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07孙广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体验式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以教育学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在对当前《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体验式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改进的建议,为促进《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更好的育人功能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 体验式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01-01

1.概述

《哲学与人生》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对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学习,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创造自我的人生价值。然而在当前的《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很多学生感觉枯燥,兴趣不足、体验不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导致学生缺乏体验和实践感受。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从依赖到自主,引导学生主动将学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教育情境和教育内容,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体验。

2.《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哲学与人生》作为一门德育课程,不同于其它文化科目的课程,其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决定了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产生积极的体验,并对自我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产生积极的改变。本研究选取某职业中专19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哲学与人生》的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1)教师教学方法单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2%的学生表示教师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59.1%的学生表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不够灵活。(2)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对学生对《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参与度进行调查发现,53.1%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自己偶尔参与到课堂教学中,22.7%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另外还有24.2%学生认为自己几乎没有参与到《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中。(3)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有待提高。调查发现,46.3%的学生认为其产生的影响不大,32.1%的学生认为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1.6%学生认为该课程对其思想品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体验式教学在《哲学与人生》课程的应用

3.1研究过程

体验式教学作为增强学生体验的教学方法,在德育课程中的应用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发生深层次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其中一个作为實验班,一个作为对照班,两个班级均安排同一教师进行《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但实验班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对照班仍然采取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持续一个学期。

其中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为:

(1)教学原则。一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应该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哲学与人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提供教学条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体验。二是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才能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其不再是枯燥的“哲学”课程,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联系自身生活实践,并产生新的理解和体检。

(2)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开启体验;提出问题,引发体验;互动交流,亲历体验;引导反思,内化体验。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主动体验教学情境,获得内心的感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灵活选取角色扮演、团体游戏、实验演示、故事、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比如在《哲学与人生》中“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这一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小品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如考试失利、被老师批评、与父母发生争吵、被朋友误会等挫折下的心态和情绪演绎表现出来。在表演完后,组织学生对如何对待挫折及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进行讨论。在“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内容的教学中,使用“齐头并进”的团体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三个组,每组学生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终点,最先到达的一组为优胜组。在“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中的作用”内容教学中,让班上的学生讲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有的讲述了自己在改变自己不良习惯方面取得成功;有的讲述了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成功;有的讲述了自己在音乐美术上的成功等等。在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中,激发学生的自信体验。

3.2研究结果与分析

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对两个班级采取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再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实验班在《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的学习兴趣优于对照班,实验班认为《哲学与人生》课程有趣的占70.3%,对照班学生认为有趣的仅占30.6%。且实验班的课堂氛围相比对照班更加活跃,认为该课程非常有意义、比较有意义的实验班学生分别占比37.6%和40.4%,而对照班分别为20.5%和27.9%。因此,体验式教学使《哲学与人生》课程对学生产生了更加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3.3讨论

(1)体验式教学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实践发现,体验式教学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提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对该课程的意义认识更加深刻。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一方面满足了德育课程的内在要求,德育作为不同于其它文化科目的课程,其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决定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产生积极的体验和改变;另一方面体验式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了自身的思想和个性,《哲学与人生》课程必须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加强学生情感交流。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师创设相应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契合。

(2)进一步改进体验式教学的建议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打破德育课程传统教学的尝试,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地总结反思,对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应用进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本研究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进一步改进体验式教学的建议主要有:一是灵活地选取教学内容;二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三是利用游戏教学;四是引导学生主动将自己在课堂上的体验延伸到课堂之外。

参考文献:

[1]李国存.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7):93-95.

[2]张佩芳.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引导式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1):68-69.

[3]富景生.中职《哲学与人生》的教学与感悟[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7):117-118.

[4]郝文娟,杨学艳.对《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16):151.

[5]陈欢龙.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策略[J].学园,2010,(2).

[6]上海市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2年度职教教改论坛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孙广平(1964.10-),女,汉族, 山东省龙口市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讲师,任职于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研究方向:德育教学。

猜你喜欢

哲学与人生体验式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论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案例
充分利用手机功能提高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效率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