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的研制

2018-11-07罗冬梅王荣辉

体育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量表维度动作

郭 晨,罗冬梅,王荣辉,赵 星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的研制

郭 晨,罗冬梅,王荣辉,赵 星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4

目的:依据动作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及幼儿认知水平,结合我国语言和文化背景,研制出适合我国的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大肌肉群动作发展的概念以及相关评价维度,并建立项目池;随后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完成量表项目初筛;最后应用量表进行测试,并分析项目完成度、区辨力、信度、效度等对量表进行科学性检验。结果:量表包括位移能力、物体控制能力和姿势控制能力3个维度,共10个项目。各项目评分者间相关系数为0.954~0.983(<0.01),重测相关系数为0.926~0.997(<0.01),Cronbach’s α系数为0.837~0.861(<0.01);各项目因子载荷为0.607~0.890,项目与所属维度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635,均大于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0.01);项目难度为46%~81%,项目区分度为0.40~0.67。结论:研制的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难度与区分度,可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中推广使用。

学龄前儿童;动作发展;量表;科学性检验

动作的发展是一个跨越整个生命周期的复杂过程。动作发展的水平与人的智力、身体、健康和行为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7]。在个体发育早期,动作发展是监测、评价、诊断个体身心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23],有助于及时发现儿童在心理或神经发育上存在的问题。人类的动作由肌肉做功产生,每一个动作参与的肌肉不同。根据参与动作的肌肉数量,可以将人类动作分为由躯干和附肢大肌肉参与做功的大肌肉群动作,以及由手、足与腕部等小肌肉群参与做功的精细动作,其中,大肌肉群动作又称为粗大动作。

从发展规律来看,学龄前期是生长发育与动作发展的高峰期与敏感期,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粗大动作模式的发展在8岁之前变化最大[34]。动作发展的水平,可以反映儿童神经对运动系统的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不但能够促进其自信心的增强与动作熟练度的增加[26,30,35],而且还可以降低儿童的体脂率,提高身体素质和体力活动水平[37,41]。如果粗大动作发展存在缺陷,没有获得及时识别与补救,可能会导致动作发展终身都存在问题,对成年后的运动能力造成影响[22,28]。另外,动作发展水平低的儿童通常伴有身体虚弱的情况,以及具有超重和肥胖的风险[31,42]。任园春等[12]研究表明,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水平欠佳,则多动、焦虑等因子分显著提高,而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水平较好,则高智力等级所占比例也越高。可见,幼儿动作发展对幼儿的心理与生理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针对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水平的测试方法主要为序列法与量表测试法。序列法包括整体序列法与部分序列法,分析较为主观,标准不好把握。相比之下,量表测试法更加客观,可操作性强,测试简便快速准确,因此被更广泛的使用,如粗大动作功能测验[33](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皮博迪运动发育量表[3](The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PDMS)、儿童动作测量量表(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M-ABC)与粗大动作发展测试量表[43](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GMD)等均应用较为广泛。但以上量表的常模选取均为欧美国家幼儿,并非适用于我国幼儿。通过李静等[6]在我国山东地区开展的研究,可以看出,其中击固定球这一动作,取自美国学生击打棒球的动作,这对于我国儿童而言,难度较大,重测信度较低。刁玉翠等[2]在使用最新版TGMD-3对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进行测试时也发现,击固定球和下手抛球这两个与棒球运动相关的项目,均是测试中得分较低、难度较大的项目,并不十分适用于中国幼儿。而我国缺少关于动作发展水平的规范化测试方法,因此,研制适合我国幼儿的动作发展量表是我国儿童青少年动作能力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16]。

综上,本研究以3~6岁学龄前儿童为目标人群开展相关研究,以期研制出可以快速、准确与方便的评估中国幼儿动作发展水平的量表[38],为了解我国幼儿动作发展现状以及对其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可靠工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参与者

1.1.1 专家调查对象

本研究向动作发展方面专家9名、生物力学方面专家8名、医院或儿保所动作发展研究者或医生6名、幼儿园园长及科研组长6名,共计29人发放调查问卷。入选专家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2)公开发表过或在学术会议上报告过与本研究相关的结果;3)从事幼儿教育工作10年以上。

1.1.2 量表初稿测试对象

本量表的目标人群为3~6岁幼儿。幼儿的年龄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6]所规定的年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为检验量表初稿是否适用,以0.5岁为一个年龄组,各年龄组男、女幼儿各选取4名,共选取56名北京市某一级一类幼儿园3~6岁幼儿参与测试(表1)。

