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广度及信息普及策略研究

2018-11-01聂卫东李越凡章继高

现代食品 2018年17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常识显著性

◎ 聂卫东,李越凡,章继高,吴 遥

(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1)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国人已经完成了“吃不饱”到“吃得好”转变,因此人们对吃得科学、吃得健康更为关注,但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一次次冲击着民众的食品安全感,尤其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把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打入谷底,至今还未能恢复[1]。从“三聚氰胺奶粉”到“苏丹红红心鸭蛋”,再从“镉大米”到近两年的“天津调味料制假村”,新闻媒体对食品丑闻的曝光,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食品安全风险,民众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的食品安全信息,真假掺杂,普通民众往往很难辨别哪些是准确食品安全信息哪些是食品谣言[2]。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微博、微信、论坛与公众号为传播载体的食品安全谣言频发,由于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的不健全以及食品信息不对称,公众无法得到准确的官方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公众往往信谣、传谣,这对于建立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是非常不利的[3]。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口整体素质偏低,而食品来源范围广泛,流通渠道复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小作坊加工、无证无照经营问题严重,这些情况都使得整个江西省的食品安全形势显得更加严峻,食品安全管理难度显而易见。食品安全信息的准确传递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的传递者和受众者是各种类型的人物及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众者及传播者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以及其所站的角度不同必然导致传播时发生信息失真的现象,从而导致网络舆情的发生。而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的传递普遍存在披露分散、信息发布渠道随意以及由于各部门职权交叉导致的信息重叠、冲突等情况,因此江西省的食品安全信息广度究竟如何,可以通过对消费者及生产者的调研,获得全省的反馈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评估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效果水平。结合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分析如何提高食品安全信息普及率,让民众通过正确渠道获得正规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和知识。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江西省的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水平进行评估,全面测定江西省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效果及广度。研究数据来源于江西省的11个地级市、10个县级市以及大部分县区。前期的调研区域分布以当地的商业中心和工业区生产厂家为为主,同时考虑一些中小超市以及乡镇商业中心和乡镇企业,以保证样本分布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1.2 样本选择及基本情况

1.2.1 抽样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分为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抽样采用便利抽样和配额抽样的方法;便利抽样是指本次调查在各个城市中从总体单位中任意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4]。比如在商业场所向过往或停留的消费者提供调查问卷。便利抽样保证了样本的广泛性。生产经营者的调研方法采用深度访谈和类型抽样方法;深度访谈是指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本次调查的深度访谈按照调查提纲了解相关信息;类型抽样方法就是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1.2.2 抽样数量

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效果,为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合乎预算的情况下,样本量越大,调查结果越具有代表性。根据随机抽样条件下的数据准确性(即抽样误差)在95%置信度下与样本量的关系,每个区域的抽样调查数量为300~500例。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 0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3 109份。有效问卷的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

由表1结果可见,研究对象中男女性别比例均衡,其中男性占比47.8%,女性占比52.2%;研究对象年龄集中在31~44岁,占比54%,60岁以上年龄者较少,仅占0.6%;研究对象教育程度多为中学或中专(53.8%),小学及以下者占9.3%,本科或大专占35.2%,研究生及以上者仅1.8%;64.4%的研究对象居住在县城,乡村居民仅11.4%;大多数研究对象均为消费者(78.2%),调查样本对江西省的消费者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表

2 描述性与相关分析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选择的消费者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这些特征变量分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以及所偏好的信息获取方式。

从表2可见,全人群中57.67%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十分关注,33.55%的研究对象关注,仅0.45%的研究对象不关注食品安全。分性别而言,男性和女性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与全人群趋势一致,但男性人群对食品安全十分关注的人数相对于女性而言更多,经卡方检验也发现二者之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

关注的食品安全信息方面,全人群关注较多的为食品安全事件(43.36%)和食品安全常识(47.19%)。其中,男性关注更多的是食品安全事件(20.27%),女性则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常识(55.88%),且这一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

用于宣传食品安全的方式:公众对宣传安全的方式的喜爱程度依次如下:定期通过电视或报纸公布(26.7%)、在食品流通密集区公布(24.3%)、定期在固定网站上公布(19.7%)和定期通过电台或广播公布(19.3%)。其中,男性更喜欢定期通过电视或报纸公布(31.7%)、在食品流通密集区公布(27.1%),女性对上述4种方式的喜爱程度大致一致,均为20%左右,且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偏好方面,研究对象的需求强度如下:食品安全常识(49.2%)、食品法律法规(25.7%)、食品安全事件(15.5%)、食品安全现状(9.6%)。其中,男性和女性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趋势如全人群,但相对而言男性(51.3%)对食品安全常识的需求程度更高,女性(28.3%)对食品法律法规的需求强度高于男性(22.8%),且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表2 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关注度及信息获取途径的性别差异表

