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香港电影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8-11-09胡岳孙亮李晴

声屏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香港电影产业发展新时期

胡岳 孙亮 李晴

摘要:香港电影辉煌不再的论调一直在华语电影界被提起,香港电影悄然走完黄金年代。在新世纪电影市场大变革的新环境中,香港电影产业在合拍片的浪潮中又面临着各种挑战、陷入各种困境,要想在多元的电影市场中求生存,必须在电影政策、电影制作、电影市场、人才培养进行变革。

关键词:新时期 香港电影 产业发展

二十一世纪初,大陆与香港签订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订使得香港与内地的电影产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一个崭新的名词“合拍片”出现在公众视线中。至此,香港的电影产业进入“后港片时代”。而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香港作为华语电影的输出和制作地区,市场份额相当可观,文化艺术极度繁荣。随着大陆地区的改革开放,香港电影产业更是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然而,過于注重商业资本运作、对剧情内容的忽视以及过于倚重炫幻技术的渲染使得香港电影的风采不再如初,“港味”骤减。在新的时期里,迎来的既有艰难的挑战,亦有难得的发展机遇相伴。

电影政策:规范与扶持并进

针对香港电影的政策、法规少之又少,而CEPA为香港电影、内地电影以及台湾电影带来的不仅是希望,更是三地文化交融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融合有利的机会。2017年3月1日,我国颁布《电影产业促进法》。随着此部法律的正式实施,港产片可以在新时期发展的新的机遇期,不断推进两地合作发展新模式,保持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进步贡献力量。CEPA所倡导的合作共赢也不是文化的照搬吞噬,而是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在合作碰撞中推陈出新,在保持着自身独特风格的同时,在两地融合中共存发展。不同于之前纯港产片发行时的通畅顺利,合拍片在内地的市场中通常会接受较为复杂的审查,影片整体情节有被删减的可能。正因如此,如何在制度的规范下拍出质量上乘又被喜爱的电影是香港电影人需要考虑的。

此外,除了出台扶持政策促进香港电影产业的发展,规制同样重要,政府政策在电影市场规范、电影企业规模与竞争、反垄断等方面的导向不够。对艺术类影片来说,其前期的拍摄、生产以及后期的发行、放映,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导向仍有不足与缺失。香港合拍片中出现的问题,如《叶问3》票房注水、借电影骗投资、制作与发行一条龙垄断等现象,同样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监管,完善政策、规范市场,建立影片担保制度,最大限度保障每部港产电影都和内地电影、海外电影一样有公平的上映空间。

电影制作:内容为王加技术跟进

“何谓审美作用?我们欣赏艺术形象时,在感情上受到打动,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净化了灵魂,这就是文艺的审美作用。”①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内容制作上如果能回归港味,带着本土色彩的港片会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合拍片的出现,香港电影似乎渐渐失去纯正的香港气质。然而合拍片绝不是阻碍港片发展的拦路虎,如何让合拍片扬长避短,拍出能适应内地观众口味又不失本土气息的电影是香港电影界应该努力的方向。

沃尔纳·海森伯格曾指出,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而且会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②在香港电影产业中仍存在这不少问题,例如,剧情故事低俗,过度的商业化包装、国际化表述程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香港的电影创作团队不仅要注重新技术的运用,更需注重故事剧情创作,不断提升电影的整体质量。目前的趋势是内地电影质量不断地提高进步,而港片却失去了它的独特性和活力,香港电影能否在大转型大变革中存活下来让人不免心生忧虑。

2010年出现了一部极具港味的电影《春娇与志明》,在合拍片的浪潮中让人耳目一新。该影片故事情结设定在香港室内禁烟的背景下,还原了香港的原生态面貌,诸多桥段表现出的港式幽默深受观众赞赏,成功将香港本土特色营造出来。杨千嬅与余文乐的爱情故事、香港人半英文半国语的短信也是香港独有的外来文化和本土生活的糅合,让观众感受到的纯正港片里香港气质。《春娇与志明》之所以在合拍片的大潮中脱颖而出,被观众所喜爱,一方面,导演抓住了内地市场开放的好时机;另一方面,他精确把握住了内地观众对港片特有风格的喜爱,在合拍片的浪潮中,保留了港片原有的魅力。