表1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初稿)测试对象基本信息

1.1.3 量表终稿测试对象

为检验量表终稿的信、效度以及进行项目分析,此阶段在4所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抽取各年龄段男、女幼儿各20名,共计280名幼儿完整参与量表终稿的检验测试,年龄区分和样本来源方式同上(表2)。重测信度检验选取本次测试幼儿总数的10%进行测试,即选取不同年龄段男女幼儿各2名,共计28名幼儿。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查阅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动作发展量表,着重参考在中国大陆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最终通过提取17个不同的量表、课程标准、指南与问卷等[1,3,4,7-12,15,19,21,24,32,38,34,39,43-45],共选取3个维度、34项不同的动作进入调查问卷的项目池。将此34项动作按照Likert Scale五点计分法编写问卷,分为“非常推荐”“比较推荐”“一般”“不太推荐”与“不推荐”五级,分别赋分5、4、3、2、1。将问卷发送至上文所述专家征求意见。

表2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终稿)测试对象基本信息

1.2.2 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初稿、终稿[5]对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实际测试。由两位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动作引导、动作示范与现场评分。测试时,为对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进行精细准确的评估,且方便后续对量表的修改,故同时采用影像记录法,可在分析评估时慢放、逐帧进行仔细辨别,以期研制出更加精准、方便的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估量表。计分时,通过观察受试者是否达到每个条目所规定的动作要求进行打分,最低0分,最高4分。若两位研究人员对于某一受试者打分分歧较大,则观察录像后再次打分,以保证评分的客观准确。

1.2.3 数理统计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调查问卷数据使用kandall’s W和谐系数、平均分、变异系数和累积百分比进行分析。考察不同项目在相应维度中的推荐程度、推荐分歧度和推荐集中度,根据统计学[17]要求,入选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量表初稿项目的标准为:同时满足平均分>4分、变异系数<0.25以及累积百分比>70%。其中,累积百分比是评分为4与5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可以反映达到最大推荐程度时,意见相对集中的结果。

对量表初稿的项目使用变异系数、完成率以及维度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评价条目的敏感性角度考虑,需删除变异系数<20%的项目;从评价条目的可接受性和普适性的角度考虑,则删除完成率<95%的项目;且同时保留Spearman相关系数较高的项目。

最后,对量表终稿进行科学性检验。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量表终稿的评分者间信度与重测信度检验,使用Cronbach’s α系数进行同质信度检验。使用因子分析进行量表终稿的结构效度检验,对量表终稿所列各维度进行Kaiser-Meyer-Olkin(KMO)与Bartlett检验,选取KMO值在0.70~0.80之间[13]的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各项目在相应的公因子上应>0.3;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量表终稿进行集合效度与区分效度的检验。使用难度系数L反映量表终稿项目难度(L=测验动作平均分/该测验动作的满分×100%),L在15%~85%间为好;同时使用区分度(鉴别力)D对量表终稿进行项目分析[D=(XH-XL)/XM],XM为完成动作的满分,XH与XL分别为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该测试动作上的平均数,高分组和低分组的人数选取为全体测试人数的27%,区分度D应>0.4为好。

2 结果与分析

2.1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初稿编制

2.1.1 量表项目的设置

本研究查阅大量目前广泛应用于科研的量表、课程标准、指南等,如TGMD-2、PDMS、《人类动作发展概论》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0)》[15,19,20,39],考虑部分量表在实际应用时的效果,本量表将大肌肉群动作发展分为位移能力、物体控制能力和姿势控制能力3个维度。虽然TGMD-3的编制过程中认为,姿势控制能力将体现在上述两个能力中,但在很多其他量表中分为3个维度,将姿势控制能力独立出来,如PDMS。本研究意在全面准确地反映学龄前儿童的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水平,故选择了上述3个维度的分类方式。而后参考TGMD-1的项目入选规则[29],共提取34项动作,综合考虑我国常见运动项目、大众健身项目与普通民众参与较为广泛的体育项目进行留存。

本研究发放专家问卷29份,最终收回2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72.4%,具有较好的回收效果。对回收的21份问卷录入后进行肯德尔和谐系数分析[14],分析结果表明(表3),调查问卷的评分结果具有一致性,且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表明专家的意见具有统一性,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可用于后续分析处理。

