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中药学专业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模式探讨

2018-11-07文雯梁慧慧朱俊平张喜利刘红宇刘文龙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中药学实践教学

文雯 梁慧慧 朱俊平 张喜利 刘红宇 刘文龙

【摘要】本文以中药学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中药学人才专业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硬件设施不足、教学内容覆盖不全面等,并就此提出建议,加强中药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为提高我国中药学专业教育水平提供参考,有助于强化我国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药学 人才培养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17BGD054),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2012-JG019),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骨干人才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项目,湖南省教育厅“十二五”药学重点学科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205-01

中药学以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基本作用及用药知识为核心内容,是中医药学科各专业的基础课[1]。纵观本科生中药学课程学习现状,理论和实践学习的脱节,导致普遍存在着学生知药而不识药,知药而不懂施药的窘况。要转变这种现状,提高中药学人才专业能力,亟需改进中药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

1.教学方面的不足

中药学为中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因此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各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2]。其教学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教学模式单一: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仍保存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中药学的知识量大,难记,加上课堂枯燥乏味,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低下;(2)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实践教学成本投入少,中药实训条件受限,实训机会少,学生接触中药饮片数量、种类不多,从而导致实践跟不上理论,知药而不识药;(3)教学内容覆盖不全面:中药学内容掌握中药的基本作用是前提,学会功效对应运用更为重要,由于考核评价方式以闭卷笔试形式的期末考试为主[3],讲师授课重点多偏向前者,使学生着力于背诵记忆知识点,而忽视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药而不懂施药,学习效率低。

2.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加强中药学专业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1)丰富教学形式,通过播放有关中药学知识的视频、分配学习小组对部分章节内容制作并讲解PPT、添加师生间的互问互答环节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促进师生时间的互动;(2)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到中药标本馆展开实践教学。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成本投入,使中药饮片进入课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选较常用的中药饮片与之配套,供学生观摩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内在药性、功效、应用的同时,对外观也有直观的认识,也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3)优化教学内容,在具体药物教学过程中,引入日常生活中容易理解的常见病证,交流、分析用药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药特性,吃透用药针对性,掌握用药知识并举一反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小结

本文以中药学课程教学为例,提议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对中药学及其它中药学核心课程教学均有参考作用。中药学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知识,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时俱进 。此外,是否需要改进中药学考核评价体系也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君明,贾玉梅,崔瑛.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法的中药学教学方法.药学教育.2011(4):48-50.

[2]何世民,郭忻,汪文娟等.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刍议.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18-20.

[3]闫晓天,胡鸿毅,陆玲娟.中医学本科课程考试改革的實践与思考.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12-13.

作者简介:

文雯(1995.02-),女。

刘文龙(1977.6-),男,副教授。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中药学实践教学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