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11-07余先强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道德与法治初中

余先强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精神的重要课程。初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亟待建立,對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既符合初中生的成长特点,也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能够帮助初中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旨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德育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73-01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不良思想和思潮影响着每一个人。初中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良好的判断能力,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各种诱惑,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沉迷于低级趣味和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不但耽误了学习,也严重误导了人生观的建设,影响了人生的健康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不重视

中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很多教师对于这一点没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依然是把学生的学习作为考察学生优劣与否的重要指标。以为只要学习好,道德就能跟上,所以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是不积极的。人是复杂的动物,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孔子,必须要在后天中加以引导和培养,才能树立健康的人格,拥有高尚的品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开展,使德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成为空中楼阁。

2.轻实践

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大不足是教学方法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很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自然也就不能把德育充分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书本上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不是知道就够了,而是只有在实践中真正做到,才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目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生处于青春前,逆反心理比较强,单纯的依靠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德育教育,不但达不到目的,甚至可能让学生反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鉴于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比如在讲到友谊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对于什么是友谊,怎样才能建立友谊并保持友谊,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的可贵之处,通过讨论和问答,也能够使小组中的人建立友谊。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把古今中外著名的友谊故事以影像或者幻灯片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比如可以是钟子期和伯牙的故事,可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可以是周恩人和毛泽东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之间的深厚友谊,在多媒体的带动下,促进学生对友谊的重视。

2.融入情感教育

德育的渗透离不开情感教育。德育教学本身就需要教师带着感情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真诚的学习气氛中感受到德育教学的力量和价值,并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实践。比如讲到在集体中成长这一章时,有鉴于当前的初中生从小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之中,集体情感意识比较淡薄,甚至对什么是集体,为什么要融入集体之中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作为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集体的感受和荣誉感,就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讲解,而是要带着感情,发展学生的集体情感。对于平时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不积极,甚至逃避,退缩的同学,教师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改正。比如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针对集体荣誉感这个话题上讲台讲一讲自己的认识,对于平时集体荣誉不强的学生,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鼓励,不取笑不嘲笑,使集体荣誉感不强的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在课下和集体荣誉感不足的学生多多交流,每当有集体活动时鼓励学生参加。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微信等信息工具把学生都加进一个群中,鼓舞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畅所欲言,在每日欢乐活跃的气氛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提高教师道德水平

德育教学的引导者是教师,所以要想在道德与法治中顺利渗透德育,不让学生感到突兀,首先教师就必须是一位在学生眼中道德高尚,情感充沛,和蔼可亲的人。所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教育对象,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初中生模仿能力强,一位优秀的教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初中是学生步入高中,进而走向大学的重要历程,在这个学习压力总体上讲还不太大的阶段,教师要抓紧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尽快完善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信息化时代下的抵御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道德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1)

[2]吕巧霞.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7(66)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