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民生保障工作
2018-11-07苏华周继红
苏华 周继红
摘 要:为全面贯彻与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期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及团体组织,均应动员全体党员及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和党的号召,支持民生工作开展,要将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始终贯穿于民生工作的每一环节,融入日常、渗入细节,使得“十九大”精神成为常态化机制体制的构建依据。对此,本文以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就全面落实民生保障工作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十九大会议;和谐社会;民生建设;建设思路
民生建设是联系基层各组织内、外部的“粘合剂”,不仅能够通过多元化渠道来有效提升民众的幸福感,还有助于政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随着“十九大”会议的顺利召开,民生问题再一次被列入了重点探讨范围,并随着会议的闭幕迎来了各项新举措。
1 “十九大”会议民生建设的要求
“十九大”会议的顺利闭幕,围绕社会民生建设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各级政府要积极、全面推进“全民社保”工作。其中,报告还着重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政府务必要进一步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保险及相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措施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因此,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践行上述政策指引,建立健全社会参保机制,将社会保险覆盖到基层各个领域、群体,既要关注城镇居民及退休人员的生产生活,也要重视农村妇女儿童、老年群体,根据各地经济水平发展逐步提高养老金标准;同时,合理提升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进一步落实跨地域医保联网政策措施的实现。
第二,各级政府和社会整体要加大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视,全面提供优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优质教育”作为民众的普遍追求,虽然部分地区、部分人群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但从整体上看,未能实现这一目标的仍然占据了社会大多数。而造成这一教育难题的原因,不仅在于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等存在差异性,还包括了与教育相关的周边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例如学区房问题等。对此,“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务必要实实在在地将教育优先理念纳入政府的每一项施政措施当中,要真真切切地确保教育资源的全面、均衡布局;要让‘校校有名师不再只是口号,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成长。”除上述外,会议报告对于农村地区教育问题还提出了额外要求,强调农村地区教育务必狠下决心,切实改善“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的现状,将“请得进,留得住,教得好”作为改善农村教育的首要目标,结合地方实际出台更多有利于缓解农村教育压力的优惠政策,引入更多教育专业人才。各学段教育改革要齐头并进,在抓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职业教育,坚持职业教育“实践、实训”的基本原则,活用民间资源,将一批批能工巧匠引进学校指导教学,以保障职校毕业生能够顺利、快速地融入社会各行业领域。
第三,各级政府要切实保障基层工作的稳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地方各级政府务必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因此,在民生建设过程中 既要重视基层一线工人的就业,最大限度保障每一位劳动人民获得劳动报酬权利、休息权利等,为其提供更多优惠的就业帮扶政策,极力杜绝就业歧视,还要兼顾初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为其营造健康、宽松的就业环境,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推进“双创”政策的全面实行,并积极落实创业扶持等相关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政府各项措施中所怀揣着的人文关怀,让社会每一位劳动者通过劳动能够更快乐、更有尊严。
第四,各级政府要切实改善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这不仅是“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重要会议上亦反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在落实这一要求指导时,务必要结合当地实际,推行兼具灵活性、综合性的调控政策,坚持土地合理规划和城市合理建设;同时,积极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以真正实现全体人民都“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的民生建设目标。
2 落实与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民生建设思路
(1)不断强化政府自身管理与建设。“打铁还须自身硬”。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要顺利、有序开展民生建设工作,要不断强化自身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即,要把学习宪法和法律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依法履行职责有机结合起来,从思想上明确地方政府是国家基层权力机关的基本定位。宪法规定,人大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对人民负责,即说明了地方各级政府的權力同样来自于其辖区内选民的授权。只有廓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才能真正弄清政府工作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把政府工作“部门化”倾向,把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优势发挥好。其次,要强化能力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经济发展迅猛,因此在能力建设上,要突出地方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主席团的建设,切实解决结构不合理和兼职过多的问题,增强地方人大工作的活力和战斗力。此外,还要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十九大”的任务要求,对原有不合理、不科学、不合法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在保持制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体现制度的先进性、科学性,切实提高地方政府管理与工作的效能。
(2)积极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将民生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基层各组织要积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和目标任务,充分调动起地方民生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地方民生工作的指导纲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具体民生工作的安排与部署。同时,要将教育放在国家发展布局、民生战略布局的首位,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均衡发展协作体,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彻底改变农村地区因文化、技能等因素而造成的 贫困局面,切实推动“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其次,要严格遵循“十九大”报告对就业创业的指示,积极推行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以创业来带动就业,促使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更具合理性和有序性,促进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发展。此外,还要站在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高度,从宏观角度出发,全面认识到民生建设工作是社会稳定发展、长足发展的关键节点,从而深刻体会到“十九大”报告的精髓,继续在实践中把民生建设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收获实效。
3 结语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是改善和提高民生工作水平与质量的关键,也是基础。因此,在推进与落实民生建设工作的进程中,务必要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紧、抓实、抓牢,以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芮国强. 政治学视野中理解绿色民生建设的四重向度[J]. 理论与改革, 2016(6):52-57.
[2]李嘉美, 王鑫. “五位一体”总布局视角下我国民生建设路径探析[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 18(3):50-55.
[3]李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求解路径[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6(1):8-14.
[4]王道勇. 质量型民生建设:存量改革与社会合作[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