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自主成长阶梯教育课程方案

2018-11-01

江苏教育 2018年63期
关键词:班本高三笔者

任何一门课程,都应该包含四个要素: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班本德育课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目标明确指向班本,内容系列服务学段,过程有范式无定式,评价重过程求一体。作为班本德育课程,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基于班情的课程设计。

班本德育课程基于班情,内容应该百花齐放,但是作为课程,其实施过程需要一定的范式,例如都要研究课程实施主题、实施期限、实施计划,就像教师备课,需要几个基本步骤一样,班本德育课程的实施也应该有一定的范式,利于今后课程的开发和拓展。但基于“班本”的特点,有范式无定式应该是课程实施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既是由不同的班情决定的,也与具体的班本课程实施者的个性、素养有很大相关性。普通课程的评价往往采用纸笔测试,这对于班本德育课程显然是不适用的。笔者认为评价环节很难通过赋分实现恰恰是班本德育最大的优势,因为学生的变化和成长都是显性可观测的。而将评价贯穿于过程,过程与评价的一体化、评价的同时发挥教育作用应该是班本德育课程的又一特点。

如何实现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需要班主任智慧地思考。班本德育课程如果等待自上而下的安排,不仅被动也容易陷入模式化,班本德育本身就是一个极富班主任个性的课题,需要自下而上的主动作为,因此班主任应该成为班本德育课程的主动开发者。从何入手呢?笔者建议班主任从最熟悉的“主题活动”出发,抓住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常规问题,本着实实在在地解决班级“小事”的初衷,从常规管理、常规活动着眼,为自己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范本应该是班本德育课程的设计起点。以下为笔者尝试开发的一门班本德育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在高中学段的德育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心理健康德育内容中要求“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搭建合理有效的教育平台,唤醒学生内在成长的自我驱动力,教会学生审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控,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给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正确角度。笔者带班十多年,一直保留一项班级传统活动——班报,从班报出发,笔者开始尝试构建适合班情、三年一贯的班本德育课程。

二、课程对象

高一至高三学生

三、课程目标

认知方面:认识高中生活特点;对自己的优缺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正确认识高三的学习压力,对于未来职业有初步规划。

情感方面:对集体有归属感和荣誉感;体会团队的力量和友谊的可贵;懂得珍惜与感恩,学会奉献与责任。

行为方面: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周记、班报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宽交流沟通渠道;通过效率卡制订,初步学会以目标引领行动;通过正能量演讲等活动,对社会事件、个人成长有正确的价值分析判断。

四、课程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周记、目标效率卡、高考加油站、班报、订阅号、成长档案、青春纪念册。通过相对固定的系列化主题框架搭建,带领全体学生驶入自主教育的轨道,助推学生自我成长。分年级设计的课程结构见下图:

五、课程实施

高一年级:在高一学生报到的时候,笔者会给学生写一封欢迎信,针对每一届学生,信的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都会包括学校历史传承介绍、师资力量、品德期望等,同时要求学生和家长分别手写一封回信。通过这样的“见面一封信”,笔者可以迅速了解学生家庭教育背景、父母教育理念、学生特长爱好、他们对高中生活的期待等。这样的高中生活第一课,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良好沟通奠定了基础。

高一第一次班会,笔者会和学生做一个学年“周记课”计划,鼓励学生用周记记录高一一年的成长。开始的时候,学生的热情都很高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出现懈怠,为了保证他们的记录热情,我会做到每篇必批,很多时候都有大段的回复,并适时告知自己也要写工作周记的,并表示会定期和他们分享,比一比谁坚持得更久,让学生相信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班报也是在高一阶段引入的课程内容。前期班报会以班委主办、小组承办的形式开展,既有相对固定的栏目,也有每个小组的精彩展示。班报注意班级成长脚步的留痕记录。

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自媒体开始成为新的关注点。我们的班报也与时俱进,自2015年9月开始,在网上开设了“我的五班”微信订阅号,已发布原创文章60多篇,数万次点击阅读量。通过班报和订阅号,迅速提升班级凝聚力,形成班级自豪感与归属感,高中班级建设的第一步圆满成功。

