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胰岛素给药途径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疗效差异分析

2018-11-01刘桂银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低血糖胰岛素

刘桂银

【摘 要】 目的:探析不同胰岛素给药途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纳入病患均为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收治,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共纳入88例。分为2组,A组使用胰岛素泵,B组则采用胰岛素三餐前、睡眠皮下注射给药,各44例。对比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A组更佳(P<0.05)。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均较为理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与皮下注射相比,使用胰岛素泵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血糖发生率,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胰岛素;给药途径;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220-01

糖尿病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居民较为高发的慢性疾病,该疾病会导致患者的空腹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上升。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及2型,临床主要以2型最为常见[1-2]。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为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则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恢复患者的胰岛功能,为之后有效控制血糖打好基础。目前临床对胰岛素的给药途径主要分为胰岛素泵给药以及皮下注射给药。为探析不同给药途径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探析有效的给药方式,此次研究将选择8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病患均为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收治,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共纳入88例。分为2组,A组及B组各44例。纳入标准:①经相关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②无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③意识清晰可进行正常交流。④女性患者未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⑤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A组:24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35-72岁,平均为(56.6±3.8)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为(3.6±1.2)年。B组:25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35-71岁,平均为(56.5±3.4)岁。患病时间:1-6年,平均为(3.5±1.1)年。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A组使用胰岛素泵,使用胰岛素泵为患者输注门冬胰岛素,24h持续输注量为0.4μ/h,三餐餐前用量为4μ。B组经由皮下注射给药,餐前给药6μ的门冬胰岛素,睡前使用10μ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给药。两组患者均依据餐前以及餐后血糖水平合理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达标时间。②低血糖反应发生率。③血糖水平: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作为本次研究中各项数据组间对比的处理工具,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 对治疗前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的对比结果也显示差异不明显,均有极大改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A组血糖达标时间为(5.3±1.3)d、B组血糖达标时间为(10.2±2.1)d,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显示A组仅1例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2.3%。B组有6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13.6%。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以上数据对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患者自身精神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均可能导致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胰岛素抵抗[3]。曾有相关研究发现肝脏中的葡萄糖激酶受胰岛素调节,前者水平出现变化则会引发胰岛素分泌异常[4]。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可能诱发多种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残疾的主要原因[3-4]。目前临床尚无根治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患者患病后多需要长期用药维持治疗。胰岛素注射给药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延缓或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胰岛素泵以及皮下注射是目前临床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常用的给药方式。胰岛素泵可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基础分泌,促使患者血糖水平更快达到正常水平。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胰岛素三餐前以及睡前皮下注射给药虽也可帮助患者尽快调节血糖水平,但多次皮下注射可能会导致胰岛素释放不稳定以及血糖值波动大,患者治疗过程中更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5]。在此次研究中A组患者使用了胰岛素泵给药,B组则使用了皮下注射的给药形式,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以上二种指标A组所得效果均显著优于B组。证明与皮下注射的给药途径相比,胰岛素泵的应用价值更佳,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皮下注射以及胰岛素泵均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但与皮下注射相比,使用胰岛素泵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血糖发生率,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郭志荣. 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50):10019.

[2] 徐定波. 2型糖尿病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5):37-39.

[3] 段廣印.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9):43-44.

[4] 陈金逸, 符茂雄. 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其对血糖波动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6, 45(35):4989-4991.

[5] 李玉秀, 王竹风, 安然,等. 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比较[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5):510-511.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低血糖胰岛素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