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家庭急救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评价
2018-11-01吴慧锋和建林常媛温建芳
吴慧锋 和建林 常媛 温建芳
【摘 要】 目的:探讨和确定铜川市家庭急救适宜技术,在全市进行推广,提升铜川市家庭急救水平。方法:推广对象为铜川市所有家庭,推广内容主要为常见疾病家庭急救适宜技术,推广方法主要采刚用技能操作训练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2015年5月~2017年5月项目统计数据分析,对项目进行评估。结果:参与推广的家庭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26.35%,高中以上学历占41.24%,初中以下学历占32.41%,其中能够熟练掌握占58.47%,基本掌握占34.74% ;完全没有掌握占6.78%,在所有家庭急救技术中,心肺复苏规范诊疗技术的推广效率最高。结论:铜川市家庭急救适宜技术推广示范效果显著,可以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成活率。
【关键词】 急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243-01
家庭急救员作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实施成为能否死而复生的关键,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和邻里争取到急救所需的黄金时间,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生命防线,早期的处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日及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法估量。因此,课题组研究铜川市家庭急救适宜推广技术,建立铜川市家庭急救员微信平台和网络急救平台,提高铜川市居民的急救能力和急救意识,建立家庭自助急救→社区干预急救→120专业急救→医院高级急救,四位一体的院前急救新系统,降低院前急救疾病的死亡率,减少院前急救疾病的致残率。现介绍具体经验供大家分享。
1 资料及方法
1.1 推广对象 推广实施的对象主要为铜川市所有家庭成员。本次推广活动开始实施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共实施了100余次。共培训学员10321名,其中男性4550名,占44.08%,女性5771名,占55.92%;年龄8-70岁,平均年龄39岁,17岁以下500名,4.84%,18-40岁4563名,占44.21%,41-65岁4988名,48.33%,占66岁以上270名,占2.62%;王益区3502名,占33.93%,印台区3890名,占37.69%,耀州区1529名,占14.81%,新区800名,占7.75%,宜君县600名;占5.81%;初中以下学历3345名,占32.41%,高中学历4256名,占41.24%,大专以上学历2720名,占26.35%。
1.2 推广内容 推广技术是经过向居民发放调查表和各基层医务人员推荐,最终课题组论证选出7项常用家庭急救技术,分别为心肺复苏技术、气道开放技术、止血术、包扎术、固定术、搬运术和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技术(海氏手法)。课题组根据铜川市家庭人员组成的具体现状,在上级同意专家的研究和指导下,课题组积极编制了《家庭急救口袋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家庭急救概论,涉及急救的要诀、原则和如何拨打120;第二部分主要是家庭急救技术篇,包括七项急救技术,分别为心肺复苏技术、气道开放技术、止血术、包扎术、固定术、搬运术和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技术(海氏手法);第三部分主要是家庭急救疾病篇,涉及内科疾病、外科疾病、急性中毒及常见自然灾害的急救知识。此书免费发放给所有家庭培训人员。
1.3 方法
1.3.1 推广模式 推广模式运行以公立医院铜川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铜川市120急救中心及各急救站、铜川市红十字协会协助,以社区为单位,铜川市66个社区纳入适宜技术基地建设单位的“企业主导”模式。
1.3.2 推广方法 推广方法形式多样化,采取社区知识讲座、现场技能示范和网络宣传等方法进行推广,首先在铜川市十个社区进行试点培训工作, 每一月进行1-2次急救知识活动进社区,每次一般上午无理论讲课,下午为技术操作,由各个社区组织,课题组指派讲师实施讲座和技术操作,逐步完善培训方法,同时免费发放《家庭急救口袋书》,然后向全市各个社区及乡村进行推广。其次建立铜川市家庭急救员微信平台和网络急救平台,为居民提供急救知识同时进行急救宣传教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推广目的 主要是规范铜川市家庭急救适宜技术操作流程,达到培训人员同质化;提高铜川市居民的急救能力和急救意识;建立家庭自助急救→社区干预急救→120专业急救→医院高级急救,“四位一体”的院前急救新系统,降低院前急救疾病的死亡率,减少院前急救疾病的致残率。
2.2 推广效率 全市共有10321名居民参加了家庭急救适宜技术的培训。采用调查和培训后现场考核发现,其中能够熟练掌握有6035名,占58.47%,基本掌握3586名,占34.74% ;完全没有掌握700名,占6.78%。详情见表1。
2.3 推广能力 全市共有10321名参加家庭急救技能培训,四区一县都有居民参加,主要在王益区和印台区,占71.62%,全市66个社區都有开展,有的社区开展次数比较多,特别是红旗社区、三里东社区、阳光社区等。
