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人性观及其对心理咨询的影响

2018-11-07李婷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摘要】20世纪前后的100多年,科学心理学诞生,心理学中的三大势力——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也相继形成。然而它们所持的对人性观各不相同。文章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人性观进行了分析,深化了对三大理论的认识,探讨了三种人性观对心理咨询的影响。

【关键词】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人性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164-01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兽性”的人

精神分析学派对人性的探讨注重人的动物性特征和本能,但也涉及到了人的社会性。弗洛伊德认为,本能需要虽然强大甚至具有破坏性,但可以得到升华,而这是人的社会性的一种突出表现,在他看来,本我由性本能和死亡本能组成,本我不顾一切地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每一个个体必须受到所在社会的约束,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被压抑于无意识,但本能需要源于强大的生理驱力,依然存在且强烈地想实现自己的需要,因此只好改变原来的形式,经过伪装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升华。人的本性决定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人的无意识冲动越能及时充分地被满足,个体就越健康,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生就越完整。然而,本我需要并不是都能被满足的,人生活于现实社会中,必须按照社会规范和准则行事,个体的价值也部分源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因此有时应该压抑本我。精神分析学派一方面倡导尊重个体的人格和人性本身,另一方面又认为人像动物一样受本能驱使,天生缺乏同理心、具有攻击性和侵犯性。

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注重个体的生物性本能和无意识动机,这使得对人性的理解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新精神分析学派在传统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逐渐摒弃了生物决定论的人性观,更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父母教养、亲子依恋等对人性的影响。

二、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性观——物性的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巴普洛夫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人天生是白板,环境决定了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华生假定人和动物本质上没有不同,人天生的身体机构和生理机能可以在刚出生时就以特定的方式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出生的时候是没有善恶之分的,所有的婴儿都一样,但不同的文化环境、社会准则、家庭教养环境影响了个体发展出某种适应性的行为。就像华生所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适应性行为和非适应性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只要了解目前的行为所处的水平,想要达到的行为所处的水平,就可以选择合适的强化物使得产生适应性的行为,消除不适应的行为。

三、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性观——人性的人

自我实现趋向是人的生命驱动力量,但人在表达机体智慧的过程中,同时需要重要他人的关爱,为了获得爱,个体有时会按照给予爱的个体的要求行事,这一过程叫作价值条件化。价值条件化使得个体偏离了真正的自己,扭曲了自我实现过程,严重的发展为心理疾病,进而阻碍个体成长和发展。罗杰斯认为,只要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接纳、共情理解的环境,个体就能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并自我实现。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去价值条件化的过程,咨询师通过提供温暖、共情、不评判的环境,帮助个体找到自我的力量,获得矫正性情绪体验,并依照机体评估过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人性观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

三大流派的立足于不同的侧面分析人性、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和治疗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人既是“兽性”的人,又是物性的人和人性的人。人有着先天的生物倾向,同时也有着自我实现的趋向,在成长过程,人类的某些行为确实是通过强化和社会学习产生的。至于心理问题的产生,则大部分由于童年创伤经验和社会价值导致的自我各部分的不一致,并通过强化形成僵化的应对模式,最终个体无法忍受和解决问题而产生适应发展障碍。心理咨询则是通过真诚一致,同感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建立和保持一种良好的咨询同盟关系,在咨询过程中运用移情分析,自由联想,系统脱敏等其他各种方法,针对特定问题选择最适宜的方法帮助当事人。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咨询师愿意且能够无条件的接纳当事人,不進行价值评判,以真诚透明的自己去“爱”和关注真实的当事人,当双方以真实的自己相互影响时积极的改变也就发生。

参考文献:

[1]江光荣.(2012).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婷婷(1991.8-),女,汉族,陕西咸阳人,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刑法行为人主义的辨析及其价值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各取所需”:三种SLA理论结合视角下的二语教学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