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经典咏流传》看传统古诗词的魅力

2018-11-06王丹丹

山东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古诗词

王丹丹

摘 要:

央视综合频道2018年春节期间播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实现了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回归。因此,我们可以从优秀的文化节目中吸取积极的成分,在学习古诗词中有着重大启示意義。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

语文教材中关于国学传统文化的选文历来被社会关注,其中《经典咏流传》自今年大年初一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该节目采用‘音乐+文化的创新模式,将古诗词改编成流行音乐。“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词配以流行音乐,同时邀请专家学者一起带领观众一起感受诗词与音乐之美,演绎情感与精神之美。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

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集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的电视对继承并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

诗言志,歌咏言。例如《诗经》和《离骚》最开始就是吟唱出来的,像唐诗、宋词、元曲也可以与音乐结合,大多是亦诗亦歌、亦吟亦唱的作品。

叶嘉莹先生曾说过:“诗不是抽象的东西,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诗是感情的活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词创新,古来有之。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交融,令人耳目一新。王维有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有“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如今《经典咏流传》采用将古诗词采用音乐的方式进行传唱,将文学性与音乐性结合起来。旨在“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将传统文化的传播拓展到全民参与的广度。

在《经典咏流传》,凤凰传奇演绎的《将进酒》荡气回肠,劝勉人们牢牢把握稍纵即逝的今天的《明日歌》,用陕北话的语调演唱的送别诗《别君叹》,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木兰诗》,将质朴美好的田园诗意与孩子清澈纯净的声音相结合的霍尊的演唱《山居秋暝》,中国楹联学的启蒙经典的《声律启蒙》对联字句的对称公整之美,还有“天地人和”的中国智慧。既有传统艺术的韵味和美感,又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流传与传承也结合起来,既相得益彰,又余音绕梁。

由教育部统一编制的新版教材,即“部编版”教材,将于2017年9月新学期开学,部编版教材将陆续投入使用。初中学段的“部编本”语文教材81篇古诗词中,总字量为5604个,包含题目、作者和古诗词全文。通过古诗词教学,给青少年的成长深植中华文化的基因,实现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突破古诗词教学的传统模式,引导孩子入情入境,在情意浓浓的氛围中吟咏,感受诗词情境,领略诗词情韵,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诗词选入中学课本,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打破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激发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旧诗新读,延续民族血脉里千年不变的情怀,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部编版”古诗词的选编现状

2017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其中一大特色是关于国学传统文化的选文大幅增加。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古诗词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教材在选材上,相比“人教版”不同的是,更加突出经典性和流传性,同时弘扬社会正义,古诗词的大幅度增加,也是强调和重视中华优秀传统的体现。发挥学校的熏陶作用,陶冶学生的中华文化底蕴和独特气质。

其中,小学学段1—6年级(12册)所选古诗文124篇,传统文化内容有所增加,比原来人教版增加55%,增幅80%,平均每年级为20篇。初中学段7—9年级(6册),优秀古诗文为124篇,传统文化内容占所选比例为51.7%,平均每年级40篇。

部编版语文教材,以初中学段为例子,在课文选编上,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编排中还配有精美插图,也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识记。内容涉及题材丰富多样,对于怀古、咏物、边塞、送别、行旅、田园、闺怨等题材均有涉猎。广泛的内容题材有助于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例如,学习《送友人》有助于让学生体会分别之感,学习《春望》、《泊秦淮》等诗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体裁上,选文也极为丰富,囊括了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如《使至塞上》、《春望》、《夜雨寄北》等等;此外,还有词、曲和民歌,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天净沙·秋思》和《木兰诗》等。其中,以七言律诗和绝句为主,整体来说相较于小学,理解和背诵的难度都有所提高,但这也是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

从朝代来看,古诗词的发展本就源远流长,故而选文的时间跨度很大。早到西周时期的《诗经》,晚到清朝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发展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利于学生积累。

部编版是目前最新发行的一部教材,部编版本的编排十分明快,而且目录中列举清晰的古诗词篇目让人耳目一新,在课内学习和课外诵读上,总共83首古诗词中,有35首都是课内阅读篇目,在学习了课内积累之后,也逐步具有自主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并且从七到九年级的古诗词学习中,选文篇幅由短到长,内涵由浅入深,更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从《经典咏流传》中对于部编版古诗词学习的启示

首先,高涨的学习热情是学习高效的关键。《经典咏流传》采用“诗歌+音乐”的形式进行演绎,形式新颖,引人入胜。那么。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可以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将学习古诗词与音乐、韵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足够的自主掌握是高效学习的保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可以分主题分板块进行教学,将学习过的古诗词和课外的学生积累结合。

最后,科学的指导方法是高效学习的催化剂。一首诗是特定时代的历史结晶。温儒敏教授指出:“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在科学的指导方法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声律启蒙》中“云对雨,雪对风,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颜巷陋,阮途穷,白叟对黄童,沿对革,异对同,冀北对辽东。”简单几句,将古人的智慧和中国的韵律之美充分展现,脍炙人口,朗朗动听。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同时在生活中也可以利用多样的方式将经典的诗歌永远流传下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是传承者与传播者。

三、结语

2018年,中国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正式颁布60周年。国家外文局首次发布《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查报告》,同时发布了《中国词汇热词榜》。该报告对8个主要英语圈的国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华语的国际认识与日剧增。这份调查报告,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将含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古诗词发扬光大。

俗话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常常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标记为辅来学习,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与学生有效沟通的环节。通过学习与借鉴《经典咏流传》中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将增加古诗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每个人都是传承者与传播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卷首语[J].中国教师,2017(22):1.

[2]搜狐新闻网:http://www.sohu.com/a/156455169_498059.

[3]任晶晶 .《经典咏流传》让经典流行起来 [N]. 文艺报,2018-2-28(4).

[4]温儒敏 语文教育研究的困扰与前景——《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前记,2010-02-01.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0)

猜你喜欢

经典咏流传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经典咏流传》打开诗歌传承的蹊径
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
《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经典咏流传》
传承诗词之美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