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班本课程方案

2018-11-01

江苏教育 2018年63期
关键词:生态评价活动

一、课程背景

(一)社会发展的呼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共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儿童,小学生理应自觉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形成生态环保理念,并持续不断加入为地球增添绿色的行动中去,为社会逐步向绿色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班级建设的需求

2017年,淮安开始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而这样庞大的工程,离不开全体市民的齐心协力。为此,学校也发起了“大手拉小手 共创文明城”的活动。但是,在班级生活中,我却发现有的学生会随手乱扔垃圾,放学时他们座位周围总是布满了垃圾;一些学生会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导致墙壁“面目全非”;还有的学生不爱惜公共财物,校园里的广玉兰花就饱受“摧残”;更有学生在马路上随便吐痰……因此,我想通过“护城记”课程的实施,和学生一起探索城市生态,把城市环保纳入班本德育课程中去,将学生对淮安生态环保的认知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让他们重塑自我与城市的关系。

(三)学生发展的诉求

从生命成长的全程视野审视与实践班本德育课程,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范式的转型。纵观班级学生现状,不难发现,他们发展的主动性增强了。恰逢淮安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学生对自身一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也产生了改变的意识,也开始思考如何为创建文明城市尽一份绵薄之力。于是,我决定围绕城市生态保护这一话题,开发并实施“护城记”课程,尝试在探索中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在爱城护城的实践中提升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的公民素养。

二、课程对象

淮安市淮海路小学五(5)班博睿中队全体学生。

三、课程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前期调查、统计和分析,了解什么是环境污染,明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感知破坏环境带来的危害,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程,树立爱城护城的生态环保意识,乐于参与城市生态环保,爱上美丽淮安。

行为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采访和参观走访等,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不乱扔垃圾,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学会节约资源,学会爱护环境,为保护城市生态尽一份绵薄之力。

四、课程内容

“护城记”课程,是教师在关注班级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上,整合城市环保教育资源,给予学生相应的研究时空,引领学生明晰城市面临的生态困境,通过思考、探析活动之间的衔接、提升、转换,有机设计、开展系列生态环保活动,逐步实现学生生命成长价值的活动课程。

“护城记”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淮安生态问题为基点,通过交互化的合作过程,梯度化、序列化地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两个月一个主题,两个月一个侧重点,更加有针对性地建构了“护城记”课程体系(详见表1)。

表1 “护城记”课程体系

“护城记”班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依据学生行为改变的阶段性理论,以及各阶段的主题,将内容整合成实践性活动、综合性活动和开放性活动三个层级,有效开展。

(一)探索尝试期:以实践性活动了解地域生态

在关注地域生态的情境下,我尝试用儿童的眼光重新审视城市环境,通过调查、参观、走访、张贴海报、演讲等实践性活动,进一步挖掘地域生态内容,建构“护城记”课程的基本框架,力求以一个活动为中心点,向多个领域辐射。

刚开学时,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地域生态。探秘淮安时,可以将环境现状分成四个板块: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垃圾分类、户外广告。针对这四项,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实践性活动。在社区,调查社区中的卫生死角、小区绿化率等问题;在街道,走访垃圾箱、公共厕所、绿色植物等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在垃圾站,调查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现状;在街头,关注非法小广告乱张贴的现象。

11月到12月,是“大家共同参与”宣传活动,通过布置教室、张贴海报、校园和社区中的演讲或展演等活动,进一步传递生态环保的信念,鼓励大家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共同参与护城之旅。

探索尝试期,“护城记”班本课程更多的是实践性活动。这不仅能打通关乎学生生命成长的内外教育因素,还能有效勾连学生生态、生活、自我等因素,让他们在充分感知淮安生态环境现状的同时,最大化地锻炼自身的探索能力。

(二)行为固化期:以综合性活动融通多种资源

经历了探索尝试期,迈入行为固化期,通过写信、打电话、发帖、班会和实践行动等形式,开展融通多种资源的综合性活动,突破“护城记”课程的时空界限,开启学生的幸福人生。

1月到2月,“生态环保有我”重在共情,整合融通多元资源,分组策划、推进活动。我借力科技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研究、参与淮安生态建设,在信息互动中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借力学科资源,开展《节水惜水我们在行动》《垃圾分类我能行 绿色生活我先行》《关注小卫生 共享幸福城》等班会活动,对生态环保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借力家长资源,发起“让环境变得更美好”活动,尝试以家庭为单位,用行动改善周边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借力城市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科技馆、环保局等场所,让他们更加便捷地寻觅了解城市生态、人文和科技,与城市建立深层情感联系……

3月到4月,“共享蓝天,从我做起”主题活动中,旨在品味爱城护城之乐:有低碳行动之趣,有亲见碧水之甜,有吟唱环保歌之乐,有护城行动之悦……结合班会,总结、汇报、反思综合性活动的得与失,让生态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滋养、生根。

以综合性活动为主的“护城记”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个性特点。通过学生自主策划、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等系列活动,把环保对个人、城市的意义放大,更加固化自身的生态环保行为,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三)行为稳定期:以开放性活动优化生态环保实践

“护城记”课程探索研究步入行为稳定期,通过表彰、亲子共护城、观影、家长学校等开放性活动,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体验时空,落实并坚定学生的教育立场,积极探索班本德育课程的范式转换。

5月到6月,“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中,通过表彰环保小卫士、环保小先锋、环保小天使,让学生生成生态环保责任感;观看环保系列电影,让家庭主动节约资源;开展“节能低碳 绿色出行”“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携手环保共创新视界”等系列家长学校活动,融入共创家园之旅;亲子沟通中,榜样先行,共同珍爱绿色。

