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30许军华兴夏周琦琦
许军 华兴夏 周琦琦
摘 要:通过比较分析前人所研究的关于残疾人就业的相关问题,发现并得出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旨在通过政府为主导的残疾人相关政策的完善,发挥政府各界的带动作用,通过就业单位改变对残疾人的认识,通过社会机构不断采取措施提升残疾人的工作能力,通过残疾人家庭及残疾人自身的努力使残疾人实现平等就业,从而真正达到就业的目标。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6.029
1 当前残疾人就业状况
1.1 我国目前残疾人口的总体概况
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残疾人口约8300万,残疾人占中国总人口的6.3%直接涉及到7000多万个家庭。当前我国达到就业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口约3000万人,已就业的残疾人约有2200万。但是,目前还有800多万达到就业年龄且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处于待业阶段未能就业,与此同时,我国每年还要增加30万的残疾人劳动人口。因此,我国待业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1.2 我国目前残疾人就业的总体概况
目前在岗工作的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偏低、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好,其残疾程度多数为4级、5级、6级。文化程度多数为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个别的大学整体的文化程度偏低。残疾人由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自理能力等限制,大多从事着文化程度要求偏低、技术要求偏低等简单便于操作的工作。例如:在残疾人庇护工厂及一般工厂里从事后勤工、服务员、勤杂工等工作。从岗位技能来看,肢体残疾人受限相对较弱,能够从事的工作岗位范围相对较广。听力残疾人适合从事交流沟通没有刚性需求和对听力要求偏低的工作岗位。视力残疾人适合从事一些对听觉触觉较多,通过语言交流进行的工作岗位。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人同样也适合从事简单的技术工作。
2 残疾人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残疾人的就业层次低待遇较差
目前,残疾人就业岗位普遍存在着工资待遇较低、体力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某些工作岗位由于行业自身的特性经常需要残疾人就业者加班。甚至,在相同工作岗位上,残疾人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以上等现象表明某些企业并没有保障残疾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长时间从事此类给残疾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损伤,残疾人就业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2 各类别、各级别残疾人就业岗位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表明各类别、各级别的残疾人,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的环境、工作的薪酬福利待遇、工作强度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例如,适合视力残疾人的工作岗位有。其中,辅助工、后勤员、盲人按摩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好、收入也相对较高和稳定;适合听力残疾人的岗位有。勤杂工、操作工、服务员等,这些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收入也相对的较低缺乏保障。在所有残疾类型中适合肢体残疾的工作种类最多,其工作岗位的层次也更高。
2.3 残疾人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就业压力大
虽然大多数残疾人所能从事的工作类型以低层次的技术和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为主,但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与发展,大批外来务工的农民以及应届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成了从事低层次技术以及简单体力的主力军。一般而言,用人单位考虑自身企业的营利和风险规避会优先选择,工作效率和能力高于残疾人的农民工和应届大学毕业生。这就使得残疾人在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业的用人要求面前毫无优势可言,这种局面,使得残疾人在紧张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显得更加的弱势和孤立。
2.4 残疾人工作能力相比于健全人整体偏低
残疾人就业岗位排名靠前的是后勤工、服务员、勤杂工等,这类岗位分布比例总计达44.3%。而这类岗位大多是劳动技能低、层次低的岗位。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专职委员占3.5%。在中高层岗位中,行政管理岗位占2.1%,教师岗位占3.7%,文体人才占3.0%,这类人群属于就业层次较高人才,同时,还有3.1%的创业者和个体户。相比较于健全人残疾人从事的就业岗位层次低、技术含量低、薪水不高他们中的大多数处于底层群体,生活困难。
3 残疾人就业面临问题的原因
3.1 用人单位存在歧视残疾人的现象
虽然现在国家政策提倡企业按比例就业,给予了残疾人平等参与工作的权利,部分企业认为残疾人的加入会导致企业形象受损,亦或是有残疾人的加入会投入一笔额外的费用用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抑或是残疾人由于特殊的身体状况容易在工作中出现意外状况等。所以,企业宁愿向政府缴纳一定金额的税收,也不愿任用残疾人作为企业员工。此类现象在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3.2 因城市发展需要取消了制约性岗位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为了顺应时代的變迁和前向发展,国家政府部门下令取消了很多影响城市形象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业和工作岗位。这当中就有很多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岗位,例如,残疾人机动车营运、残疾人街头摆摊买卖等,由于交通运输部门和工商部门以及城管部门的大力封杀,这类岗位最终被取缔一批以此养家糊口的残疾人失去生活来源,这使残疾人难以在短期的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并接纳自己工作的用人单位,造成生活困难。
