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探析

2018-11-05刘凤臣庄璐

科教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互联网

刘凤臣 庄璐

摘 要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也需要不断地与互联网相结合。深入研究互联网与就业市场建设的关系,发挥互联网在就业市场建设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推动就业市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从而切实为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更加便利、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毕业生 就业市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9.071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market also need to constantly be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et. In-depth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job market, exert the Internet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labor market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informatization level of ascension, the job market and to provide more convenience for graduates finding employment, higher quality of employment service.

Keywords Internet;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market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着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需求与日俱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保证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地位更显突出,作用不可替代。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当前情况

1.1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定位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应届毕业生求职、联系用人单位,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媒介和平台,作为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联结纽带,以为其提供洽谈服务为目的,政府起主导性作用、市场机制起调配作用、整合供需资源,并且集公益性、专业性、服务性、典型性为主要特征,提供就业指导、政策普及、咨询服务和供需洽谈为核心的专业化的市场,在人才配置中起着基础性、导向性、综合性和调节性的作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政府和高校是服务的主导者,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是服务的受益者。在以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做好充分服务的前提下,政府和高校通过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在高校与用人单位间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信息流动,从而实现良性循环、互动发展,促进人才的合理流通,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根本目的。

1.2 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当前问题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建设正处在一个逐渐规范和成熟的阶段,受多元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建设尚处在瓶颈期,一是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经费不足,二是信息化平台运营机制不够健全,三是市场流通信息不够通畅,这些问题都是目前亟待解决和研究的,成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核心问题。

1.2.1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就業市场也是市场的一种形式,高校是生产专业人才的社会性组织,而产品则是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需要一个合理、高效、灵活有序的就业市场,去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然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处在培育发展中,还很不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社会人力资源市场以及省级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招聘会等之间缺乏有机融合和相互贯通的机制,缺乏有效的市场调配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少直接的沟通与联系,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不健全,市场供求缺乏稳定性。

1.2.2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亟需规范化管理

政府及高校主管部门对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细分的职能部门不够清晰,在经费投入、场所提供、召开招聘活动的流程和管理等方面不到位。迫于当前的就业压力,部分高校允许用人单位在学生课程还没有结束、没有到实习期就允许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教学环节和教学秩序。部分高校对用人单位的资质审核机制缺乏,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与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融合互通不够。

1.2.3 就业市场建设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

就业信息也就是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是毕业生在学校了解招聘企业情况、岗位职责、专业要求、薪资待遇的具体信息,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就业信息是对求职岗位提前进行预判与准备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就业信息获取的渠道也显得尤为重要,部分高校就业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途径较为单一,往往只限于校内的QQ群、网站发布等形式,一般较为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学校——学院——辅导员—学生的线性传播完成的。这种简单又间接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了招聘信息传达的时间长、失准性高、学生准备时间不足等问题,企业的信息有可能在到达学生处的时候就已经过了招聘期,这样就没有完成一次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

2 互联网环境给就业市场建设带来的挑战

2.1 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开启了智能就业的新时代。互联网正在以颠覆性的思维重塑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互联网是个快速变化、快速创新的行业,互联网对中国的就业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就业方式、就业思维的不断变革。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大网民可以获得很多的信息资源;网民可以任意发表看法,通过点赞、反驳、批判及回复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分享,拉近了网友们之间的距离。

2.2 互联网让高校、企业和大学生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

互联网机制纳入到就业市场,能够使高校、企业、学生通过相互联系来满足彼此的需求,从而保证就业市场的良性运作。利用互联网,建立三者之间长期稳定的沟通渠道,以实现就业市场中的合作与供应。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行为群体的信息共享机制。适应90后的大学生的需要,发挥网络沟通全天候、大容量、即时性的特点,帮助大学生获得充分的求职信息、提高求职能力,促进求职成功,达成就业意向。

2.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共享资源为目的,改善原有的成本高、信息搜寻繁琐、对接环节复杂等现状。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渐合并同地、同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使用省级及国家级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大市场。

2.4 建设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无形的就业市场在高校逐渐变得流行起来,成为毕业生求职的主渠道。各地政府、省级就业指导中心及高校均通过加快网络就业信息平台,经常举办网络招聘会,发布就业信息、开展网上“双选会”,开展远程视频面试招聘活动等。无形就业市场以其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交易成本低等优势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无形就业市场可弥补有形就业市场的欠缺和不足,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 互联网环境下就业市场建设新举措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为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择业探寻新的运行模式,力求在就业市场建设中有所创新和突破。当然,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各级部门和高校相关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加大投入,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重视和加强就业网络建设,及时高效地提供网络就业服务。以重点打造、示范带头、分类整合为原则,与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适度互通,合作共赢。

3.1 提高就业市场建设重视程度

积极推进各层次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针对自身办学特色,举办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双选会活动,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带头作用。对于就业市场比较固定的学校,应该着重开发和培育,重点扶持,突出专业特色,创建符合学校自身毕业生就业特点的、针对性强、行业特色鲜明的公益类就业市场。加强行业与行业之间、社会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针对目前尚存的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的现状,加强多方联系,建立政校企合作体,地区间同等院校合作体,行业院校协作体等就业市场,优化市场资源的多维整合。

3.2 规范就业市场建设机制

强化高校就业市场规范化管理,加强参会单位资质审核,规范就业活动组织流程。用人单位来校前,通过在线申请的方式,要求单位提交营业资质材料,安排专人对后台资质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来校开展相关活动。同时,建立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系统整理不同单位不同时间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要求,便于长期的巩固和联系。规范校园招聘活动管理,包括毕业生的就业协议领取以及签约过程等环节,做好就业推荐和协议签约管理,强化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制度,提高校园招聘活动的实效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提供就业服务时,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坚持诚实信用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安排,选择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适当时间开展双选活动,以便能够兼顾学生的学业。

3.3 建立和完善就业资源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信息资源整合,对于高校来说,学校可以形成一个企业库,便于常年的沟通联系,对于毕业生来说则能够有招聘求职的延续性。这个数据库要求学生和企业均进行实名注册登记,学校端可以将数据存到阿里云等云端数据平台,安全可靠,这些资料包括毕业生个人求职信息、用人单位组织机构档案以及招聘资料。通过平台后台的参数设置,企业可以查询所需专业的毕业生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实践经历、求职意向等;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查找单位的基本情况、岗位要求和历年招聘用人情况,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

3.4 有效提高人岗匹配率和招聘效率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为校园招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更新工作方法和理念,不断提升校园招聘会的质量。网络招聘会可以节省校方、用人单位、学生的成本,就业洽谈高效快捷;可形成多时空的高校就业市场招聘形式,在符合招聘方、求职大学生与高校三方的要求与招聘规律的原则下,按照不同的招聘时间与地点,开展招聘活动,提高人岗匹配率。

3.5 搭建多样的就业信息平台系统

除了搭建校内的就业信息平台,还应利用传统的校内公告系统,强化就业信息网站的网络宣传,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政校企合作的关系,与各种行业网站,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卫生管理部門、大型网络招聘媒体如智联招聘、51job等社会上的招聘类门户网站联结、合作,将高校自身纳入为全社会服务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不断优化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互联网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