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气管憩室中的应用价值

2018-10-31郑许强叶筱黄婷廖呈俊

中外医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胸部

郑许强 叶筱 黄婷 廖呈俊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憩室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9月期间45例气管憩室的多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多层螺旋CT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憩室的发生部位、大小、数目、内容物、憩室壁的情况及憩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发生在右侧26例,右后侧19例。45例均为单发且憩室内均为气体影,未见液平面。27例憩室壁菲薄,18例憩室壁较厚。26例憩室内壁光滑,19例内壁有皱襞样结构或分隔状改变。 结论 气管憩室的多层螺旋CT典型表现为胸廓入口处气管旁纵隔内局限含气影,可见与气管交通,此表现具有特征性,因此多层螺旋CT检查对诊断气管憩室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胸部;多层螺旋CT;气管憩室;多平面重建

[中图分类号] R7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5(c)-0191-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research the multi-slice spiral CT characteristic manifestatiaons of tracheal diverticulum. Methods It was convenient to choos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5 cases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of tracheal diverticulum from Dec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 Results Multi-slice spiral CT images can clearly show the occurrence of diverticulum, size, number, content, the situation of the diverticulum wal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verticulum and the surrounding tissue. Of the 45 patients, 24 were male and 21 were female. Occurred in the right 26 cases, right posterior 19 cases. All of the 45 cases were solitary and the chambers were all gas shadows. No fluid level was seen. 22 cases had a thin wall and 18 cases had a thicker wall. In 26 patients, the internal wall of the fistula was smooth, and in 19 cases, there were fold-like structures or deviated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wall. Conclus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trachea diverticulum typically presents as a localized gas shadow in the paratrachea of the thoracic inlet,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cheal traffic. Therefore, multi-slice spiral CT is of great value in diagnosing tracheal diverticulum.

[Key words] Chest; Multislice spiral CT; Tracheal diverticulum;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氣管憩室是一种多发生在胸廓入口处主要累及气管的少见病变,患者通常无症状和体征,普通X线显示非常低,绝大部分患者是在查体或其它疾病做CT检查室偶然发现的[1]。为了提高对气管憩室的认识,该文将2014年12月—2016年9月期间45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收集该院多层螺旋CT发现的气管憩室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范围40~87岁,平均年龄约65岁。40例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2例颈椎CT检查时发现,3例行颈部CT检查时发现。临床主要症状:14例无临床症状,25例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咳痰,2例为咳血,1例胸痛,2例胸闷,1例为发热。18例行增强扫描。10例行食道钡透。

1.2 检查方法

患者采用日本 Toshiba Activ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矩阵512×512,扫描层厚1.0 mm,层厚螺距15。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碘海醇100 mL,注射速率3 mL/s。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后,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所有病例分别在肺窗与纵隔窗上观察气管憩室的发生部位、大小、数目、内容物、憩室壁的情况及憩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

2 结果

45例气管憩室多层螺旋CT表现为纵隔内气管旁单发局限类圆形、不规则型含气影,未见气液平面。位于胸廓入口处气管右后侧26例,气管右侧19例。憩室大小,横径2~20 mm,小的可呈气泡状(图1),图像重建上的上下径约5~25 mm,大部分憩室上下径大于前后径。45例均可见憩室与气管相通(图2)。27例憩室壁菲薄(图3),18例憩室壁较厚(图4)。26例憩室内壁光滑(图5),19例内壁有皱襞样结构或分隔状改变(图6)。8例行增强扫描,囊壁不强化(图7)。10例行食道钡透未见异常。行胸部CT检查的45例患者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27例,肺结核1例,肺癌1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部感染5例。

3 讨论

气管憩室以往认为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1838年Rokitansky首先报道诊病。其发病率尚无明确统计,Goo等[3]在25个月中3 645例日常胸部CT扫描中气管憩室的检查率约为2%。随着螺旋CT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气管憩室的检出率,国内报道的病例数明显增多,国内文献[1,4]认为胸部CT扫描气管憩室的检出率会达到2%以上。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气管憩室并非少见疾病,此疾病较少报道的原因又二:①很多临床医生及影像诊断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对其“视而不见”。②早期由于检查设备的限制,现在多数医院都配备了多层螺旋CT已经明显提高此疾病的发现率和诊断率。