续表2

从表3可见,全人群中57.67%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十分关注,33.55%的研究对象关注,仅0.45%的研究对象不关注食品卫生安全。分年龄段而言,30岁以上研究人群对食品安全十分关注的比例较大,16~30岁研究人群中对食品安全关注的比例更大,并且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所有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均关注,经卡方检验也发现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

食品安全信息方面,全人群关注较多的为食品安全事件(43.36%)和食品安全常识(47.19%)。其中,60岁以下人群与全人群的研究结果趋势基本一致,均是更多的关注安全事件和安全常识,其中45~59岁人群对食品安全常识关注的比例更大(52%),同时也会更多地关注相关法律法规(15.9%);而60岁以上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程度最高(66.7%),对相关的政策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的关注程度持平,均为16.7%,且这一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

对于宣传食品安全信息的方式:公众对宣传安全的方式的喜爱程度依次如下:定期通过电视或报纸公布(26.7%)、在食品流通密集区公布(24.3%)、定期在固定网站上公布(19.7%)和定期通过电台或广播公布(19.3%)。其中,不同年龄段的喜爱方式存在差别,16~30岁研究对象倾向于通过网站定期公布的方式获取信息(39.9%),31~44岁之间的研究对象最喜欢的方式是在食品流通密集区进行公告(30.4%),45岁以上(50%)的研究对象则更喜欢定期通过电视或报纸公布,且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加强宣传的食品安全信息方面,研究对象的需求强度依次如下:食品安全常识(49.2%)、食品法律法规(25.7%)、食品安全事件(15.5%)、食品安全现状(9.6%)。其中,45岁以下的研究对象认为食品安全常识方面需要加强宣传(57%),而45岁以上人群则对食品法律法规的需求强度更高(42.5%),且各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

表3 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关注度及信息获取途径的年龄差异表

表4 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关注度及信息获取途径的教育程度差异表

从表4可见,就教育程度而言,学历越低的研究人群中对食品安全十分关注的比例越大,经卡方检验也发现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

食品安全信息方面,全人群关注较多的为食品安全事件(43.36%)和食品安全常识(47.19%)。其中,小学学历人群中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程度最高(75.1%),中学以上研究对象中,随着学历的增加,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常识的关注程度逐渐下降,对食品安全事件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且这一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

用于宣传食品安全的方式方面,公众对宣传食品安全方式的喜爱程度依次如下:定期通过电视或报纸公布(26.7%)、在食品流通密集区公布(24.3%)、定期在固定网站上公布(19.7%)和定期通过电台或广播公布(19.3%)。其中,小学学历的研究对象倾向于在食品密集流动区公告食品安全信息(55%)和电视或报纸获取(32.9%);中学或中专学历者更倾向于电台或广播获取信息(31.7%);而本科或大专以上学历者更倾向于通过定期浏览固定网页获取信息,且不同教育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加强宣传的食品安全信息方面,研究对象的需求强度依次如下:食品安全常识(49.2%)、食品法律法规(25.7%)、食品安全事件(15.5%)、食品安全现状(9.6%)。其中,全人群均认为应该加强食品安全常识的宣传,其次是食品安全现状的宣传,但不同教育程度人群中构成比例略有差异(P<0.001)。

3 结论与提升策略

通过对江西省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效果的调查与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无论何种年龄何种教育程度,绝大多数江西省的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较为关注,73.7%的消费者认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能改善当前食品安全质量。②目前江西省的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常识和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度和需求度较高,而对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现状的关注度和需求度较低,说明食品安全信息的普及程度低于消费者的需求水平。③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的偏好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年轻的消费者群体更喜爱通过网络以及在食品流通密集区域的公告栏上获取信息,而年长的消费者群体则偏向于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

以上得出的结论具有如下政策意义。①充分发挥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舆论导向作用。食品安全信息的流通具有影响面广、可控性差、与个人利益紧密相关的特点。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保证食品安全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监督,也包括舆论宣传,应配合官方媒体通过电视、报纸、公众号、网站等渠道发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这样能拓宽消费者参与监督的渠道和方式,及时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各个大型的超市、农贸市场等居民食品采购中心,应设立专栏和广播,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及谣言,使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的群众都能及时获取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防止负面信息和谣言扩散[5]。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中,应自觉地、理性地把握形势大局,引领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对待和努力改善食品安全问题。②多公开、多披露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信息“干货”。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江西省群众对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工作措施等的关心度没有对食品安全常识和食品安全事件关心度强。因此,为了方便群众了解自身所关心的信息,激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政府和监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按时及时的发布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包括不合格名单、生产厂家、消费警示等等;以及定期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寓教于乐,让群众更好地接收于心,预防食品谣言的发生和传播[6]。③有针对性地扩大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渠道,保证信息渠道的通畅性。首先要加大电视媒体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报道比例,其次对年轻消费者应当重视网络媒体的信息传递效果,对年长消费者则应当重视传统媒体的作用[7]。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常识显著性
淮安市加强安全事件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靠不住的常识
常识:哪杯更冰凉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