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点燃学生前行的路

2018-11-07曹光信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爱心教育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寄宿制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发展更是关注的焦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成人、成才,因此,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寄宿生 心理健康教育 爱心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DX[2017]GHB121)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84-01

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寄宿制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已成为甘肃省农村乡镇办学的一大特色。我校是2008年开办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它为本地偏远山区学生的义务教育顺利完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小学生在校寄宿受到自身年龄,心理因素,家庭条件,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会使他们产生自控力差,容易冲动,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人、成才,笔者根据我校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提出以下见解 :

一、创设环境,种植快乐

1.创设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学校是寄宿学生的第二个家,他们每天24小时都住在学校里,校园文化的布置对他们来说都有特别的教育意义,创设宽松、温馨的宿舍环境和食堂环境,更为重要。宿舍是寄宿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心中的唯一的私人场地,除去课堂教学时间外的绝大多数时间他们都在宿舍度过,我们学校宿舍布置的原则是让学生“卧则舒适,寝则安之,谈则畅之”;可口舒心的饭菜是寄宿学生心情舒畅,心理稳定的根源,“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是我们食堂环境和食堂文化的宗旨。

2.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以及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所学校正气常存的保证。学生也只有在正气凝聚的地方,才会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才会安心在学校读书,积极向上的度过每一天,从而转移他们内心的焦虑、不安和胆怯。因此,学校要努力打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大力倡导教学相长、良性竞争。

二、强化活动体验,追求幸福指数

学生情感的体验要依托活动的开展,学校要积极寻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途径,让学生的身心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价值观在活动中得到体验。

1.开展关爱活动。寄宿学校的孩子在心理上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他们尤其渴望得到来自学校与老师的爱与关怀。因此,学校要努力营造关爱“寄宿学生”的氛围,对一些特别的学生(如留守儿童)安排一对一的照顾。比如学校组织的“你关爱,我幸福”的活动中,学校组织班主任,生活老师在晚饭后为21名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看着孩子们和老师们一起吃着生日蛋糕,踏着音乐舞动着,那一刻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的是幸福,是感激。

2.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必定是学会生活的人。寄宿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父母的引导,通过开展生活技能竞赛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我们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收拾内务比赛”“我是文明小寝员”等,在比赛中促进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使他们能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同时,对学生的“安全、友谊、礼仪、卫生、劳动”等进行督促与引导,采用每周一评比和颁发流动红旗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其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三、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融化心中的暗礁

对于一些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我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同时搭建个别引导平台,如建立“心理聊天室”,有心理辅导老师值守,采取面谈方式解答学生的问题;开设“求助信箱”,鼓励学生把自己生活的苦恼、学习的烦躁、成长的困惑等问题写在纸上投入信箱,安排专人每天定期开箱,通过书信的形式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四、家校互动,聚焦力量

对学生的个体问题,要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辅导,才能聚焦力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

1.学校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寄宿学生离开父母来到学校生活学习的状况,学校就有义务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包括寄宿生的家庭生活环境,特殊寄宿生还要特殊对待(如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先天性疾病),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防患于心理问题的恶化。因此,寄宿制学校建立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必要之举。

2.开展家长心理咨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效贯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也很有必要。利用“校迅通”平台让寄宿学生与家长在恰当时间通话,对留守寄宿学生通过QQ,微信平台与家長视屏通话,与家长诉说生活的乐趣、学习的进步,收听到家长的鼓励,家庭的期望,生活的真谛。寄宿生在这样的亲情畅聊中定会勇往直前,发奋努力成长。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寄宿学生,每个老师更要以爱为基石,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修补他们心灵的困惑,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同时,我们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家长的参与中,共同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我们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曹光信,男,1986年生,汉族,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爱心教育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浅析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以“爱”为基础,做好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每天给“小小寄宿生”一个香甜的梦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