3.1 分型与形成机理

气管憩室的类型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数文献[5]将支气管憩室划分为先天性、后天挤压性和后天牵引3中类型。该文按其临床表现及憩室特点大部分属于后天挤压型。气管憩室一般见于气管的后壁,即气管软骨环的缺口处,或气管的膜部,气管憩室通常有狭窄的颈部。气管憩室一般位于胸廓入口处的气管右侧,Goo等认为这种特征性的位置分布有解剖学的原因:胸廓入口处为胸外和胸内气管的转变点,该处气管位于颈胸部中线稍右侧,而食道位于中线稍左侧,致使该部气管的右侧壁相对薄弱[3,5]。

气管憩室本身通常无临床意义,一般不做处理,本病的发生目前右两者学说,一种是认为先天性气管畸形,气管,支气管的弹力纤维及肌纤维的缺损是潜在因素;另一种认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气管粘液腺增生,导管扩张,逐渐形成憩室,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影像表现,因此支持后一种学说[6]。

3.2 气管憩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由于上纵隔及下颈部的结构复杂,各种神经血管等组织较密,正常解剖变异也较多,X线胸片在气管憩室无论从发现还是从诊断方面均受到条件限制,除个别大的憩室能显示气管有局部增宽且在气内压增加时更为明显外,几乎没有诊断价值。

随诊多层螺旋CT的普及,它在诊断气管憩室具有的独特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多层螺旋CT的连续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CTVB)图像能清晰显示憩室的发生部位、大小、数目、内容物、憩室壁的情况及憩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7]。

气管憩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气管旁的不规则或类圆形的极低密度影,低密度影与气管腔内的气体密度一致,通过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可以发现与气管之间有一较细的管道相通。典型的发生部位为胸廓入口区C6~T3之间,气管右旁6~9点区域[8]。憩室的大小无明确定义,大部分文献[8]报道<40 mm,本组憩室大小横径为2~20 mm。气管憩室的壁厚薄差异很大,大部份壁菲薄,外壁光滑与邻近组织界限清晰,内壁大部分光滑,部分内壁可呈皱襞样改变,较为特征,可能是由于憩室存在的时间长,呼吸道的尘埃沉积及干枯的粘液混杂所致。增强憩室壁无强化。

3.3 鉴别诊断

气管憩室主要与肺尖疝、纵隔气肿及含气食道或食道憩室。肺尖疝为肺组织通过Sibsons筋膜缺损或薄弱处向颈部的病变,呈“山峰”样,其底部与肺组织相连,多不难鉴别。纵隔气肿一般不易与气管憩室相混淆,通常纵隔气肿呈长条状或三角形,且常合并皮下气肿[9]。含气食道或食道憩室,一般通过连续薄层扫描扫描发现与食道关系密切,鉴别不难,极少数有困难的可以通过食道钡透鉴别。气管囊肿其外形一般较圆,内容物大部分为水样密度影,少數为软组织密度影,而气管憩室内为气体影[10]。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无创,能清晰显示气管憩室的特点,在气管憩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士远,陈起航.胸部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4-25.

[2] 沈龙.气管憩室CT诊断与鉴别诊断[J].现代养生,2017(11):104-105.

[3] Goo JM,ImJG,Ahn JM,et al . Right paratracheal air cysts in the thowracic inlet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significance[J]. AJR ,1999,173(1):6.

[4] 何世明,侯安海,等.胸廓入口处气管憩室MSCT30例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7):103-104.

[5] 汪坤,郭小玲. 多排螺旋CT对气管旁憩室的观察研究[J].甘肃医药,2015,34(5):727.

[6] 陈七一,李玉静,谢汝明,等.气管憩室的CT影像特征及后处理技术优势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9):1686-1688.

[7] 李焕军,张士波,等.MS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8(13):417-418.

[8] 庞旭曼,李要京,李强,等.128层螺旋CT诊断120例气管憩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4(24):87.

[9] 张峰,牛磊,陈璇,等.气管憩室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5):442.

[10] 方春,王立章,孙延豹,王延春,等.气管旁气囊肿发生率及其形态特征:64排螺旋CT大样该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8):573.

(收稿日期:2018-03-10)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胸部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
胸腔镜诊治胸部刀刺伤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