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歌对留守初中生道德教育的思考
2018-11-09张溦雷斯羽
张溦 雷斯羽
摘 要:虽然当今社会对留守乡村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生活状况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不尽如人意的是对留守初中生的调查并不多见,关注留守初中生思想道德的深入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该文从教师的角度,列举留守初中生道德滑坡的表现并剖析产生的根源,提出如何以传统中国民歌吟唱辅助学校教育,解决留守学生道德滑坡问题。
关键词:传统民歌 留守初中生 道德
现代社会资讯高度发达,海量信息飞速传播。不时会有国人不文明、不理智,漠视法律法规的负面新闻见诸媒体。特别是涉世未深的留守初中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受害的案例教人扼腕,更有乳臭未干的留守初中生突破道德底线残暴加害他人的惨案令人痛心。留守初中生到底怎么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初中生的道德滑坡?谁应该承担留守初中生的道德教育责任?如何破解留守初中生道德滑坡难题?
一、留守初中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表现与根源
(一)留守初中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表现
由于青春期躁动且缺乏有效的家庭引导与监管,留守初中生容易受社会不健康道德观念的影响而产生道德滑坡现象。经过多年的观察与调查,笔者将留守初中生道德滑坡的主要表现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不愿意做家务、沉湎小我、关闭房门,我行我素、不愿与长辈交流、关闭心门;学习自觉性不够、学习质量不高、遇稍有困难的学科不是努力钻研而是直接放弃。二是不合胃口的饭菜不吃、非合心意的衣物不穿、个人物品长辈不得挪移;不按时交作业、扫地、擦黑板,需班干部督促、劳动观念不强。三是有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竞技类活动不敢大胆参与、因害怕得罪同学而对班上不良行为不敢指证、与同学有矛盾后一味隐忍、有失误或过错尽量推卸责任;不热心公益事务、面对弱势和困境中的人和事即使是举手之劳也作壁上观。四是对于利益过于计较、对批评毫不在意、对错误言行不思悔改,甚至沾沾自喜;对真善美的行为非但不赞赏反而轻慢嘲讽、面临挫折选择逃避、对强者献媚依附、对弱者欺凌甚至施暴。
(二)留守初中生道德滑坡的主要根源
“人之初,性本善”,很明显:道德滑坡责任一开始并不在留守初中生本人。每周五天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周六、周日两天的休整回校后,留守初中生道德品行又回到了“原形”。一线教师都在感慨“5+2=0”,原因也不在教育。自孩子出生,父母都希望子女德才兼备。随着孩子渐渐成长,好心遭讹、街头受骗、汽车碰瓷、校园霸凌等社会乱象,难免引发家长担忧。怎样才能保护毫无社会经验的孩子,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应对各种危机的“谆谆教导”便由此开启:不要惹事、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围观、惹不起躲得起。新的案例出现后又被不断地“强化”放大。足见父母“修正”留守初中生道德标准,并非初衷。
二、对留守初中生道德教育传统民歌的甄选
自古以来,“以歌育人”是中国百姓教育后代常用的方法,优秀的中国民歌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许多歌曲是时人用于个人私德与社会公德教育的“有声教材”, 这些民歌对现代留守初中生道德教育仍有积极意义。笔者查阅民歌资料,甄选出适合留守初中生道德教育的民歌,作以下分类。
(一)个人私德
“小小马儿郎,骑马上学堂,莫说我的年纪小(呃),我肚内有文章。”四川傳统民歌《小小马儿郎》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年龄虽小却才智兼具满腹“文章”的少年形象,教学中可选用此类民歌对学习自觉性不够、学习质量不高的留守初中生进行教育。而培养留守初中生责任意识可选用青海民歌《蓝玉莲》,歌词如下:“缸里没有水全我担,上河里担水路又远,年纪又小骨又嫩呀,担出了玉莲满头汗。”内蒙古传统民歌《嘎达梅林》、台湾民歌《台湾岛》教导人们正义善良。陕西传统民歌《黄河船夫曲》与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育留守初中生勤劳。“正月姑娘上茶山,采茶姑娘笑开颜,满山茶叶青又青,姑娘采茶献亲人。”贵州传统民歌《上茶山》与河南民歌《三把扇子》、西藏民歌《翻身不忘共产党》都是教人懂得感恩的待选歌曲。“今年苹果花开,朋友你为啥不在,从早到晚盼望着你回来。”新疆塔塔尔族传统民歌《想念》和《小河》均可用于劝导留守初中生待人真诚。“今天屋里真热闹,又敲锣鼓又放鞭炮,社长带了贺喜队,妈妈忙着接喜报。”湖北传统民歌《喜坏我的妈妈吔》可用于教育留守初中生识廉耻、知荣辱。
(二)家庭美德
“大月亮、小月亮,哥哥早起学篾匠,嫂嫂起来扎鞋底,婆婆起来蒸糯米,糯米蒸得喷喷香,娃儿吃了有力量。”湖北土家族传统民歌《大月亮》与广西京族传统民歌《出海歌》、广东民歌《一网鱼来一网粮》一样,告诉留守初中生:只有付出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三)社会公德
维护国家民族尊严的传统民歌有汉代民歌《苏武牧羊》、江苏民歌《锄头歌》等。“我爱我的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过去的日子不自由,如今更苦愁,我们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兄弟们呀姐妹们,不能再等待。”台湾传统民歌《我爱我的台湾岛》唱出了高山族人民热爱祖国、心系祖国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情怀。“谁来玩、滚铁环,铁环铁环团团转,一转转到五台山。树枝弯弯,小燕翻翻,睁开眼睛抬头看,看见一朵白牡丹,真好看、真好看,摘下一朵给我玩,不要摘也不要攀,让它留给大家看,咱们再来滚铁环。”河南传统民歌《滚铁环》既饱含童真、童趣又即时教育留守初中生在公共场所必须遵守公共道德。教导留守初中生团结协作的传统民歌还有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新疆塔塔尔族民歌《白麦子》等。
