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8-11-01汪荣
汪荣
摘 要:社会的进步发展,推动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社区的兴起,也成了其中的一大改变。随着社会各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增强,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社区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城市的和谐,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文章针对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社区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社区管理;角色定位;社区服务水平
一、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是老百姓日常居住的场所,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不断加强与改善社区治理。实践证明,城乡社区的服务和管理的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越牢。由于基层社区管理起步晚,总体状况较为落后,社区管理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区管理主体角色定位不明确。 社区管理的主体包括: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这是与现代公共管理学中多元共治理论中社区管理主体多元化内容相对应的。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利于社区居民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可最大限度地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但在具体实施中,各社区三主体间却存在着角色混乱、分工不明、权责利相互交叉的问题,给社区管理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居委会实际上承接了来自行政部门的工作权力和工作职责,现实生活中,居委会面临的“行政化困境”使其基本无暇顾及社区的自治性管理事务。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部分居民成为了住宅的业主,社区的管理亦逐渐地由单位管理转变为营利性的社会化的物业管理。在此背景下,物业公司本应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业主之间是平等主体间的交易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侵犯业主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物业公司与业主经常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然后是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存在问题。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业主委员会无疑在社区管理的三大主体中长期处于弱势。相关民调数据显示,人们对业主委员会表现的满意度每况愈下,至今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不足十分之一。目前,业主委员会的运转面临着“五难”,即业主大会召开难、业主委员会筹建难、业主委员会正常运作难、业主委员会司法维权难、对业主委员会及其成员监督难。综上所述,日常管理社区的主要是物业公司。代表业主权益的业主委员会名不副实;行政化的居委会终日疲于迎接上级行政部门的各种检查;不受监督与制约的物业公司则只顾“闷声发大财”。让原本基于“权力相互制衡”而设计的社区管理三主体模式几近名存实亡。社区治理三主体的角色错位和三主体边界的模糊化,无疑是当前社区治理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近些年,随着法治中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国家加强了社区方面的立法工作,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在实践中,社区管理活动仍旧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法律法规的内容常成为居委会压在抽屉里的文件。而且,社区管理工作经常要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工作配合或衔接,但常常职责划分不清。社区管理工作冗杂不清的现象,其本质上来说是由于社区管理工作的职能不清所造成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自身体制不健全。
社区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社区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高低。近年来,随着公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社区管理队伍的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基层社区管理队伍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社会工作的专门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工作方法比较单一,其习惯于自己权力大揽,处理日常业务的手段方法千篇一律,乃至与居民的交流和沟通都存在隔阂。随着网络技术普及的速度不断加快,既为社区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和便利条件,也对社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其学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社区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
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不强。社区是由特定生活方式和固定成员组成,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基层社区居民对社区情况不了解、对社区事务不关注,更谈不上对社区有一份归属感。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长期以来主要以行政化方法提供管理与服务,与居民的交流甚少,在社区公共事务的开展上时间花的不多,活动开展少且形式比较单一,无法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使居民形成对社区的认同感。
二、改善社区管理的应对措施
目前,大部分社区建设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建设仍呈政府“一头热”的状态。如何重新定位三角色,增强居民的集体感和认同感,是当前社区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1)社区管理三主体的权责利要明晰。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之间缺乏权责利交叉失衡的管理安排显然不利于社区管理工作的开展。故首要就是理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彻底理顺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的关系。
居委会应是业主与物业管理者之间的监督者。其特殊身份要求其必须处于居间和中立的位置,监督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执行物业管理合约规定的各项工作;而不是直接介入社区管理,不能向社区提供有偿服务或利用社区的资源从事营利活动。居委会的运行经费应全部由政府划拨,切断其与社区居民在财务上的直接关联;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国家公务人员,不与社区居民及物业公司产生直接的经济关联。业主委员会应该按与物业公司对等的地位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场地和工作人员,管理经费和工作人员的薪酬从物业管理费中按比例提取,重大经费支出需由业主大会表决,业主委员会的权力和权威应该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使业主委员会实质化、法人化,以彻底改变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权力不对等状态。剥夺物业公司在经费使用上独断专行的权力,规定物业公司使用经费需经业主委员会审批,并须定期向业主委员会和全体业主公布财务支出账目。适当限制物业公司的资金使用权限,以此来约束物业公司的行为,从而改变当前物业公司权力过大的局面。
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社区管理的三主体的角色和行为既可以得到规范,也可以理清三主体各自的行为和身份边界。而要彻底理順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则必须从权力的源头上进行规范,即对业主交纳的物业管理费的使用进行规范,这也是让业主有能力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础。
(2)社区管理体制亟须完善。各级政府组织要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治理理念,明确社区管理的工作职能,让社区有权拒绝不合理的摊派性任务。同时坚持以建设服务型社区为目标,不断完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加快营造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过程中坚持把关注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同时社区要进一步加快公共权力的阳光运行,在制度上完善财务制度,以保证社区财务符合法律要求。在民主建设上,从设计组织结构、培养组织能力、完善组织制度方面着手,制订合理的选举制度,保证民主组织力的不断加强。
(3)社区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应与项目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对开发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配足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的,房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依法补建。对已有社区未配置社区办公用房或配置不足的,建议由政府根据相关文件规定,通过多种办法统筹协调解决。社区居民群众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社区应根据居民需求制订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形成社区居委会、居民物业管理、辖区单位、社区志愿者四个层面参与服务的社区服务平台。同时,社区管理人员也应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修养,以增强服务意识。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指明了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基本要求,而这一新模式要真正有效运转并落地生根,离不开专业化的社区治理人才队伍的支撑。社区治理也是一种专业化治理,其中,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又是治理专业化的重中之重。以陌生人为主“集合”而成的城市社区,无论是社会关系的培育、社区情感的营造,还是社区活动的组织、社区矛盾的化解,都必须依靠一支有使命、有目标、有组织、有能力、有热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积极有为,通过良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逐步实现。因此,锻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城市社会治理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基层社区治理队伍,是新时代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和要点。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直接选举、区街下派等多种渠道,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
(4)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有待增强。政府是社区建设启动者、倡导者,通过各种手段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同时搞好社区服务、增加社区居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来提高居民、企事业单位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培养社会团体和机关对社区建设的责任意识。政府应当引导居民、辖区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社区通过相关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居民群众掌握了不同层次的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扩大了就业空间,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归属感,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同心力。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服务领域,为社区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的需求。大力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建设一支成熟的义工队伍,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社区氛围。通过举办公民讲堂、公开课等形式,加强公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的宣传,培养民众的自我治理能力、公民参与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三大主体应加强联系和协商,主动开展内容丰富的社区服务,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做到经常走访居民,提高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知度,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管自治意識。
“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在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中国基层社区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作为社区管理者要充分认识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新的社区管理办法,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将社区管理摆到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位置,以加快社区建设的步伐,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洁.我国现阶段社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53-54.
[2]王 青.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学刊,2010(2):75-77.
[3]高 艳.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