表3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调查问卷一致性程度

2.1.2 量表初稿项目的筛选

通过量表实测,考察不同项目在相应维度中的推荐程度,选择推荐程度最大,意见相对集中的结果。

根据表4的数据,在位移能力的项目中直线跑、双脚连续向前跳、单脚跳与立定跳远项目入选;在物体控制能力的项目中,原地拍球、上手投球、踢球和双手接球项目入选;在姿势控制能力的项目中,单脚站和走平衡木项目入选。

结合现有动作发展评价量表,将上述入选的动作进行4级评分的条目编写,条目从整体动作流畅程度,幼儿动作时上肢动作、下肢动作,相对时相情况,物体与身体相对位置情况,完成动作所需时间等方面综合考量,形成初稿。

表4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初稿项目推荐情况

2.1.3 量表初稿的测试应用

使用量表初稿对56名幼儿进行预测试,并对其表现进行评分,在实际应用中检验该量表初稿的使用情况(表5)。

根据统计学要求,本研究初稿中所选取的10个动作项目,可接受性和普适性均满足3~6岁幼儿,因此全部纳入终稿。终稿[5]的每个测试项目依旧包含4个计分条目,在测试时,受试者每达到一条计分条目的动作描述即得1分,故每个项目得分范围为0~4分。例如,立定跳远项目中,若同时达到“屈膝同时双臂后伸”“双臂向上方充分伸展(肘过头)”“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双脚落地过程中手臂下压”这4条动作描述,即记4分,以此类推。

表5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初稿预实验情况

注:**表示项目与其所在维度间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性,<0.01。

2.2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终稿检验

首先,对量表终稿各维度得分情况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6与表7所示。性别对于各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年龄对于各维度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在后续常模及评价标准建立时,各年龄段均需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目前仅有基于这280名幼儿所建立的评价标准参考版[5]。

表6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终稿多变量方差分析

2.2.1 量表终稿的信度检验

表8是通过在幼儿中进行实际测试,检验量表的评分者间信度、重测信度与同质信度。

表7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终稿不同年龄得分情况

注:各年龄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0.01。

表8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终稿信度检验

注:以上结果均具有显著性,<0.01。

2.2.2 量表终稿的效度检验

对量表终稿进行结构效度检验。首先对量表所列各维度进行Kaiser-Meyer-Olkin(KMO)与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量表终稿各维度的KMO检验均>0.70,且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表9)。随后对各维度中所包含的项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最后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量表终稿集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表11)。以上结果表明,量表终稿具有较佳的效度。

2.2.3 量表终稿的项目分析

使用量表终稿对学龄前儿童动作发展水平进行评分后,计算各动作难度系数L(表12)。结果显示,量表终稿难度值适中。同时,量表终稿各项目区分度均>0.4(表13),表明项目设置优良。由于本量表的项目并非用于选拔,故此项目区分度适宜,可以应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

表9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终稿KMO与Bartlett检验

表10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终稿因子负荷

表11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终稿集合效度与区分效度检验

注:以上spearman相关系数均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表12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终稿各项目难度系统L

注:L=测验动作平均分/该测验动作的满分×100%。

表13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终稿各项目区分度

注:D=(XH-XL)/XM。

3 讨论

3.1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的科学性

本量表的项目池是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取了幼儿基本动作,并结合我国特色,加入更符合我国学龄前儿童教育背景的相关动作,如“球拍击打自然下落乒乓球”等而建立的。

随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动作项目进行初筛,邀请了国内儿科、生物力学以及幼儿教育等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分析与评价,有助于为量表的研制提供多学科建议。入选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的项目均经过专家的一致推荐,且与幼儿园和小学的体育教学目标较为一致。在进行项目选择时,专家大致从“能否很好地反映全身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水平”“能否很好地反映身体某部位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水平”“是否适合学龄前儿童安全完成”“是否在幼儿园等机构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等几方面,结合自身经验对项目进行推荐。例如,“直线爬”和“直线走”动作大部分专家认为过于简单,适用于年龄更低的幼儿;“上下楼梯”和“攀爬”大部分专家认为器材配备难度较大,测试不易开展,难以达到大量测试的需求;而“双脚跳木棍”专家认为略具危险性而未能入选;再如“扔球打靶”“棒击固定球”等项目,专家认为器材不易准备,幼儿不好操作,经验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未能入选;而“踮脚走步”这一项目,生物力学方面的专家认为这是幼儿步态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个阶段,故不可作为评价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的项目之一;“前后脚站直线”专家认为略显简单,适合年龄更小的幼儿,无法较好地评价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水平。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意见,形成本量表的初稿。

