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铁路发展对郑州城市建设的影响研究

2018-11-07王烁凯郭兴方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东站郑州高铁

王烁凯,郭兴方

1.2.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3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提出建设“八纵八横”高铁网,到“十三五”时期末实现高铁营业里程3万公里的目标。作为快速便捷的大通道,高铁的运营缩短了城市间的时间距离,扩大了城市辐射半径,逐步打破城市之间的藩篱,对促进沿线地区人口快速流动、人口集聚及沿线产业带形成发展均具有显著作用,成为实现城市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因地理距离变化而推动的高铁城市区域格局即将形成。交通发展强化区域间经济溢出效应已经获得普遍认可。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引起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充分体现发展交通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高速铁路作为交通运输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创新,其快速发展导致了铁路运输的“第二次革命”。部分学者认为城市的区位优势主要依赖其是否在交通网络上,而不仅是城市之间的距离成本。高速铁路发展会增大沿线城市之间的客流,并直接或间接地增大它们之间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客货流,从而增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伴随城市间交通便利性提高,以及产业分工多元化、合作密切化、人员流动频繁化、贸易公平化、资源共享化,各种流将区域内的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城市网络。近些年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在城市等级和城市群空间重构的作用日趋重要。高铁有利于强化城市的“节点”-“场所”功能,在郊区化、多中心化、牵引城市发展方向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京广高铁”通车数年来,以郑东新区为核心的东部开发区取得了质的飞跃,郑州的城市新框架逐渐勾勒出来。在 “郑万高铁”、“徐兰高铁”等高铁线路稳步推进的形势下,郑州的城市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郑州的城市建设也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郑开城铁”等数条城际铁路线的开通,郑州都市圈的紧密度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一系列由高铁建设带来的红利,对郑州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高铁建设究竟对郑州城市建设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改变了郑州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高铁建设是否有利于郑州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此来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对郑州的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城镇群落建设的影响。

二、高铁建设与郑州城市发展案例

1.郑州东站与郑州扩张

2002年郑东新区以高起点、高标准的国际化姿态正式起步,经过数年的耕耘,郑东新区有了初步的变化,但由于远离城市核心区,且没有完善的交通网络与中心城区相连接,因此没有较大的人流及客流。即使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并推出优惠政策的情况下,郑东新区与中心城区的竞争力仍然不足,从而导致郑东新区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较为缓慢。2012年,郑州东站投入运营,京武线全线贯通,标志着连接中国南北的国家高铁干线-京广高铁的全面落成,而且郑州东站作为京广高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与郑州站遥相呼应,其地位无亚于郑州站之于郑州老城区。京广高铁的开通,使得郑东新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郑州东站日均停靠列车396车次①,日均发送旅客8万人次。随着客流量的不断增加,绿地、万科等地产业巨头以及众多5星级酒店纷纷落户郑东新区,城市产业格局迅速转变、城市规模快速扩张。

从图1可以看出2013年之前郑州市的第二产业增长迅速,而第三产业作为辅助性产业发展较为迟缓。说明郑州市是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工业型城市,但工业型城市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便是相较于工业发展而言,城市生活的发展速度较慢。由于以工厂为主的工业与郑州市本地城市关联度并不高,因此在此期间城市的发展速度并不快。例如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新迁入人群,主要依附于工厂周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与郑州城市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割裂状态。

图1 郑州市2006—2016年三次产业产出

而2013年作为一个非常明显的转折年份,郑州市的经济增长点发生了转变。在此之后,郑州市工业增速减缓,而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城市经济迅速增长,在2015年时郑州市的第二、三产业产值基本持平,2016年郑州市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大大超过第二产业。以京广高铁的开通为契机,大力发展的服务业、楼宇经济等第三产业,不仅使得郑州经济获得了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以城市为活动空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为郑州的城市运营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从而保障了郑州市经济的持久发展。

图2 郑州市2006—2016年城市建成面积

由图2可知,以2012-2013年为转折点,在此之前郑州的城市建成面积增速较慢,同样也印证了图1所反映出来的工业对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随着郑州东站投入使用、京广高铁的通行,郑州地区的人员流动增加、商贸服务业交流等变得更为便捷。伴随着大量的金融业、高端服务业、地产业等行业的涌入,郑州的城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尤其是在2013年之后,郑州城市建设面积快速增加。

