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西职业教育微课发展现状对微课开发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2018-11-01岑童
岑童
摘 要:在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微课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子课题“职业教育微课的跨校合作开发研究与实践——以中职机电类专业为例”的研究中,文章首先通过五个步骤,利用数据统计、数据对比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广西信息化教学的水平情况、广西不同地区微课发展情况、研究对象片区微课发展现状以及其当地各院校发展情况纵向层层调查,研究了广西职业院校微课建设发展现状。其次根据记录现象以及发现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与研究,探讨职业教育微课创新改革中的跨校合作开发模式。最后提出跨校合作模式框架,探索清晰的、方式既多样又统一的跨校合作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微课;跨校合作
一、广西微课发展现状及分析
1.教学信息化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及分析
2016年全国获一等奖中职组63个,高职组54个;获二等奖中职组97个,高职组72个;获三等奖中职组154个,高职组127个。2017年全国获一等奖中职组67个,高职组58个;获二等奖中职组101个,高职组87个;获三等奖中职组173个,高职组152个。
2016年广西选手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大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项目中(见下表),中职组获得了二等奖4个,三等奖5个;高职组获得了二等奖2个,三等奖8个。在“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项目中中职组获得了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高职组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2017年在“信息化教学设计”项目中,中职组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6个;高职组获得了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在“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项目中中职组获得了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高职组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
根据该获奖情况表可以看出广西整体的信息化教学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但仍然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均高于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2.广西5片区教学信息化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及分析
本次调研中将广西分为了5个片区,分别是桂林片区、柳州片区(含柳州、来宾、河池)、南宁片区(含南宁、百色、崇左)、北海片区(含防城港、钦州、北海、玉林)和梧州片区(含梧州、贺州、贵港)。数据采集是根据2015年至2017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大赛中高职组的微课教学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比赛获奖情况进行数据抽取,统计出了2015年中职组的南宁片区参赛获奖总数为76个,柳州片区的为34个,桂林地区30个,北海片区16个,梧州片区8个。高职组的南宁片区参赛获奖总数为105个,柳州片区的为29个,桂林地区5个,北海片区2个,梧州片区0个。2016年中职组的南宁片区参赛获奖总数为68个,柳州片区的为42个,桂林地区15个,北海片区12个,梧州片区11个。高职组的南宁片区参赛获奖总数为49个,柳州片区3个,桂林地区0个,北海片区0个,梧州片区1个。2017年中职组的南宁片区参赛获奖总数为85个,柳州片区41个,桂林地区31个,北海片区18个,梧州片区17个。高职組的南宁片区参赛获奖总数为106个,柳州片区24个,桂林地区4个,北海片区0个,梧州片区1个。
通过统计3年获奖情况的数据,对各片区的获奖数求和,取平均值再计算出百分比,分析可知南宁片区的获奖作品最多,中、高职组分别占47%、78%;第二是柳州片区,中、高职组分别占24%、17%。也就是说,广西的微课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南宁片区最高,柳州片区比较高,其他地区较为落后。微课开发水平会受到区域政策导向、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3.广西不同地区微课发展情况
(1)问卷调查的研究片区微课发展现状。为了深入对“职业教育微课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针对广西目前微课发展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基本信息、对微课的基本认识、对微课的掌握程度、微课的制作实践、关于机电类专业的微课、关于旅游类专业的微课、关于跨校合作制作微课、关于校企合作开发微课、关于师生合作开发微课和关于德育类开发微课共10部分,共53道题。其中有效参与人数为79人,其中柳州片区参与人数占总人数的59.49%。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知有21.52%的教师参与过跨校合作开发微课;有65.82%的教师从来没有通过跨校合作的方式制作微课而是通过个人之间的合作完成的;但有77.22%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建设跨校合作微课资源;有81.01%的教师表示愿意参加跨校合作开发微课项目。
(2)实地调研当地各院校发展情况。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微课发展现状,笔者根据调查问卷的参与度进行抽样调查,即从5个片区中抽取了柳州片区,其中确定研究对象为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柳州市交通学校、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中职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共5所中职学校,3所高职院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访谈的方式了解这些学校微课开发流程、政策导向、培训机制、制作模式、合作方式等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到广西目前微课开发水平在不同片区发展不一致,在同一片区的不同学校发展也不一致,且职业院校以“大而全”专业建设为主导,容易出现学校教师资源不足、实验室资源不足、科研创新不够灵活、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调查中还发现,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项目合作或跨校合作均能促进信息化校园建设,有助于职业教育一线上的教师互相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但合作模式不清晰、方式多样化,没有一个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因此,有效解决实验设备共享、教师资源共享、图书信息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等问题,建立区域职业学校合作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要求,是推动协同创新、合力服务和资源共享的需要,更是减少教学资源重复建设和加强实验室资源重点投入的迫切要求。