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客观分析方法进行条目的筛选,选取评分者间信度、重测信度和同质信度均在0.8以上的项目,这些项目分析结果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同时,选取效度较好,难度为45%以上,区分度为0.4以上的项目,最终有10个动作入选量表终稿。量表项目的数量和内容从初稿到终稿并未发生变化,可能是在对初稿项目进行筛选时,对于统计数据的依赖较大,故初稿项目保留较少,通过实际测试后,使初稿项目均进入终稿。此外,还可能是由于邀请的专家人数有限,而这些专家均从事与动作发展、生物力学或儿科动作技能筛查等相关工作,使之对项目的推荐相对集中。这同时也解释了终稿的检验结果较为理想的原因,但量表终稿的评分标准及描述语言有所改良。

关于维度设置方面,目前设置的3个维度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相较于美国研制的TGMD-3增加了姿势控制能力这一维度,且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和集合效度。美国学者Webster等[45]发现,TGMD-3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只有一个公因子,且单因素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但TGMD-3分为两个维度进行评分,也并不影响其使用效果。这表明测试项目均反映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水平,维度划分并不十分明显,故设置3个维度也无不可。且研究证明,姿势控制能力与自我感知、焦虑和沮丧等心理具有高度相关[25,27,40],这对于反映幼儿动作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设置了3个维度。

另外,该量表未进行效标效度检验,主要原因:1)目前国际上未有动作发展量表的金标准产生,据Logan教授[36]近期的研究发现,广泛应用的两种动作发展量表之间,在评分结果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无法确定哪种评价方法可作为金标准推广应用;2)早期研究中,TGMD的研制者将体育课成绩作为效标,效度进行检验[29],但我国幼儿园中并无体育课成绩。所以,本研究尝试研制的量表并未进行效标效度的检验,期待后续可以将此完善。

3.2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与其他量表的比较

现有量表很多为筛查性量表,如丹佛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DDST),适用对象为出生到6岁的婴幼儿,其大动作能区测试优点在于能筛查出一些可能有问题但在临床上无症状的患儿,对鉴定高危发展迟缓的问题儿童效果明显。类似的量表还有Gesell发育量表(GDS),广泛应用于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评估和疗效评估。而本量表主要用于评价正常儿童的动作发展水平。

在应用年龄上,各量表应用年龄跨度不一,大部分针对某一特定年龄段,如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 AIMS),用于评估0~18个月或从出生到独立行走这段时期婴儿运动发育,更加注重婴儿的运动质量的评估;布鲁氏动作技能测试(Bruininks-Oseretsky test of motor proficiency, BOTMP),测试4.5~14.5岁儿童青少年的残障问题,如脑瘫,发育性协调障碍等,应用年龄并非完全覆盖学龄前期。

在测试项目的数量上,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多数项目较多,耗时较长,如目前在儿保所应用较为广泛的筛查量表PDMS共包括粗大动作170项测试和精细动作112项测试,熟练测试人员全程测试在40 min以上。AIMS包括58个项目。粗大运动功能测验(GMFM)[33]包含88项测试内容,因测试时间较长,现修订为66个项目。本研究所研制量表借鉴TGMD的思路,以动作的成熟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条目描写,但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为了更易于推广,最终简化为10个项目,较为简练,整套测试时间约为15 min。

在计分方式上,有些量表采用点式计分法,即依据评分标准,对照各项目评分表,将个体的原始分转化为对应的点分数,从而获得项目分数、各项目测验得分和总分,BOTMP、M-ABC等。此类量表一般采用3~6个标准进行评分,满足一个标准得“1”分,评估结束后,即得到测验的原始分,而后再进行标准分的转化,有些还可以对应出发育商,如TGMD即应用此种方式进行评分。而另一类量表如PDMS,为提高评估效率,为每个儿童设置底部水平和顶部水平,又称下限和上限,量表采用三级评分,即0、1、2分。这种评分方式适合评价项目众多的量表。本量表测试项目相对简单,同时希望满足进行横向比较的需求,故采用点式计分法。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即有4条标准,达到一条得“1”分,全部未达到则为0分,最终相加得到各维度的原始分。

