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三校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2018-11-06胡祎潘剑斌
胡祎 潘剑斌
摘要:三校生是大学本科学生中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是提高其综合素养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该文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了培养三校生数学素养的意义与方法,其结论可以面向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加以应用。
关键词:三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数学素养;意义与方法
一、三校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普通高等院校中来自技校、中专、职高的学生统称三校生。许多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特殊才能的高中毕业生都被陆续选拔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这些都是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积极推进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但是就大学里这类重要而特殊的群体,我们必须正视其事实存在的各类问题。首先是很多三校生强调个性,忽略共性,在人际交往中很少顾及所处的环境条件而特别好表现或是特别内向拘谨,容易冲动,自我约束力不够,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其次而在学习中不愿面对自己薄弱的学科基础和在竞争中的劣势位置,更不愿表露出来以之示人,相反却是在求学的路上缺乏主动性,常常拒绝学习与教育,尤其在碰到学习上的困难时甚至会彻底放弃;再次三校生事实上的理论基础薄弱,在前期学习中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这些都在阻碍着他们参与大学期间的各类培训与实践,比如多类数学竞赛的培训他们就无力参加,自然也无法参与竞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进步与提高。上述状况与表现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那是与三校生的历史原因造就的现实特殊性给予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很大关联的。有些三校生尚处青少年阶段,身心稚嫩,在成长过程中进取目标不明确,意志力不坚定,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左右,自控力较差。而且因其特殊性常常带来社会、学校甚至家庭对他们的不同看待,如此使得其心理支撑不够,自信心不足,脆弱多变,要么封闭自己,要么不能很好地评估自己,自卑与自负并存。如此以来就不能很好地团队协作,不能很好地提高能力,没有成就感和存在感,自然社会责任感就不会很强。这些都与使三校生成为具有一技之长且具备一定创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背,所以立于三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去改变三校生不利的现实状况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而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大学生的数学素养简介
数学素养是综合哲学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种思维形式,数学知识、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是数学素养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细分开来它的核心内容涵盖六个方面即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教育目标中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是有高低侧重之分的。而对于大学生的数学教育,则不仅要求在中小学的数学素养基础上要有全面提升,而且更加侧重于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求具有一定数学素养的大学生不仅在认识问题时会将诸如独立性、相关性、随机性等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广义化并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而且在观察问题时也善于着眼于关系,从局部认识开始做出对多因素的整体性的分析,特别地在讨论问题时会习惯性地联系定义,并强调问题存在的条件,关注条件改变下的变化等等,像这样善于把数学中的定义定理和方式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客观事物,解决诸多实际问题,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哲学高度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这才算是数学素养达到了大学生必要的水平,也是我们大学数学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
三、培养数学素养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从目前国内外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方法手段来看,更多的是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思想教育工作的渗透和心理安抚及人文关怀。确实上述方法与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三校生们的心理健康意識,帮助树立正确的三观,以正能量引导着他们走出焦虑,困惑,脆弱和自卑,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来面对学习与生活。但是不容置疑,三校生长期以来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状况促成的其诸多思想与习惯并不是仅靠思想层面的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安抚就可以改变与解决的,除此之外仍然需要就其根本的物质层面也即其本身能力的改变与强大来促进加强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从上述数学素养的简介中,我们不难看到,培养三校生数学素养的过程其实就是直面认识问题,侧面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通过培养其数学素养,在学习知识,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让他们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得到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同时团队协作的能力亦随之增强。这些无异于给予他们一把有力的武器,使他们在求学的路上能披荆斩棘,一路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点滴的成功与收获,都将使得三校生更加自信并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存在感,进而社会责任感也愈加强烈,三校生们将积极向上,勤奋求知,乐观奉献,实现数学素养与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环。
四、培养三校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一)调动三校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校生数学基础本就薄弱,常感觉数学无用和枯燥,再加上大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多为抽象性学科,理论性很强,这些都是让学生产生厌学畏难情绪的诱因,自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很差了,所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数学素养目的的关键。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走近学生,用心挖掘学生的独特,常与之交流合作,培养很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前提,只有他们愿意听,才会去关注听的内容。接下来将所授内容具象化,生活化,让学生感觉数学无处不在,处处有用这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持久的保证,在这一点上,数学建模的来源于社会实践又高于社会实践的属性可以被充分有效地利用。当然,合理全面的考核方式和奖励机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加浓厚。
(二)改进三校生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三校生的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精简,不求多,但求有用,像很多理论证明可以略讲,侧重应用;其次讲授过程降低坡度,不图快,但求稳扎,即使是中小学知识需要复习也不能忽视;可以恰当引用与概念相关的历史原型和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一定的数学文化和历史,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与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这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利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兴趣学习之后转入主动求索;再次丰富习题课的教学方法,把老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使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有秩序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力提高三校生的各项能力;最后丰富第二课堂的学习是全面培养三校生数学素养之必需。三校生的数学课学时有限,但他们却需要在数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涉猎,因此利用第二课堂开设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讲座或者选修课,引导学生自学较为简单的数学软件,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加强能力,最终提高数学素养。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反向促进数学素养的培养
由以上讨论不难看到三校生数学素养水平的提高会让学生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得以提升,并在实践中收获成功的果实,如此便增添自信,坚定目标,开朗乐观地与大家和谐相处,协作共进,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健康的身心又能反向促进数学素养的培养。来自家长、学校、社会三方的沟通,对三校生多给予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关心、耐心和爱心,将可以共同加固三校生的心理支撑系统,使其更加阳光自信,更加积极向上,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加深和提高,那么数学素养的培养才能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有力保证,才能真正有效而持久。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数学素养间相互影响与促进的关系,同时也看到培养三校生数学素养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这些都将为真正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奠定基础。其实具有三校生这种特殊性的群体还有很多,有不少的青少年需要我们将这样的方法应用起来去帮助他们使之强大,这对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应用拓展这个成果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还要不断地实践和摸索,在实践摸索中给予改进和完善,使得成果应用的范围更广泛,更深入。
参考文献:
[1]胡祎.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方法渗透在数学课中的研究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1(3).
[2]曹殿立.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认识与实践[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第24卷(5).
[3]程庆霞.对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探讨[J].职业时空,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