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也有助于培养符合当前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挥教育资源最大效益,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二、跨校合作的基本内涵
跨校合作是指基于合作、优势互补、资源流动的相互合作体,实现双赢的校际互动研修形式,特别是在职业学校校际间开展专题微课研究,合作的学校围绕同专业的相似教学重、难点问题,组成合作互动、资源共享,从而使研究内容更加集中,研究资源更为丰富。特别是开展以“微课”为载体的跨校合作研究,能充分发挥“聚焦”优势,突破研究中的“瓶颈”,实现高效,更具实效。
三、跨校合作模式的研究
1.目标明确
建设优秀的跨校合作教科研团队必须注重整体,考虑长远,制订中长期规划和目标,第一,要树立共同愿景,要明确共同目标,使每位成员愿意为共同目标的实现相互配合、 相互协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第二,要紧密结合项目合作,例如,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共享教学资源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来组建专业性强的团队,开展跨校教学研讨和交流,形成和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
2.专业相近
职业院校学生需要的是理论、实践、实训一体化的教学,要求教学团队成员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教学经验,或行业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是组建合作团队的基础。同时,根据专业主线结合成员自己的特点,以及一定的知识能力交叉,这样有利于团队教师之间的合作互补。若专业较多,可以先选择在校生规模较大的共开专业作为试点,根据各校自身优势,可以由每个学校分别牵头,统筹协调各职业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力量,组建跨校专业教学团队。
3.规模适度
高效率的跨校合作团队规模一般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成员太多则可能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合适的人数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相信赖;而成员太少,则不利于发挥团队的真正作用,具体到某一个教学团队的数量规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教学任务难易及其复杂程度确定。
4.政策保障机制
跨校合作能否有效运行,关键是能否建立一套有利于团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政府部门首先要从人才培养需求出发,从专业建设、课程教学需要出发,支持跨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其次要提供经费保障,通过加强项目资金,结合合作学校建设,由政府、院校共同制定导向性政策、设立专项资金、设定重要项目。最后,要形成跨校合作团队,有相应的团队负责人,由团队负责人、教学名师带动各校的专业骨干教师,自主管理,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 教学团队建设专项经费使用制度等,并为跨校专业教学团队创建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和环境,使跨校教学团队能有效地开展高水平的教学改革实践。
5.协调沟通机制
区域内各学校仍然是独立建制,自主办学,仅靠学校间的相互协调存在很多困难。因此,需要政府的协调组织作用,加强团队建设中的管理和协调。同时,可以组成“跨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联合体”,通过联席会议形式,共同研究决策团队建设的整体规划、重大事项,协商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各校要加强沟通交流,全面向教师、可开设课程及专业提供有关资料,通过互联网,加强人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跨校专业教学团队平台建设提供便利。
6.跨校合作的形式
有学者指出,合作不但能够促进学术交流,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合作的模式可以通过目的来确定。
7.跨校合作的模式的框架
现利用假设法对模式框架进行说明。假设现有一项共建职业教育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项目,那么广西的职业院校可以以此为契机组成“职业院校微课开发联盟”,其中可以是中职学校之间合作,或中职与高职学校之间合作,或者高职之间合作,再根据项目要求,以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微课资源共享、教科互动研究、课程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实验设备共享、教师资源共享为目的,结合自己及合作伙伴的实际情况,研究出的成果可构建形成微课资源共享平台,所合作的学校可从该平台中获取资源,用于教学或学习(如下图)。形成这样跨校合作促进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有助于职业教育一线上的教师互相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微课开发的创新,有效解决实验设备共享、教师资源共享、图书信息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等问题。
總之,不同于校企合作之类的合作,跨校合作更注重于教学上的合作。此合作通过减少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挥教育资源最大效益,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从而达到整合区域教育资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立兵.回归本体价值的经济型微课模型构建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7(2).
[2]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
[3]胡铁生,黄明燕,李 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