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交际的情境创设
2018-11-02蒋吉芬
蒋吉芬
【摘要】创设特定的交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发学生的交际行为。本文试着从“挖掘教学内容,创设有交际性的情境”“依托故事图片,创设有层次性的交际情境”“架起多方平台,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三方面加以阐述,来说明低年级口语交际课“交际”是核心、“情境”是主要抓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们的说话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 情境 语言能力
前段时间听一位教师执教家常课《用多大的声音》,上课伊始,教师就开门见山地问:“同学们,我们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学生们愣了愣,有学生正想回答时,老师又问:“什么時候,我们应该小声说话?”又有学生举手想回答时,教师又说:“同学们,大家先讨论一下吧!”于是,学生们纷纷回头,四人小组讨论起来。之后,教师便请学生们一个一个发言。学生们的发言天马行空,教师不置可否。
用创设有效情境的观点看,上述课堂主要存在三个小问题:(1)交际情境与内容偏离。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的脑海中马上会生成相应的语言和情境。当学生正想举手发言时,教师突然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对前一个问题形成干扰,使学生心存困惑。(2)错失情境创设的时机。教材中有温馨小贴士: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教材中也有三幅图画,教师提问时没有针对三幅图画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无法针对相应的交际情境来领悟交际要求。(3)情境创设缺乏层次性。学生们举手发言时,教师有创设情境的意愿,但更多的只是同一个平面的泛泛而谈,缺乏循序渐进的梯度性。
统编教材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并专门安排了“口语交际”课,这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更是内涵的拓展、观念的更新、教法的改革。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更注重“口语”,而抛弃了“交际”和交际情境。课堂上,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纷纷发言,各抒己见,语言表达能力看似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细细观察下来,这跟之前的听话说话没有明显的区别。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课堂缺乏交际性的情境。
如何创设合适的交际情境,让口语交际课既培养学生们的说话能力,又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我摸索着,实践着,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挖掘教学内容。创设有交际性的情境
一年级学生的持续注意时间较短,在“口语交际”中,如果只是一味地你问我答,他们很快就会感到无趣。为此,教师可以挖掘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让口语交际不仅走“新”,更是走“心”。
1.挖掘熟悉的绘本
低年级学生普遍喜欢绘本,《大卫,不可以》更是耳熟能详。调皮捣蛋的大卫做了孩子们想做又不敢做的事,于是便成了大多数孩子心中的另一个自己。
学习《用多大的声音》这一课,如果依托绘本故事导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能会更有效。当然,教师可以稍稍改编一下故事内容:大卫是个淘气的孩子,总是喜欢大声说话,妈妈对他说:“大卫,不可以,你要学会轻声说话。”慢慢地,大卫学会了轻声说话。有一次,大卫给小伙伴们讲故事,声音轻轻的。幼儿园老师说:“大卫,不可以。请你大声说话!”大卫蒙了。这时的大卫会有什么疑问呢?学生们肯定会说,大卫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这时,教师适时揭题,就水到渠成了。
改编的绘本故事与《用多大的声音》十分匹配,妈妈想让大卫轻声说话,幼儿园老师想让大卫大声说话,大卫一脸迷惑。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们到底要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才能阻止妈妈和老师说“不可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绘本故事创设的交际情境,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愿望。
2.挖掘模拟的场景
例如,《打电话》是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本单元向学生介绍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四季交替的美丽景色和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而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正好通过《打电话》来体现。教材给出了两个问题:你打过电话吗?应该怎样打电话呢?并提供了三个情境材料:(1)打电话约同学踢球;(2)打电话向老师请假:(3)有一个叔叔打电话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这个教学内容只是提供了简单的要求,并没有过多的实际交际性。因此,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以增加交际点,为现实生活服务。
教学时,首先引发学生回忆打电话的情景:你给谁打过电话?当时是怎么说的?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后,指导学生明确几点:(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2)打电话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话要简短,要有礼貌。(3)拨号后,如果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时,说明对方电话占线,要稍等一会儿再打。之后开始情境材料(1)的练习,练习时将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都进行创新表演,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交际的灵活性。如:情况①张阳同学在家,接听人不是他本人,该怎么说:②张阳同学不在家,怎么办?③电话一直没人接,又该怎么办?之后,同学们任选一种或几种情境材料,也可以自创情境,如打电话给在外地求学的表姐,打电话给生病的爷爷,打电话给在异地工作的爸爸等,在小组内练习表演。教师听取小组汇报交流后,综合同学们的观点,提出温馨小贴士: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清自己是谁;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
