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之追求

2018-11-06吴南李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怀素归隐云卷云舒

吴南李

此生何求?求名,求利,求偶,求天下大治,求无欲无求。所求甚多,欲念驳杂,无止亦无息。这正是,乱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做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其果有所得兮?其果无所得兮?

求者一何苦。少年苦苦追求重重蒹葭掩映下的美人,跋山涉水,在漫长的追求之路上踽踽独行。即使诗中未曾描写,我们也可以像见小伙子寢食难安的模样。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种的植物日夜观察抚摸,离开它又要回首再望,不可谓不尽心尽责,养的树却差强人意。左思为求官报国之志不成,壮志难酬而悲愤苦恼。因欲而求,因求而苦。得不到的就罔念念不忘痛苦,得到的因无聊痛苦。正如叔本华所说“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往复”。

人生又岂可无求?不求功名,不求利禄,难道还可以不求一餐一饮一榻吗?不求亦是求,不过在求“不求之境”。这正如同佛家所谓“无记空”,一味追求空,都放不下执著追求“空”的那一念,终于落入虚妄的“无记空”。由此看来,无记空亦是不空,不求亦是有求。而求亦是不求,因心守一事苦苦追求而心无旁骛,对其它一无所求。故不求即是求,求即是不求。方生方死,因是因非,彼亦一是非,此亦亦是非。

如此,我求与不求有何别?我又有何求?我将介乎“求”与“不求”之间,“求”与“不求”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我之追求便是在求与不求之间“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追求天理,遵循“道”。通天地,知前后,齐生死,一物我,抱朴怀素,顺其自然。这是古代每一个隐士的理想追求,亦是我之追求。当然,社会发展到如今,对于现代人,归隐是无异于天方夜谭了。如今的读书人,还有多少会种田?还有多少人能在深山老林中无自来水无电的情况下生存。所谓归隐,并非当真归田开荒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学得一份归隐之志。无论夸赞还是诋毁都宠辱不惊,无论高升还是左迁都淡泊宁静,无论俗务缠身还是闲暇无事都抱朴怀素。贫则居其正位,安守本分,以道为其乐;富则行其正道,不为利欲熏心,无所牵挂亦无所著。所谓“大隐隐于朝”,在滚滚红尘中找出“隐”与“见”的平衡,这样的境界才是唯圣人可为。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深切的热爱,以致弃管归隐。陶渊明也曾以天下为己任,想过经邦济世,却为黑暗的官场心凉,终于归隐田园。由人所制定的法规条例,就能找到可以被不轨之人利用的漏洞,毕竟人非圣贤。故无论何种制度,何人治理天下,都会有罪恶、欺压、屈辱、腐败。无论何种问题都不可能被克服,消除多少问题,就会出现多少问题。这是法则,如同历史辩证法一样,历史只可以此运转,人力无可改变更易。正因如此,《庄子》中才会提到“予无所用天下为”,我要天下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我也改变不了什么。不如旁观天下人熙熙攘攘,忙得不亦乐乎,于上林之中,田园之上领悟天地之妙,宇宙之玄。于是乎,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神仙之境。悠闲逍遥,超然物外,虽只是日常生活之景,却妙不可言,不可思议。难怪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不是望言,而是不可说,不可言传也。“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若真得如此绝美,还真是“睿然丧其天下”,一切皆可忘却了。

对于我这样坐网中的俗人,终究无法做到把世间一切视为梦幻泡影,当然也不必。求与不求之间,顺其自然,淡泊无为,坐观日升日落,笑看云卷云舒,却是人人可为,此即我之追求。

猜你喜欢

怀素归隐云卷云舒
山水归途
清 郑燮 行书节录怀素自叙轴
鲜于枢 草书论张旭怀素高闲草书帖
草堂归隐
吴海琼
天宫院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归隐情结比较研究
林散之《徐瑶论怀素草书》欣赏
老僧也食肉——怀素草书《食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