高二年级:除班报或订阅号,还有“目标效率卡”。进入高二,班情发生变化,走班教学,班级管理难度加大,学习任务逐渐加重,时间管理成为一大问题。为学生不断输送成长的“刺激点”“方法论”成为高二德育课程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笔者的“目标效率卡”体系中,有“一周感悟”“下周小目标”“我身边的好人好事好现象”“上周精选”“励志美文推荐”等栏目。高二的效率卡,目标更加明确,同学互鉴、带动成长的作用更加明显。教师也掌握了大量的教育素材,同样能够起到了解班情、正确引导班级走向的作用。

鉴于高二学生的特点,容易因为熟悉而懈怠班级事务,在效率卡的基础上,笔者增设了“班级观察员”“正能量演讲”等课程内容。贯穿的主题思想就是“我的班级我负责”。“正能量演讲”也是基于高二学段特点的考虑,鼓励学生从生活、社会寻找成长正能量。每周班会由5到6名学生进行演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收获远远超过教师的预期,不仅是正能量传递的平台,更是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班级人人出彩的最好平台。

高三年级:高考是高三的主旋律,高三也是学生各种心理问题集中爆发的阶段。因此,高三时班级开设的德育课程内容有两项,一是“高考加油站”,二是“名校面试间”。高考加油站,延续了高二目标效率卡的设计,只是在内容上更注重与高考挂钩,体现心理疏导作用。依然是每周一次的简短总结,但每周都会有一个主题式总结任务。例如“当我坐在高三教室”“第一次理综考试”“写给100天后的自己”等等,非常明确地引领学生去梳理每个阶段的关键问题。同时,在加油站中,还特别设计了“爸爸妈妈的话”这个栏目,既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沟通的平台,也可以通过班级内部的相互交流学习,舒缓家长的高三焦虑症,为孩子的高三提供有力的支撑。

“名校面试间”主要通过模拟自招的形式,带领学生去认识高校,提升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减压融合的作用。学生在组成考官团队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交流合作,也需要查找很多信息资料,结合班情进行题目设计,给出评价方案。

有两项课程内容是贯穿高中三年的每个学段,同时也是过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成长档案,二是青春纪念册。每个学年都有两次正式的学期总结以成长档案的形式呈现。每一份成长档案的设计,包括我与集体、我与老师、我与父母、我与自己四个板块,根据学年任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问题。例如,高一以同学相处、班级建设为主,高二以生涯规划、学习方法为主,高三以心理调整、亲子关系为主。每一份成长档案都是一份自我反思评价手册。每一学年结束,以一本纪念册作为学生一年成长的成绩单,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策划,筛选、编辑。高中三年形成三本沉甸甸的青春记录册,留给学生一生美好的回忆。

六、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每一次的周记批阅,每一份效率卡的反馈,每一次班级交流分享会,每一学期的成长档案,每一本班级纪念册,都有评价在其中,同时评价又承载着新的教育功能,学生的成长变化,对问题认知的深入,对自我评价的趋于客观就是对课程效果的最好诠释。

以上课程设计,基于笔者对于班本德育的理解,源于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课程的框架可以搭建,甚至可以借鉴,但我们面对的每一届学生是不一样的,因此课程永远处在动态生成中。以2015级学生为例,从高一开始,加入了“每周一歌”的环节,每天晚修前的10分钟,全班同唱一首歌;每年的5月4日,建班纪念日,都要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有关成长话题讨论的纪念班会。

笔者认为,偶尔进行一次的活动,不能称之为课程,只有有设计规划、有持久执行力的活动才有可能上升为课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打磨完善,可以在几届学生中连续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继续创新,为一届届学生的成长注入理性思考、诗意眺望才是班本德育课程最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班本高三笔者
构建适宜性的幼儿园班本课程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晚清报刊中的粤剧班本及其创作群体探考*——以《时事画报》为主要考察对象
高三·共鸣篇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