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打开诗歌传承的蹊径
2018-05-07江德斌
江德斌
如果《国家宝藏》是让文物活起来,那么《经典咏流传》则是让传统的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再造当下流行和未来经典。“节目开播至今,我已经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诗词,听了多少次歌曲……”近日,观看了央视一套首播的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之后,重庆90后邓可欣觉得回味无穷,不禁在微信朋友圈盛赞这档节目。春节期间,《经典咏流传》在央视播出并取得不俗收视成绩,让新春的电视荧屏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味”。(2月25日《重庆日报》)
诗以言志,歌以咏情。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创作出无数灿烂辉煌的诗篇,唐诗宋词更是古典文学的巅峰,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亦融入我们的血液里。古典诗词大都有韵律节奏,既能吟诵,还可弹唱,很多经典诗词,在古代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经典咏流传》将传统诗词与流行元素结合,重新谱曲歌唱,打开了诗歌传承的蹊径,唤起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让观众沉浸在诗歌的无穷意蕴里,为中华文化的精粹喝彩。
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在春节期间的朋友圈刷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对生命的礼赞令无数网友为之感动。四国顶尖艺术家演绎的中英文版《登鹳雀楼》震撼网友,97岁大翻译家许渊冲作为英文版《登鹳雀楼》的翻译者也被歌声感动,他说中华文化走出去才能让世界文化更灿烂。
其实,就在如今的流行歌曲里,也不乏用古典诗词改编而成的作品,比如邓丽君《在水一方》改自《诗经》中的《蒹葭》,王菲《明月几时有》改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歌曲《问君能有几多愁》改自李煜的《虞美人》,《月滿西楼》改自李清照的《一剪梅》,《新鸳鸯蝴蝶梦》前段改自李白《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源自古典诗词,却能够穿越千古,受到现代人的追捧,诗词的魅力可见一斑。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电视媒介在传承中国古典诗词方面持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不仅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就,亦赢得了极佳口碑,有助于诗词教育的普及。节目的成功,也给我们揭示出一个道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能只靠老路子,也要不断与时俱进,用新的形式演绎传统文化,从而赢得时代的认同,把经典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