在对我国幼儿的适用性上,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主要有PDMS以及TGMD,在国内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信度均>0.90。但其中PDMS主要应用于脑瘫患儿筛查,在卫生体系中应用更为广泛。而在学校体育领域,相对更为简便易行的TGMD使用更多。根据李静等[6]在山东进行的研究显示,TGMD-2各项目的评分者间信度在0.524~0.806之间,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09~0.925之间,重测信度在0.871~0.948之间,区分度在0.370~0.738之间,项目难度值在49%~83%之间。本研究的各项目评分者间信度为0.954~0.989之间,重测信度为0.934~0.997之间,难度值在46%~81%之间。可见,本量表与TGMD难度值相近,但信度较TGMD更高,因此,本量表对于我国幼儿可能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与不足之处。首先,研究检验部分选取的4所幼儿园均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本研究对于研制适合我国的学龄前儿童的动作发展评价量表进行探索研究,希望通过这次探索,尝试将量表法引入我国,并且能够初步选取一些项目进行测试,对于其他地区、其他类型幼儿园中幼儿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此外,本量表仅从动作测试角度进行考虑,没有涉及幼儿的认知水平、注意力水平以及动作趣味性等方面,因此,在测试时对幼儿的动员程度可能还有待提升。同时,在项目筛选时,未能参考体育教师的意见,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遗憾。因此,今后在推广使用本量表时,还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测试,兼顾不同类型幼儿园。而在后续版本的研究中,可增加体育运动相关专家的意见,并注意设置游戏场景或引导幼儿模仿,吸引幼儿注意。希望可以进一步修订完善量表,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及更高的准确性。

4 结论

本研究所研制的3~6岁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评价量表具有较佳的信效度、难度与区分度,并对我国3~6岁幼儿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反映学龄前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水平。各年龄段学龄前儿童均可使用本量表,在应用时可分维度单独评价,也可综合评价。

[1] 白爱宝. 幼儿发展评价手册[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 刁玉翠, 董翠香, 李静. 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上海市常模的建立[J]. 中国体育科技, 2018,54(2):100-106.

[3] 福利奥.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4] 黄超文. 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指南[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5] 郭晨. 学龄前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的研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7.

[6] 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7] 李静, 马红霞. 儿童动作发展测试(TGMD-2)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 体育学刊, 2007, 14(3):37-40.

[8] 李金龙, 王晓刚. 婴幼儿的体质评估和运动健身方案[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9] 李季湄, 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10] PAYNEG, 耿培新, 梁国立,等. 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11] PIPERM C, DARRAH J. 发育中婴儿的运动评估——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

[12] 任园春, 赵琳琳, 王芳,等. 不同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儿童体质、行为及认知功能特点[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3):79-84.

[13] 斯夸尔丝 J , 布瑞克,等. 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 第3版[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14] 王明航, 李建生, 李素云,等.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7):2120-2124.

[15] 王玮,王翠,席宇诚,等.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在高危儿中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4(10):896-898.

[16] 王政淞, 李红娟, 张柳. 动作能力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基于动作能力研究模型的综述分析[J]. 体育科学, 2017, 37(11):72-80.

[17] 吴明隆.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18] 吴卫红, 郝文哲. 脑瘫儿童常用评估量表及其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7):601-604.

[19] 徐姗姗, 黄红, 张劲松,等. 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三版评价上海市婴幼儿发育水平的应用初探[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 19(1):30-32.

[20] 张云. 3~6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测试方法与发展特征问题的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7(5):603-606.

[21] BARNETT L M, LAI S K, VELDMAN S L,. Correlates of gross motor compete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ports Med, 2016, 46(11):1-26.

[22] BLANK R, SMITSENGELSMAN B, POLATAJKO H,. European Academy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EAC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of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long version).[J]. Dev Med Child Neurol, 2012, 54(11):54-93.

[23] BROWN T. 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2nd Edition (MABC-2)[M]. New York:Springer, 2013.

[24] CAIRNEY J, VELDHUIZEN S, SZATMARI P. Motor coordin-ation and emotional-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ldren[J]. Curr Opin Psychiatr, 2010, 23(23):324-329.

[25] CARLSON N R. Physiology of Behavior: Pearson New Internati-onal Edition[M]. Pearson Schweiz Ag, 2013.

[26] CASEY B J, TOTTENHAM N, LISTON C,. Imaging the developing brain: what have we learned about cognitive development?[J]. Trends Cogn Sci, 2005, 9(3):104-110.

[27] CHIA L C, GUELFI K J, LICARI M K. A comparison of the oxygen cost of locomotion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J]. Dev Med Child Neurol, 2010, 52(3):251–255.

[28] CLARKJ E, WHITALL J. What is motor development? The lessons of history[J]. Quest, 2012, 41(3):183-202.

