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乡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

2018-11-08李章吕董佳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教师

李章吕,董佳佳

(1.西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2.重庆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400700)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体系中,农村义务教育举足轻重。据报道:“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1亿多人、专任教师620万名,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教师总数的70%。”[1]发展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关键在教师。可以说,正是数量巨大的乡村教师,撑起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大半个天空。但长期以来,乡村教师收入少、地位低、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等问题较为凸显,使得乡村教师“沦为乡村社会‘边缘化的打工者’,成了‘弱者中的弱者’”[1],进而导致乡村教师这个职业失去吸引力,不仅许多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小学任教,而且在岗教师流失也非常严重,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了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议题,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于2015年6月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成为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之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如何?我国乡村教育是否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呢?宋乃庆指出:“全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支持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所进步;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任重道远。”[3]

乡村教师包括乡村小学教师和乡村中学教师两个群体,其中乡村小学教师群体更为庞大。为此,课题组以乡村教育的主体之一(乡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作为调查目的,对重庆市5个区县的19所乡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乡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乡村小学教育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乡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是指乡村小学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及精神环境。课题组选取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作为乡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的三个调查维度,并围绕这些维度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其中一份是针对乡村小学教师设计的“重庆市乡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调查问卷”,另一份是针对学校周边居民和学生家长设计的“学校周边居民对当地乡村小学教师认同度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选取的是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中心的东北方向(长寿区)、东南方向(涪陵区)、西南方向(永川区)、正西方向(大足区)、以及与四川接壤的荣昌区的乡村小学教师,并考虑了离县城距离远近、学校类型(中心校、完小、村小)、教师身份(普通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等要素,精心选取调查对象,使调查对象更具代表性。

调查方式以问卷法、访谈法、田野观察法等为主。调查共发出“重庆市乡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调查问卷”450份,回收443份,其中有效问卷4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4%;共发出“学校周围居民对当地乡村小学教师认同度的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5%。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对个别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此外,还进行了实地勘察、拍照和录音等,以期更加直观地展示重庆市乡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

三、重庆市乡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

(一)重庆市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状况

1.工作任务繁重

乡村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主要表现在课时多、班级人数多、任教科目多等方面(见图1、图2、图3)。

图1 教师每周工作量

图2 班级学生人数

图3 教师任教科目数量

在课时方面,每周9~14课时的老师占到了61.4%,每周15~20课时的老师占到27.6%,甚至有1.9%的教师达到每周20课时以上(每周8课时及以内的仅占9%)。

在班级人数上,接受调查的老师有47.5%所在班级人数为51~80人,即大部分的班级人数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人数(45人/班)。这给乡村教师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都增加了不少难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任教科目方面,乡村小学教师的结构性缺编较为严重,特别是艺术体育类教师较少,导致许多老师不得不兼任这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接受调查的老师有54.5%兼任了3~5门课程的教学,而且还有8%的老师兼任了6~8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2.工作压力较大

在工作压力问题上,除教学任务繁重之外(占比46.4%),18.7%的老师选择了职称,12.4%的老师选择了科研(见图四)。

在职称评定问题上,70.3%的老师认为,乡村小学教师处于不利地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公平现象。这不仅表现在名额指标上,也表现在评定制度上,如对于科研和教学竞赛获奖的要求。乡村教师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在科研和教学竞赛方面与城里的教师相比存在先天不足。邬志辉指出:“乡村教师要评职称,跟城市教师比起来,小学平均要多花5.6年的时间。”[4]

此外,在调查采访中,也有许多老师表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模式改革也是造成他们工作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些都对年龄偏大的教师提出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据图5显示,乡村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46岁及以上的教师占到40.2%。同时,有71%的乡村教师教龄在12年以上。教师们对新课改所提出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转变正在学习和适应中,因此在教学上备感压力。

在上述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许多乡村小学教师都感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指数不高。

图4 工作压力来源

图5 教师年龄结构

3.培训机会较少

调查显示,乡村小学教师的学历结构如下,“本科及以上”占32.5%,“大专”占63.7%,“高中或中专”占3.8%,学历总体水平不高(见图6)。

在教师培训方面(包括校级、市级或网络远程培训等),乡村小学教师的机会较少,每年有11.4%的教师没有参加任何培训,每年仅参加1次培训的教师也占到34.8%(见图7)。并且,很多老师反映,在参加的培训中,校级培训居多,而市级、国培等培训很少。这些都较为严重地制约了乡村小学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改善和更新,也制约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4.工作待遇较差