就这样,在教材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设有交际性的情境,在课堂上安排大量的时间,采取多种互动的形式,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拓宽言语实践和交际的范围,产生更多的交际应对,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和交际习惯,
二、依托故事图片。创设有层次性的交际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大都喜欢追求刺激,喜欢通过努力战胜困难后获得的成就感。如果教师设计的口语交际情境没有梯度性,没有难易之分,学生们就会失去兴趣。而现实生活中,交际活动复杂且多样,这就更需要教师设计有层次感的交际情境,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得到口语能力和交际水平的提升。
例如,《听故事,讲故事》在教材安排上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言描述: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讲《老鼠嫁女》的故事,然后自己讲讲这个故事。第二部分是图画:八幅连环画,有序描绘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教材下方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两个要求:(1)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2)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本课学习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大胆当众表达的勇气和信心”为主要训练点,以情境为依托,在情境中学习、实践、运用,讲评结合,层层推进。
1.看图揭题,听听故事
教学时,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故事讲故事。随即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老鼠嫁女》的图画,让学生融入故事情境中,学生一下子就会被图画吸引住。之后,请学生边观察图画边听老师讲图画中的故事。
2.创设情境,初讲故事
听完后,请学生们根据图画,在小组内互编故事。之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师生共同评议:(1)他把故事说清楚了吗?(2)句子说通顺了吗?(3)他加上了表情和动作,大家觉得怎么样?互动评价后,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3.再设情境,再讲故事
之后,再次看着图片创设情境,评选故事大王。评选时,追问:你为什么支持他做故事大王?评价时教师要反复强调“故事完整”和“想象丰富”的要求,并将学生的讲述与图片一一对应起来。
4.重现情境,演出真情
接下来,把故事大王的故事编成小品,学生们戴上头饰自找小伙伴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是一个学生邀请几个学生,可以是一组学生邀请另外一组的学生,甚至可以邀请老师。然后,请愿意上台的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出“优秀小演员”数名,并颁发奖状,
5.及时录播,树立信心
最后出示《小兔采蘑菇》的几幅图片,请学生们回家编故事,并讲给爸爸妈妈听。还要请爸爸妈妈将孩子看着图片讲故事的视频拍下来,发到班级微信群里,让小伙伴和老师一起欣赏。
听老师讲故事、小组内编故事、上台讲故事、戴上头饰表演、回家讲故事,这五个小情境都承担着不同的交际训练点。前一个小情境为后一个小情境做铺垫,五个训练点层层推进,螺旋上升,要求学生们发挥想象把故事讲完整,讲故事的时候,要大胆,要自信,最终完全融入故事的情境中,帮助每个学生攀上自己的峰尖。
三、架起多方平臺。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
在教材中,有不少口语交际的话题都来自生活,可惜有的只提供了交际话题,并没有提供交际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利用多方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交际情境中。而且,口语交际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该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中。
1.晨间展示,说出所爱
学了一年级上册《我们做朋友》一课后,每周一早上的“龙津小明星”表演,我就请学生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最喜欢的动物、最喜欢的人、最想去玩的地方、最想吃的东西、自己认识的老师、自己认识的国家……将零碎的、独立的情境组合成大情境,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之后,让学生们带上话题到并行班自我推荐,从而认识更多的学生,交到更多的朋友,扩展更大的交际场景。
2.午间介绍,说出快乐
每周二、周四中午的“朗读者”时间,我们常常根据一年级下册《一起做游戏》一课的情境,请学生们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有时候是一个学生在台上说着“头脑健美操”的游戏,下面的学生就顺势做起来:有时候是一个学生在上面津津有味地介绍游戏的过程,下面的学生不明白就问,互动活跃:有时候则是一个学生详细介绍自己新创的游戏,邀请其他同学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就这样,以游戏为依托,以“朗读者”时间为平台,考查了学生一年来口语交际素养的形成程度。
3.周末实践,说出精彩
学了一年级下册《请你帮个忙》一课后,周末给学生们布置了生活作业,请他们跟随爸爸妈妈去商店买东西。在购买的时候,要用上礼貌用语:请、请问、您、您好、谢谢、不客气。再请家长根据子女的礼貌用语使用情况,在家校本上做好评价。又如,周末评比班级“文明之星”时,将礼貌用语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评比内容,从而督促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使用礼貌用语,并使之成为常态。另外,我还设计了“我是小小交际家”记录表,建议家长捕捉情境交际中最有感触的一次予以记载。这张记录表,侧重于细节上的记录,让学生看到自己交际时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努力修正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情境交际能力。
诸如此类的活动,用生活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交际的大课堂。并且,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这些交际任务,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总之,“交际”是核心,“情境”是抓手。教师应创设各种机会,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承担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