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基础通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11-07舒良荣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建设

【摘要】高职院校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当前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内容。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全体专业教师参与、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教育通识课程体系。

【关键词】创新基础 通识课程 建设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科研项目《福建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课程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Z160562 。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36-01

一、高職院校开设创新基础通识课程的意义

创新教育是适应我国时代经济发展和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产物,是创新型国家战略建设的需求,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实需要,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客观需要。

在国家大力推动“双创”的浪潮下,紧跟时代发展,开发有特色、有重点的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是紧扣“双创”核心理念,响应“双创”利好政策的现实课题。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福州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开展创新、创意、创业、创造“四创”教育,是不可推卸的重任。开发建设《创新基础》课程,以创新思维和方法为抓手,以全面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创新六大素养为目标,依托政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政校企合作办学与学生的职业人才成长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探索

根据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在《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报告中对人才素养的研究与界定,确定了创新基础通识课程内容主要包应括:了解创新创业特质的知自我-自我认知与领导力;培养创新意识的知创新-创新思维方法与实践。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创新基础课程开设24学时,1学分。主要内容包括了创新素质测评和认知自我、创新思维与方法训练、创新实践、创新发展及反思与复盘等内容。与创业基础课程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创新领导力、团队管理、ICT信息沟通科技素养、产品研发能力、项目管理、企业运营、财务管理和法律知识等能力。强调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

三、创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以校企合作形式开展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分别采用集中型、普通型和混合型三种模式在商学院及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开展试点教学,通过学前、学中和和学习后创新素养测评数据采集,采用专业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时积极借鉴现已开设创新基础课程学校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确定授课年级为大一新生、学生以每5-8人组成项目小组,围绕创新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各抒己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如商业模式画布、创意卡牌)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如路演过程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在授课中选取具体的问题,以行动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求解决方案,最终产生创意解决方案和创意产品纸原型等教学成果。对于好的创意方案和作品,在后期的学习中可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申请专利等,从而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和创新探索奠定基础。同时对于有市场转化前景的创意成果,可实现市场转化,学生可选择走创业型的人才分类培养路径。(具体探索路径见下图)

四、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基础课程探索与实践的创新

创新教学定位。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实践过程,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探索建立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助推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开创性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教学内容。基于创新实践过程,融合能力本位进行设计开发课程内容,融合能力本位进行设计开发,利用信息化实训平台进行教学,使用画布、卡牌等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创新基础知识,体验创新过程,提升创新能力。同时,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翻转课堂的使用,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对创新基础学习的差异化需求,提升整体满意度。

创新考核方法。通过过程性考核,信息化手段,数据化模型,及创意库作品等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与考核。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得强参与、强实践成为《创新基础》课程的教学特色,过程性考核占据很大比重。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创新的6大能力素养进行实训,并配有课前课后的能力模型数据对比。配有丰富的课程管控数据,方便老师更好的控堂,提高课堂效果。

创新教学成果。依据成果导向教学法,学习过程成果化《创新基础》课程依据成果导向教学法,学习过程成果化导出,形成创意方案书,学生进行创意路演,有条件的可以生成纸原型。学校通过开展创新创意设计大赛,创新创意成果展示等活动,丰富学生创意库,为后续产品研发及推动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淑艳.新时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对策研究[J].才智,2017(32):154.

[2]陈娟莉,任修霞,蒋华.湖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02):86-91.

[3]占卫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5):107-111.

作者简介:

舒良荣(1971-)男,福建建瓯人,硕士学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高职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