乡村小学教师待遇普遍不高,年收入(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奖金、住房公积金等)在4万元左右。42.3%的教师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46.7%的教师收入在4万~5万元之间,6万~7万元的教师仅2.3%(见图8)。

同时,乡村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调查显示,60.1%的教师的家庭支出主要依赖本人的工资收入。这就使得大部分乡村小学教师在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以及面对物价上涨快和工资长时间得不到提高的现状。因此,仅7%的教师对工资收入水平“比较满意”,而“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教师人数高达64.3%(见图9)。这就很难让大部分乡村小学教师在乡村能安心“留得好”。

图6 教师学历结构

图7 教师培训频率

图8 教师收入

5.教学条件仍需改善

乡村小学的教学条件一直都是乡村教育的“软肋”。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投入,乡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些条件好一点儿的乡村小学已经配备了电脑、电视、投影等设备,但相对于城区的小学来说,差距依然不小。以大足区为例,城区的龙岗小学和实验小学已安装了电子白板等先进教学设备,但许多乡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依然陈旧,甚至连教学楼和运动场这样的基本硬件条件都没有达到标准化办学的要求。如大足区铁山中心小学的教学楼仍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修建的,历经20余载风雨,有的走廊已经开始出现裂缝;大足宝山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则是沿用以前初中学校的教学楼,也已相当陈旧。一位老师在访谈中不无担忧地说到:“只要遇上小地震,摇摇就垮了。”调查显示,在教学条件和设备上,20.1%的教师认为本校教学条件和设备“很差,非常需要改善”,48.2%的教师认为“不好,需要改善”(见图10)。

图9 教师对收入的满意程度

图10 学校硬件设施

这种教学条件的不足不仅会影响乡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而且还会使乡村小学教师的心理产生较大的落差。调查中一位老师就戏称:“优良的教学资源走的是‘城市包围农村道路’”。

(二)重庆市乡村小学教师的生活状况

1.生活压力较大

乡村小学教师的生活压力大部分来自“工资低、待遇差、生活水平难改善”(占34%),以及“子女上学和长辈养老”(占27.9%)两个方面(见图11)。

调查显示,乡村小学教师家庭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60%以上的受访者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家庭支出主要依赖个人工资收入。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等,乡村小学教师的收入在整个群体里的相对水准就显得更加低,这在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此外,乡村教师还要承受相当大的住房压力。调查显示,26.3%的教师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住父母的房子、租房或住学校提供的宿舍;购买商品房的乡村小学教师(占65.4%)则表示,在还房贷方面存在较大压力,还贷是他们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占16.9%)(见图11、12)。

图11 教师生活压力来源

图12 教师住房情况

2.健康保障机制不健全

乡村小学教师的健康保障机制也一直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早在2013年《中国教育报》就曾报道过;存在农村教师“从教多年从未体检”的现象[5]。至今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本次调查发现,有14.6%的乡村小学教师从未享受过定期免费体检,曾经享受过的教师中也有反映“检查的次数根本没有严格执行过”,甚至有的教龄高达12年(及以上)的乡村小学教师上岗至今只享受了1~2次免费体检(见图13)。

3.年轻老师的婚恋问题不乐观

由于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单一、朋友圈比较小、社会交际不多,加之工资收入不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年轻教师找对象难的局面。调查显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中,73.1%的在岗未婚教师十分担心自己的婚恋问题。许多调查对象表示,这也是他们到乡村小学工作之前非常担忧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毕业生不愿意来乡村小学工作的首要原因,甚至多数毕业生因此而放弃了到乡村学校工作的机会。

(三)重庆市乡村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

1.职业认同度低

调查发现,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较低。在回答“您热爱乡村教师这个职业吗?”这一问题时,有59.5%的教师选择了“一般,仅谋生”,仅有30.9%的教师选择了“非常热爱”(见图14)。在回答“您为什么一直留在乡村任教?”这个问题时,有66.3%的教师选择了“迫于现实”。而且,在回答“是否有到城区小学工作的愿望”时,有59%的教师选择了“有”。此外,对于“自己在教师行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个问题,69.3%的教师持否定态度。他们的这种低认同度,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而且还会间接影响乡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因为在回答“是否愿意让子女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时,有超过88%的教师选择了“不愿意”。