2.4 推广效果 本次研究的结果由专家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项目的推广效果进行排名。在所有家庭急救技术中,心肺复苏规范诊疗技术的推广效率最高,其次是气管异物海氏手法技术,推广效果排在第三位的是止血技术,排在第四位的是包扎技术(详情见表2)。根据铜川市急救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2017年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危重患者共702例,抢救成功率分别为0.54%、0.85%、1.07%、有逐年上升趋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详见表1)。全市出车时间有原来的5min缩减到60s,全市平均救援反应时间由原先的 15 min 缩减到 10min,急救处理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6%(详见表3)。现场急救往往是由作为“第一目击者”的社会公众所承担实施,公众急救知识培训工作的开展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从数据分析表明,通过推广家庭急救适宜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自救互救的意识及能力,尤其提高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救护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2.4 家庭急救适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虽然居民的急救意识提高,但在推广家庭急救适宜技术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适宜技术的流通渠道不畅通、居民素质水平较低、推广的经费不足、家庭急救适宜技术的形式较单一、推广组织不健全、缺少行政管理办法和政策等,导致居民的积极性不高,技术项目的健康发展受到制约,推广工作不协调,导致依然存在家庭急救率不高的问题。激发推广人员及居民的工作积极性,使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
3 讨论
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舉措, 是解决广大基层患者 “看病难、 看病贵” 的有效途径[1]。目前铜川市广大居民难以承受重大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因此,大力推广经济、安全和有效的家庭急救适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急救适宜技术推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了有病乱投医的情况,具有较好的效果。
1.加强政府的投入,扩大影响
推广应用已有的适宜技术是一件花钱少、见效快、效益高的事情, 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2]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着力构建多渠道的推广投入体系,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资金投入体系。积极向财政争取专项经费,研究设立“家庭急救适宜技术推广专项基金”,促进家庭急救适宜技术面向全市或全省的推广应用。次课题组利用和红十字会、120指挥中心、卫计局合作,极大的调动了推广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力比较大。
2.丰富推广模式和革新培训方式
传统的培训方式,往往将受培训人员召集后,集中培训,这种方式存在着人员之间沟通较少,往往效果欠佳[3]。3年内课题组通过丰富推广模式、革新培训方式,如将推广技术编写成小册子,发给培训人员,同时做宣传画、光盘,同时建立了铜川市家庭急救微信群,定期进行推广家庭适宜技术,丰富了单一的授课方式,通过多渠道进行推广,另外培训方式,不单一进行授课,同时现场进行有奖问答和社区家庭急救比赛,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3.建立长效的推广机制
家庭急救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协会组织+市场导向”的综合模式,运用协调联动、社会动员、适当经济补偿、约束与激励并用的机制,积极鼓励基金项目参与其中运作。该课题组利用和红十字会、120急救指挥中心、卫计局等单位相互的合作和共赢的方式,共同探讨家庭急救适宜技术推广的模式,为以后引进其他基金项目奠定了基础,值得其他地市借鉴,希望此项技术在全省得到推广。
家庭急救适宜技术的推广得到了铜川市民高度的关注,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加大推广的力度,使更多的居民能学到简单的急救技术,挽救更多的生命,从而提高院前急救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巴合加娜尔,房耘耘,石学峰. 基层医务人员卫生适宜技术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4(10):1256-1261.
[2] 张筱烽,林 晖,卓 玛等. 四川省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J]. 四川医学, 2014, 7(7):773-775.
[3] 王新君,童云龙,何成伟. 卫生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推广应用探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6(6):83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