由表1可以看出,在2011年之后的年份里,郑州市人口年均增加15万以上,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在2010年之前郑州年人口增长率一直徘徊在1%,在2010年之后,郑州的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左右。从人口变化的角度亦可以看出郑州市的城市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表1 郑州市2007—2016年人口增长总量

表2 郑州市2007—2016年人口总值指数

2.“米”字形高铁布局与国家中心城市

从“一”到“十”,随着郑西高铁、郑徐高铁的开通,郑州高铁线路呈现出十字架的趋势走向。坐拥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高铁大动脉,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得以加强。同时,由于高铁在运输速度上的提升,使得郑州到全国各主要城市的交通通达性也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在此基础上,郑州经济和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郑州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十字架高铁格局已经满足不了郑州的交通需求,因此,“米字型”高铁布局呼之欲出。

图3中东西走向的徐兰高铁,连接郑州至西安、郑州至徐州方向;南北走向的京广高铁,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北走向的正太高铁连接了郑州与太原,西南走向的郑万铁路沟通了郑州与重庆;东北走向的郑济高铁使得郑州与山东不必在绕道徐州,东南走向的郑阜高铁打通了郑州与长三角的阻隔。

图3 郑州“米”字型高铁示意图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其“米”字形高铁布局不仅使得郑州与以北京、上海、广州为首的三大城市群联系更为紧密,更使得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成为连接其余中国九大城市群的核心,从而使郑州得以更好地履行其国家级中心城市的职能。

3.城际高铁轨道网络与郑州都市圈

随着郑开城际的开通,“郑开一体化”的步伐快速提升。一天25个车次的郑开城铁使郑州与开封的城际生活变得极为便捷,开封与郑州的城市界限变得更为模糊。郑焦城铁的开通使郑州与焦作之间的往来更为频繁,焦作也搭上了郑州经济发展的顺风车,郑州也因此能更好地辐射焦作地区。随着郑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城际高铁轨道网络不断完善,郑州周边城市成为了郑州的经济腹地,郑州都市圈也远远超越了行政区域的划分,为打造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促进中原区域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对实施中部经济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带动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铁对郑州城建的影响分析

1.推动城市的开发和建设

高铁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城市格局以及资源配置,使得原有城市结构与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城市增长点。高铁引导城镇发展的TOD模式则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即利用高铁转变原有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展路径。郑州,作为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年青城市,自建城伊始,整个城市便围绕着铁路进行发展。但由于原有铁路格局限制,导致郑州城市建设仅能局限于郑州火车站周围及其辐射区,城市向外扩展动力不足。虽然郑州火车站西广场于2012年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制约,郑州加快城市西部发展速度的计划并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本地的财政以及社会资金大量投入到火车站南部地区,因此火车站南部地区的城市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位于火车站北部地区的城区则失去了对各种资金的“吸引力”。随着京广高铁的通车,郑州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部地区的城市建设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建立了郑州高铁商务中心。

郑州高铁商务中心区以郑州东站西广场为中心,是郑州东拓发展的最佳外溢辐射区域。按照枢纽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提升郑州东站西广场站点的通达性,并适时增建东广场以扩大郑州东站的影响范围。郑州东站在实现与高铁、城际铁路、地铁、公交车站点无缝对接的基础上,进行地上、地面以及地下空间的立体式开发,增加了地上和地下的垂直联系,并利用空中连廊系统建设,实现了整体系统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2.形成多个城市增长极

郑州在原有的城市框架下,虽然拥有京广、陇海两条铁路线,但仅仅拥有郑州火车站一个核心点。由于单极的存在,在其以往的城市经济活动中,虹吸作用异常明显。一方面,各种资源汇集于以郑州火车站为中心的周边,城市建设呈圆环式放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岛现象极为突出,对于城市的长期建设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城市建设不是特别庞大的情况下,导致郑州的“大城市病”过早地浮现出来,但城市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尤为落后。