7月到8月,“我爱我的城”主题活动中,有绘画城市之美,懂护城之由;设计环保之徽,现护城之力;寻觅城市楷模,展护城之范;构建绿色之城,明护城之心;创作环保诗文,生护城之爱……比赛、汇报、创作等持续低碳环保的开放性活动,不仅让“护城记”课程成为学生释放个性的沃土,还让城市变成有滋有味的教育场。

优化生态保护实践的开放性活动,是“护城记”课程的核心。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探索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深入推动了学生成长的步伐。

南京师范大学的齐学红教授认为:“在班级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整体需要和教育目的的整体要求,为学生发展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条件。”“护城记”课程的整体架构及有效实施,在不断深化学生生态环保认知的同时,更新了他们的生态环保行为,最终让学生积极加入生态环保的行动中,努力让城市变得更美。

五、课程实施

实施时间:一年。

实施策略:“护城记”课程中的各种主题活动,可以在开学初进行整体、长程的设计。两月一次的主题活动,在全班分成6个小队的基础上,各小队总负责一次,整体规划有这样几步:征集活动方案;整理方案,初步策划方案;发布活动方案;任务分配协调会;实践行动;活动有序开展;活动总结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下面几点:

(一)形式多样化:聚焦可视化的探究过程

“护城记”课程实施中,每一次班级的生态环保活动都会因主题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现形式。针对不同的主题,可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

1.现场直击。

现场直击是学生按照兴趣自觉集中在一起,为解决城市生态环保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实地调查、采访、参观活动。这样的方式避免了部分学生的无所事事,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若对基础设施感兴趣,在调查后可通过写信、打市长热线或网上发帖等途径,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若对垃圾分类感兴趣,就自己制作垃圾分类图表,张贴在班级教室后黑板、校园橱窗、社区公告栏等地方;若对户外广告感兴趣,就奔赴大街小巷,现场清理垃圾广告;若对城市规划感兴趣,就采访相关人士、参观城市建筑,初步习得城市规划知识。

2.小手拉大手。

小手拉大手,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为了充分激发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智慧,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和谐的教育力量,我将家庭支持系统纳入了“护城记”班本课程。

五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因此,我们更看重学生对家庭的影响和作用。生活中,我建议学生和家长一起节水惜水,一起给垃圾分类,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水平,一起改变使用塑料袋、一次性木筷等浪费资源的行为,一起参与城市生态环保行动……这种学生对家庭的积极作用不仅能改善亲子关系,还能持续增强家庭的生态环保责任感。

3.节目会演。

“护城记”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校园推进环节,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并佩戴自己喜爱的环保头饰,倡议大家积极参与城市的生态环保;在社会推进环节,学生自主设计、呈现环保歌曲《同一个家园》、舞蹈表演《生命绿洲》、创意情景剧《同在蓝天下 人鸟共和鸣》等等,让城市生态环保之花开在更多人的心田。

“护城记”课程的多样化形式,不仅能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生态认知方面的更新,更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城市生态环保内在价值、综合效应的自觉意识和整体意识。

(二)内容创意化:聚焦情境化的分享过程

“护城记”课程只是班本德育课程的一个分支,城市生态环保更需要的是学生日常的自觉行为。创意化的内容,让学生在情境化的分享过程中,创生性地再认知生态环保。

每个月,我会适时推荐一部环保电影,学生和家长观看后,可从不同角度交流感受。可以将亲子观后感张贴在班级黑板上,可以参与“最美护城之家”的评选,还可以在家校活动中与大家进行思维的碰撞……例如,《幽灵公主》让大家明白在和环境的互动乃至对抗过程中,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共存;《环保剑》让大家进一步感受破坏环境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这种情境化的创意分享,让生态环保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六、课程评价

(一)关注评价主体和内容

“护城记”课程评价中,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班级任课教师评价和家庭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小队活动中,不仅评价个人,还要评价小队;家校活动中,不仅评价个人,还要评价家庭。

(二)关注评价方式

城市生态环保建设中,学生的环保意识、行为和习惯都处在形成阶段。“护城记”课程的评价以激励为主,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用星级评价和荣誉称号鼓励他们的生态环保行为。如对愿意参加环保活动的,主动和大家交流发现和感受的学生,奖励三颗星,授予“环保小卫士”荣誉称号;对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并对活动感兴趣,乐于分享发现和见解的学生,奖励四颗星,授予“环保小先锋”荣誉称号;对主动参加活动的策划、推进工作,并能主动提出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和完善的学生,奖励五颗星,授予“环保小天使”荣誉称号。每次活动内容丰富、创意最多的小组或家庭,可获得“最美护城之队”“最美护城之家”的荣誉称号。

1.观察。同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在“护城记”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观察,特别是参与生态环保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等,通过观察做出评价。

2.记录。“护城记”课程的评价记录采用“展示型”和“过程型”相结合的方式。即每次主题活动,都可以借助班级黑板板,让小队和个人展示活动成果,如问卷内容、采访内容、班会方案等等。现场演示中,小队介绍活动完成情况,对城市生态环保做出的贡献;个人则重点介绍自己学会了某种生态环保技能。最后,同伴、教师给予小队和个人一个客观、全面和合理的评价。

3.表彰。每一次主题活动结束时,依据个人、同伴、教师和家长等评价,举行表彰活动,表彰杰出的个人、小队和家庭。通过隆重的仪式,强化学生的荣誉感,优化他们的生态环保行为。

猜你喜欢

生态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