图13 教师免费体检情况

图14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2.职业幸福感低

调查发现,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比较低。在回答“您觉得社会对乡村小学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如何”时,有71.8%的教师选择了“不尊重”。此外,还有55.4%的教师有从事其他职业的想法。调查中一位教师反映:“政府对教育投入太少,学校工作太繁琐,工作压力太大,激励机制太少,学校的考评制度不合理,上升空间太小……”这位教师的抱怨并不是个例,而是乡村小学教师群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看法。

3.对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认可度低

调查数据显示,在自己子女的上学问题上,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占89.4%)更愿意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城区小学读书,仅有1.6%的乡村教师愿意自己的子女在乡村小学接受教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低下,以及乡村小学教师作为一名家长对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担忧。

四、改善乡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的建议

调查数据从三个方面客观反映了重庆市乡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现状,从中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之后,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生存状况都有所改观,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必将阻碍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妨碍乡村小学教育发展。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明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2],为更好地破解当前乡村小学教师队伍“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2]等突出问题,实现“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2]的目标,课题组认为,可以尝试从改善乡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入手,让乡村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成为“足够体面的职业”,让乡村教师重新成为“中国基层社会的精英群体”。为此,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改善乡村教师生存状况,提升其职业认同度和幸福感

拓宽乡村小学教师的输送渠道,使教师人数达到配备要求,特别注重解决乡村小学教师的结构性缺编问题,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目前,重庆市正在实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举措,可以在2013级(2017年毕业)、2014级(2018年毕业)两届全科师范生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推出更加有效的举措,朝着“卓越小学全科教师”的目标迈进。

合理提高乡村小学教师待遇,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如定期体检制度、经济补贴制度、长期从教奖励制度等,以缓解乡村小学教师的经济压力,从“生存需要”层面让他们能够在乡村“留得住”。

关注乡村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为乡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减轻他们了解和适应新课改的压力。比如,国培计划可以拿出更多的指标来支持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建立乡村小学教师与城镇小学教师的交流合作机制和资源共享渠道。当乡村小学教师在教学或专业发展方面遇到困难时,可以有畅通的渠道获得支持或帮助,以改善他们地处乡村“信息不畅”的不利条件,减轻他们内心的焦虑感。

创设良好的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减轻他们在自身职业发展方面的压力。在职称评定方面,应充分考虑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实际,改革乡村小学教师的评价指标,清除乡村小学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的不平等条件,并让部分城镇小学的岗位招聘在优秀乡村小学教师中选拔;此外,师范院校可以拿出部分硕士研究生指标用来免试招收优秀乡村小学教师,等等。

形成正向的社会舆论,提高大众对乡村小学教师的关注度,让“(乡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付出得不到社会认同”[6]22的现状得以改善,努力恢复乡村小学教师在乡村中曾扮演过的“乡贤”身份,塑造他们的文化精英形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是人在实现“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两大“生存需要”之后的“归属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让乡村小学教师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这种归属需要的满足,对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具有重要作用,甚至会超过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所带来的作用。

关心乡村小学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社会交往需求,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校内校外活动,以缓解教师精神压力,丰富乡村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解决年轻教师的婚恋问题。

(二)乡村小学教师应主动为自己减压,提高职业认同度和幸福感

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是改善乡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的先决条件,但其也只是外部因素,若没有乡村小学教师的主动参与、良好认知等内部因素的作用,外部因素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因此,乡村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的职业,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将优秀乡村小学教师作为指引自己前行的榜样,坚定自己的“从教信念”,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其次,教师要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来助推自己的专业发展,以成就的获得提升职业认同感。此外,乡村教师还应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努力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等,充分实现“个人与环境”的良好互动。

五、结语

乡村小学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关键,要想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关注乡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改善乡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给予他们足够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指数,弥合现实处境与承担责任之间的巨大错位,是回答“21世纪谁来执掌农村教鞭?”这一问题和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的有效途径。当然,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乡村小学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一起打造由政府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个体支持系统等共同构成的乡村小学教师发展支持系统。相信通过着力于此,若干年之后,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必将充满吸引力,多数在岗乡村小学教师也必将“留得住,留得好”。

(致谢: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13级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的沈治磊、朱洪英、田中露、龙凤等四位同学参与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职业教师
最美教师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师如何说课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职业写作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我爱的职业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