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学校的读书故事

2018-11-07郑州经开区滨河第一小学余新莉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滨河苏霍姆图书

■郑州经开区滨河第一小学 余新莉

2007年8月17日,是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委派我到耿庄小学做校长。

学校当时的问题让人吃惊:教师办公桌、学生书桌大窟窿小眼睛的,不铺上一本书,都没法写字;黑板是老式的手刷漆黑板,写粉笔字时打滑得厉害;厕所是40年代的旱厕;没有做饭的厨师,老师的午饭常常是白水煮面条……

当时按照上级安排,黄商初小、闫坟初小的三四年级学生合并至耿庄小学就读,师资也合并至耿庄小学从教。耿庄小学的老教师说:“咱学校不管在区里还是在乡里,都属于最差的。”

面对学校的种种困难,我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每天中午端着白水煮面条,我就是咽下不去。一个半月过去,我瘦了20斤。

我该怎么办?

我想到了读书。

于是,我便去郑州购书中心,一本书一书本地翻阅,一坐就是一整天。然后,买了如何管理学校、如何做一名优秀校长、如何带领教师发展的书,回到家,如饥似渴地读。

读完,心里踏实许多。我发现一个共性:优秀的校长都热爱读书、勤于写作,善于集众家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飞。那一刻的我,犹如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了“生”的希望。

然后,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除了做学校的日常事务,我的重要工作就是每日阅读,短则一小时,长则数小时,同时在笔记本上做摘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管理中坚持实践探索。

读了一年多教育类书籍,感觉自己有种子破土而出的喜悦。其中对我触动最深、影响最大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我感觉这就是在说我们耿庄小学。“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这个观点我至今铭记。“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我认为这个教育观所有教师都应该矢志不渝地去践行。“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读书的观点,我一百个赞成。

做校长12年,我一直带领师生坚持阅读。

因为阅读带给我个人如此美好的收获和成长,独享不是我的做人风格,我要尽快把全体教师带到阅读大道上来,我们一起出发,领略美好的沿途风景。

于是,我们把陈旧的、布满蛛网的图书室翻修一新,把发霉的图书全部清理出去。我启动了为教师购买第一本教育类书籍的工作,现在想那是多么神圣的时刻!

从第一本书到第五百本书,我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图书阅览室,在偏远农村小学,这是多么“奢华”的一件事!

我们的图书阅览室全天候开放,为师生服务。当然,新的图书仍在一本本增加。

全体教师每周每人要记录书摘五页并登记,每周每人写一篇教育随笔,由我来批阅登记;全校每班每周一节阅读课,让师生与文字相遇,与作者对话。

就这样,由我一人尝到阅读的甜头,到带领全体教师阅读,再到教师带领全体学生阅读,最后到带领愿意一路同行的家长阅读,“四位一体”的阅读育人工程终于起航了,我甭提多开心了。

这也许是我一生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就这样,我们从2007年做到了2015年,每位教师都有三四本随笔专辑,每一本专辑都记录了一位教师成长的足迹。当然,学校也有多本教师的精品随笔合集,这是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当然,伴随着我和师生的读书生活,学校也在一天天成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学校。

2016年,我们终于搬到了政府新建的学校——滨河第一小学(由耿庄小学和司赵小学合并而成),农村的小四合院变成了时尚大气的高楼,教师由17人变成了56人,学生由200多变成了700多。一切面临着重新起步,但我内心并没有感到惶恐,因为我自认为我有做好教育的金钥匙:带领师生坚持阅读,就是带领师生朝向太阳,在他们的心田播撒阳光。

滨河第一小学牢牢抓住耿庄小学阅读工程建设这根接力棒,扎根阅读,把“办一所图书馆里的学校”作为发展蓝图。

学校现有图书馆4个,生均图书达到80册。除了纸媒图书,学校4个图书馆各配备一台智能图书借阅机。理念厅有一台电子图书借阅机,供师生电子阅览。

进入理念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阅读世界”几个大字,舒适的长凳,精美的小树型书架、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图书,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在教学楼走廊设置了19个走廊书架,每间教室的格子书柜有近300册图书供学生阅读。

学校的“日、周、月、期、年教师阅读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每天读书做摘录分享;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月开一次聊书会;每期举办一次读书交流分享会暨好书推介会,并评选“书香教师”;每年出版印刷精品随笔集。我们每年精品随笔集的扉页上,我都会写上这样一段话:“把读书当作生活的调适,让坚持成为人生的态度。滨河一小,一所图书馆里的学校。”这是我们滨河人的教育梦想。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跋涉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不退缩、不止步、不观望、不等待,终将抵达梦想王国。

今年5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吴盘生一行到我校调研时说:“滨河一小教师的教育随笔,扎根一线,泥土味、文化味兼具,更浸润着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性班集体建设的智慧,这难能可贵。”教师的随笔同时吸引了《教育家》杂志编辑部主任吴爽的目光,由吴主任牵头,光明日报出版社将为我们出版的第一本教师文集《心灵的一粒种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第一小学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实践》,将于金秋时节与读者见面。

“办一所图书馆里的学校”,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猜你喜欢

滨河苏霍姆图书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图书推荐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10封被尘封的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译著背后的故事
班里有个图书角
O.B.苏霍姆林斯卡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