虽然香港电影已经形成成熟的电影工业制作系统,经验丰富、独树一帜的喜剧片和世界闻名的动作片成为它的名片,但若想成功地在内地市场站稳赢得观众的认可,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原有的社会风俗、道德标准和价值理念,才能更好地克服港片水土不服现象。要做到与时俱进,港人也应该在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先进技术,而技术也只是为内容服务,技术加身但不要喧宾夺主,把握好运用尺度需要进一步探索。

电影市场:准确定位与适应变化相承

一、合理预期,把握观众观影需求。2016年开始,以“90后”“00后”为观影主体。面对更年轻的观影主体,总是打着“情怀”牌的香港电影在创作时需要有相适应的变化,“赌场系列”“西游系列”“春娇志明”系列是否需要一直炒剩饭,新一代的电影观众还能否消化老式港片情怀都值得探讨,包括互联网对院线电影的冲击,香港电影必须对此进行前瞻性的预估,迎合观众观影偏向。

二、市场转型,积极开拓境外市场。众所周知,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被称为“装在铁盒里的大使”,美国好莱坞的影片对世界的文化影响非常明显,同时也对美国意识形态的对外输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凭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更为重视通过“丝路”沿线国家间的合作拍摄将自己的文化语言“说出去”,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海外电视传播机构作为平台载体加深持续影响力。在中外电影人才交流方面亦应有所作为,以此来提升中国电影对新兴一代的吸引力。香港电影的光辉时代曾拥有东南亚和东北亚等地的市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更不应该被忽视。在国产电影海外市场的开辟上,香港作为中国影视业的“领头羊”更应该扮演积极有为的角色,在海外市场的探索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随着合拍片日渐被观众所接受、喜爱,尝试境外合作,宣传大国良好形象,香港电影的助力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类型拓展,尝试多元题材电影。在电影市场的改革进程中,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多元的题材类型以丰富故事剧情,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市场份额的占比,在电影题材上就要进行合理有序地逐渐开放。在2017年,林超贤导演的《湄公河行动》在这个层面上就释放了一个较为积极的信号。而此前公安题材类型的电影一直处于较为敏感的态势,能实现票房逆袭也是由于其题材在同期院线中别具一格。此外,IP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影视行业发展中异常火爆,众多IP被重新改编,衍生出一系列下游产业,进一步拓宽了盈利模式。而香港地区就曾有过IP改编的历史。例如《无间道》的版权便卖给了美国,再对其中剧情进行翻新后,以适合西方人接受方式的形式进行创作。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它的新名称叫作《无间行者》,影片放映后得到广泛好评,在获得不菲票房的同时,又斩获奥斯卡多项奖项,收获颇丰。

香港影人:新生力量与老牌影人同竞争

后港片时代中作品良莠不齐,用监管不力和文化差异来为合拍片的萎靡找借口显然不恰当。一个作品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看创作者的付出,实际上,香港老牌导演不仅能拍电影,还能做电影监制,他们香港电影工业训练出来的从业人员,具备十分丰富的经验,能够帮助合拍电影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制片管理方面香港公司也是工业化流程的操作,熟知商业电影制作流程,正好填补内地的缺憾,因此要保留香港老牌导演的优势,持续发力,但同时要克服香港电影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

2016年度是香港电影多代同堂、争奇斗艳的一年。一大批香港导演再次成为了国产电影的主力军,老一辈的王家卫、周星驰、徐克证明了自己的市场价值,另外香港的年轻导演也获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双重肯定,《湄公河行动》的导演是年轻的香港导演林超贤,金像奖上获12项提名的《七月与安生》是曾国祥,《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导演是香港新生代导演郑保瑞。香港电影在电影人才储备方面也开始出现转机。为了解决香港电影界人才断层严重的问题,扶持和保障新人导演和演员应该被重视。从近几年的口碑票房双收的电影来看,学院派开始不断崛起。这在众多影片的成功中可以看出,例如《树大招风》的导演黄伟杰以及《一念无明》的导演黄进都是知名大学主修影视、传播专业的高材生,给香港电影的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老牌影人和新生力量交相辉映,香港电影必将焕发新的生命力。(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注释:①吴中杰:《文艺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②[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图书馆出版,2000年版,第99頁。

猜你喜欢

香港电影产业发展新时期
论1930年代上海与香港电影的多元互动关系
香港电影:似水年华,如“影”随形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