代大学生中很常见。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当中约有12%的学生乐意阅读各种专业之外的杂志,而这12%的学生进行的活动就是一种常识性知识的积累。网络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极快,内容也极为广博。面对各种铺天盖地的阅读对象,大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对每一个对象都做深入细致的思考。

三、阅读引导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作品当中选择经典,又如何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品读经典是关键。因此,针对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及心理机制分析,在此为大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大学生来说,激发自身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重要的起点。一般来说,阅读兴趣有两层含义:“广义的阅读兴趣是指读者对整个阅读活动的喜爱程度;狭义的阅读兴趣是指读者对某些学科书刊,或某种体裁作品内容的选择倾向。”无论出于何种心理,阅读活动的进行都需要阅读主体(读者)生发出阅读动机才能形成,而阅读动机的形成是出于阅读需要,是读者对阅读内容的一种欲求状况。阅读兴趣是阅读动机的重要表现。因此,只有当阅读变成满足个人精神需要与兴趣的活动时,才能成为自主需要的对象。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学生为了兴趣在阅读上花的时间越多,阅读态度越积极,就越容易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

(二)深度阅读胜过浅阅读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已经习惯通过用手指滑动屏幕的方式来获取各种碎片化信息,并且越来越有将这种获取信息的活动升级成为主要活动的趋势。这种长期的碎片化浅阅读活动会使得读者渐渐弱化原本的分析事物的能力,也磨灭了读者的想象力和理性思考力,而深度的经典阅读一般来说都发生在纸质阅读活动中。各种数字化、网络化的阅读尽管在阅读过程中倚仗其自身优点能给人带来信息收集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但是纸质媒介的真实感是数字化阅读所无法给予的。因此,浅阅读虽然能给读者带来短暂的阅读快感,但真正能促使读者享受到阅读的喜悦的还是深度阅读。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懂得深度阅读的重要性。

(三)读劣书不如不读书

叔本华曾说:“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在叔本华看来,书是有好坏之分的,读劣书还不如不读书来得好。经典能带给读者关于世界、人生思考和启迪,布鲁姆曾说:“莎士比亚不会使我们变好或变坏,但他可以教导我们如何在自省时听到自我。”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并不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他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余地,让读者去思考自己与世界与生命的种种关联。因此,在阅读活动中,要做到绝不滥读。

总之,当下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中所呈现出的阅读内容休闲化、阅读媒介数字網络化、阅读方式浅薄化倾向不容忽视。网络媒介不可回避,更需要正确引导。在新媒体时代,作为接受新生事物的排头兵,当下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状态折射了一个时代文化的整体水平。因此,在当代高校教育中,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归根结底,就是引导学生热爱阅读,阅读经典。

参考文献:

[1]郑君平.《基层图书馆特色建设与创新服务》[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2]卿家康.《阅读与阅读艺术》[M].知识出版社,1991.

[3]曾祥芹主编.《阅读学新论》[M].语文出版社,1999.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

[5]殷俊,邓若伊主编.《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6]张汉强编.《青少年阅读心理学概论》[M].武汉出版社,2008.

[7]温红博.《家庭环境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阅读投入、阅读兴趣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6,3.

[8]叔本华.《叔本华论文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心理机制经典阅读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浅析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活动性策略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