(四)环境道德
《栽泡桐》是培养环境意识的四川传统民歌,歌中唱道:“山坡顶上栽泡桐哟喂,泡桐长大挂灯笼哦,风吹灯笼团团转呃,火烧灯笼满天(哟嗬)红哟喂。”此类民歌还有江西民歌《斑鸠调》、湖南民歌《四季花开》、台湾民歌《一只鸟仔》等。劝导环保行为的传统民歌有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采花》等。
三、传统民歌对留守初中生道德教育的实施
传统民歌的吟唱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迫使留守初中生屈从,而是通过真情感染,引发心理认同来干预。与现行义务教育体系中《思想品德》等学科及《中学生守则》直白地对初中生道德品行实行教育与规范有相辅相成的功能,较好地发挥了音乐学科以美育人的作用。对传统民歌干预留守初中生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传统民歌教学歌曲选择的“三个过渡”
由于传统民歌的歌曲内容与歌唱方式与现代中学生的生活和审美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歌谱+范唱(或音频)”教学手法会令学生感到索然无趣,因此,有效开展留守初中生道德教育,选择歌曲时应考虑“三个过渡”。
首先是歌曲题材应遵循由日常生活过渡到道德教育。在起始阶段,选择贴近留守初中生日常生活、富有情趣的传统民歌,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螃蟹(是)螃蟹哥(呵呵),螃蟹(是)八支脚(呵呵),夹是(尼)夹得稳(嗯嗯),挣是(尼)挣不脱(呵呵),叫声(尼)螃蟹哥,放放我(呵哟)。”贵州传统民歌《螃蟹歌》徵调式(7为偏音)、旋律跳跃、节奏明快,歌词朴实而风趣、诙谐,音乐形象鲜明。采用贵州方言配以律动歌唱会令学生兴趣盎然。此类传统民歌还有湖南民歌《放风筝》、浙江民歌《数星星》等。待学生学习传统民歌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再过渡到道德类歌曲的学习。
其次是歌曲吟唱由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吟唱。对于学生这个接受教育的主体来说,按老师指定的曲目学习是被动的,带“灌输”色彩。进行了一定时段的教学后,教师可实施仅指定主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谱例并歌唱的教学模式,即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渡。把寻找歌曲与音频的过程变为留守初中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从思想上接受、行动上遵守公民道德行为规范。
再次,传统民歌呈现的形式应先视频再过渡到音频。课堂上先播放包括名家、明星演唱传统民歌的视频,其目的是为了激发留守初中生学习传统民歌的兴趣。其后过渡到音频格式,没有直观画面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歌词的理解、歌曲吟唱、情感体验与意境的想象中,有利于他们分辨道德行为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二)本埠民歌的采集与新用
各地区、各民族有许多适合留守初中生道德教育的民歌,這些鲜活的民歌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音乐教师本人可带领学生深入乡村,向民间艺人采集、学习民间歌曲并用于教学。本埠民歌使用本地方言,歌唱本地曾经的人和事,更容易被学生学习和接受;同时客观上起到了挽救濒危民歌的作用,可谓一石双鸟,功莫大焉。
(三)开展民歌吟唱比赛
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称为“动机”,心理学研究认为:“社会动机推动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社会团体,并在其中获得认可、地位与成功感。”
经过一段时间传统民歌学习的留守初中生,肯定有被同伴认可的需求。这时,学校应举办社团、班级、学校等层级的传统民歌吟唱比赛活动并给予表彰,为留守初中生获得成功感创造条件,激发其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动力,同时让非留守初中生观看、学习、参与并受益。
事实上,道德滑坡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留守初中生,在小学生、非留守初中生和高中学生中也同样存在。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与道德修养攸关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未来,但单纯依赖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生道德滑坡现象更需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宬葓.中外民歌500首[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王沥沥.民歌艺术[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3]卢家楣,伍新春,桑标.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4]陈少华,邢强.心理学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5]刘锦.中国民间歌曲简易读本[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