[29] COLE E, WOOD T M, DUNN J M. Item response theory: A useful test theory for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J]. Adapt Phys Act Q, 1991, 8(4):317-332.

[30] ESTEVAN I, MOLINA-GARCÍA J, QUERALT A,.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panish version of the 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3[J]. J Motor Learn Dev, 2017, 5(1): 69-81.

[31] GALLAHUE D L, DONNELLY F C. 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All Children. 4th Edition[M]. Human Kinetics, P.O,2003.

[32] GOODWAY J D, CROWE H, WARD P. Effects of motor skill instruction on fundamental motor skill development[J]. Adapt Phys Act Q Apaq, 2010, 20(3):298-314.

[33] KENYON L K.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66 and GMFM-88) Users’ Manual[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341-342.

[34] LAUKKANEN A, PESOLA A, HAVU M,. Relationship between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gross motor skills is multifaceted in 5- to 8-year-old children.[J].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14, 24(2):102-110.

[35] LOGAN S W, BARNETT L M, GOODWAY J D,.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on process- and product-oriented assessments of fundamental motor skills across childhood[J]. J Sports Sci, 2016, 35(7):1-8.

[36] LOGAN S W, WEBSTER E K, GETCHELL N,.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damental motor skill competence and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 systematic review[J]. Kinesiol Rev,2015, 4(4):416-426.

[37] LUBANS D R, MORGAN P J, CLIFF D P,.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view of associated health benefits[J]. Sports Med, 2010, 40(12):1019-1035.

[38] PAYNEG, LARRY D I. Human Motor Development-a Lifespan Approach [M]. New York: McGraw-Hill, 2012: 13-25

[39] RIGOLI D, PIEK J P, KANE R. Motor coordination and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in a normative adolescent sample[J]. Pediatrics, 2012, 129(4):892.

[40] ROBINSON L E, STODDEN D F, BARNETT L M,. Motor competence and its effect on positiv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health[J]. Sports Med, 2015, 45(9):1273.

[41] SILMAN A, CAIRNEY J, HAY J,.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perceived adequacy on peak aerobic power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J].Hum Mov Sci, 2011,30(3): 672-681.

[42] SUN S H, SUN H L, ZHU Y C,. Concurrent validity of preschooler gross motor quality scale with 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2[J]. Res Dev Disabil, 2011, 32(3):1163-1168.

[43] ULRICH D A.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section: Evaluation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GMD-3[J]. 2017, 5(1):1-4.

[44] VAMEGHI R, SHAMS A, DEHKORDI P.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sex and body mass index with fundamental motor skills among 3 to 6 years-old children[J]. Med Glas, 2013, 18(47):7-15.

[45] WEBSTER E K, ULRICH D A. Evaluation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3rd edition[J]. J Motor Learn Dev, 2017, 5(1):45-58.

Developmen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3-6 Years Assessment Scale

GUO Chen, LUO Dong-mei, WANG Rong-hui, ZHAO Xi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Objective: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vement and the cognitive level of children, combined with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 we have developed an evaluation scale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muscle groups in China's preschool children.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article defines the concept of large muscle movements and related evaluation dimensions, and establishes a project pool; then uses expert questionnaires to complete the screening of the scale items; and finally tests and analyzes the items through the image recording method. Completion degree, district discrimination, reliability, validity, etc., to complete the final scale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Results: The final scale of the scale includes 10 items in three dimensions: mobile ability, object control ability, and posture control ability.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mong the scorers of each item was 0.954 to 0.983 (<0.01), the ret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26 to 0.997 (<0.01), and the Cronbach's o coefficient was 0.837 to 0.861 (<0.01); each item factor The load is 0.607-0.890,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item and its own dimension is the lowest 0.635, which is greater than the correlation of other dimensions (<0.01); the difficulty of the project is 46% ~ 81%, and the project discrimination is 0.40 ~ 0.67. Conclusion: The evaluation scale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for Preschool Children's Large Muscle Group Movement Development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evalu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ged 3 to 6 years.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and differentiation ca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arge muscle groups in preschool children. Can be used in preschool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G804.49

A

1000-677X(2018)10-0046-08

10.16469/j.css.201810006

2018-06-06;

2018-10-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6QN015)。

郭晨,女,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学龄前儿童动作发展、运动促进体质健康,E-mail:guoguo24824 @163.com。

猜你喜欢

量表维度动作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下一个动作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