在以郑州东站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郑东新区开始建设时,更为便捷的高铁运输系统为城市增长带来新拉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动力,使得这一地区迅速成为新城市核心。双核心的形成,不仅迅速拉大郑州原有的城市框架,而且给郑州带来了更多的规模集聚效应。比如:郑州东站西侧建起了以“郑州第一高度”——绿地中心双子塔为核心的高铁核心商务区,大力发展楼宇商务经济,构筑“白领高地”;郑州东站东北侧聚集了以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为核心的龙子湖高校区和河南省创新产业孵化中心,以科研促发展,形成“知识高地”。

由于郑州东站的成功经验,使得以郑万高铁为首批接入点的郑州南站自确定伊始,便规划了一整套完整的交通体系、城市建设和产创聚集中心发展计划,使之成为郑州南拓的激发点。由于多核心局面的逐渐形成,使得郑州城市建设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共同助力,形成多个增长极。

3.促使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联系密切

作为区域经济与社会活动的联系纽带,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高铁建成区域成为高铁经济带的组成部分,凭借高铁的交通运输优势,为本地带来充足的人力和资本。同时随着高铁的开通,使得高铁通车区紧密地与城市公交网、地铁等各种综合交通枢纽组成一个完善的立体交通系统。这为高铁周边带来大量客流,进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由产业发展带动的城镇化。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内,在向心力与离心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将打破原来地区之间的平衡,改变城市的规模与层级,可以重构区域与城市层级体系。在高速铁路影响下,包括郑州在内的12个高速铁路枢纽城市的可达性明显改善、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强。由于高铁的通行,使得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等城市纳入了郑州的半小时通达圈,与郑州的经济紧密度迅速上升。随着郑开城际、郑焦城际的落成,以及将来郑许城际、郑少洛城际等城际高铁线路的修建,郑州都市圈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以京广高铁、徐兰高铁等高铁线为骨干,以商丘、洛阳、安阳、漯河等城市为节点,郑州“一小时圈”正在迅速形成。

四、思考与建议

以速度快、运载量大、全时间段为特点的高铁,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得国内各城市不再是一个个割裂的个体。高铁通行的便利性使得各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经济往来等更为紧密,并加快了各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优先发展市内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注重城市综合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通过建设网络化的交通综合设施,科学规划城市整体道路交通体系,有助于将郑州建设成为现代、高效、便捷、宜商宜居的新型城市,更好地适应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新身份。

1.积极拓展经济腹地

在建设高铁商务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适时拓展综合商贸服务、延长高铁商务服务产业链、引进先进的第三产业发展理念、大力引导国际高端商务服务企业来郑投资,以便提升郑州地区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首先,利用高铁的便捷性和国家交通运输枢纽的优势,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化通达之路为经济之路、更好地将过路资金转变为助力郑州发展的资金,使高铁成为拓展郑州经济腹地的媒介。其次,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放宽视野、放开思路,有机的整合郑州及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体系、市政道路体系,拉近各个城市的“距离”,使各个城市之间互为经济腹地。最后,建立郑州周边城市之间的“共享平台”,将各个城市的资金、资源、人才进行整合,使各个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经济增长步伐统一协调起来,勾勒出“N个经济增长极”的局面,形成多点共荣、多城互促的良性经济发展区。

2.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由于高铁的修建,使空间局限变得逐渐模糊,各地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但作为全国最重要的高铁枢纽之一,郑州在各个地区之间的人员、资源等要素的整合和调配能力亦获得提升。尤其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后,郑州的经济地位获得空前强化。由于总部经济一般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附加值高、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强。因此,应当以郑州市的24家上市公司为基础,培育本土明星公司,积极引进极具发展潜力的“独角兽”企业,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发展理念,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引导,建立起一套良好的运营机制,促进更多的企业总部或企业集团的分中心落户于郑州。利用各企业总部引入带来的信息、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积极地向更具优势的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模式靠拢,更好地引导中原城市群的融合与发展,更快地带动中原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注释:

①资料来源铁路12306官方网站,参考日期为2018年2月24日。

②因郑州市区人口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故产生较大变动。

猜你喜欢

东站郑州高铁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摄影作品选登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高铁会飞吗
梦启郑州
“济南新东站”呼之欲出
杭州东站启用全国首个高铁应急指挥中心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