3.3 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岗前的培训力度不够
大部分的用人单位并没有按照正常的人力资源招聘的程序为残疾人提供岗前的职业技能培训,让雇用的残疾人立即进入工作状态适应企业运行的快节奏中。少数单位为残疾人提供了岗前职业技术培训,但是企业用于培训的资金和培训的时间远远不够真实的岗位需求,残疾人即使参加了用人单位的培训也很难得到显著的技能提升。因此,残疾人就业者只能掌握基础的职业技能,无法胜任熟练度高、专业化技能强的工作岗位。这样,不仅使残疾人工作的效率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而且也无法从岗前职业培训中激发残疾人就业者的潜能,还造成了企业培训费和培训资源用的浪费。
3.4 残疾人的工作能力相比于健全人普遍偏低
無论是社会普查还是残疾人自我客观评价中均表明,在同一岗位工作情况下,残疾人整体工作能力较健全人差距很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残疾人自身存在的生体缺陷导致他们在接触、适应、学习各类事务都晚于健全人。另一个原因也许是残疾人家庭对于教育部够重视没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向残疾人灌输一些生活常识和基础的知识,不够重视残疾人接收教育。
4 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建议
4.1 政府积极的采取就业措施
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还是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家庭安定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密切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残疾人就业需求,对残疾人实行就业帮扶实现残疾人平等就业。一是政府大力开展适合岗位需要、适合残疾人身体状况、特点的培训。二是政府监督企业认真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让待业的残疾人成功就业。三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带头执行法律,研究适合待业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岗位。四是完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4.2 政府加强就业保障金管理
增加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量化考核。除此之外,可以建立联席制度,由政府负责、残联牵头,定期召集残联、民政、财政、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协调各部门解决残疾人就业所面临的问题,根据问题逐一解决残疾人就业所面临的障碍。由此提高残疾人就业的成功率,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减少残疾人家庭经济压力,让残疾人在这社会上自食其力。
4.3 政府加大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
政府不仅对安置残疾人的企业给予鼓励、表彰、嘉奖,还要严惩拒绝接纳残疾人的单位,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给予政策和经济的支持。而且还要倡导全社会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发挥新闻媒体和自媒体的宣传作用,呼吁全体社会成员“接纳、帮助、关心、爱护、理解”残疾人,消除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误解和偏见,切实保障和落实残疾人平等就业的权利。政府加大力度规范残疾人服务机构,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做到残疾人就业岗位因人而异、政府把握市场所需、发布最新就业消息、提供针对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残疾级别最实用的培训、并根据市场所需不断创新培训内容。
4.4 政府推动残疾人教育
在我国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残疾人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没有稳定充足的生活来源,导致残疾人家庭对残疾人教育问题不够重视,从而使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偏低,这就促使政府要落实对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的救助政策,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对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在我区新建和改扩建特教学校或加强特殊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建设。推动中西部地区积极举办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对残疾儿童实行全额免费义务教育,多种形式对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脑瘫等残疾人设计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课程计划。
4.5 社会机构加强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
组织残疾人参加就业培训,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前的教育,加强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指导,开展模拟就业环境的就业情景培训,提高残疾人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残疾人劳动指导服务机构应完善自身的职能定期并结合残疾人的自身条件、残疾特点和等级,以及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和不同的岗位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在机构平时的培训中模拟残疾人的工作实况,让残疾人实现从培训到正式上岗的转变,顺利过渡到一名正式的工作者,为残疾人顺利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6 社会机构采取专业的管理模式
社会机构可向待业的残疾人开展订单式培训,比如烘焙班、手工制作班、有针对性地让残疾人提前学习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达到的要求,以此方式提高待业残疾人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增加求职的成功率。社会机构设立待业残疾人就业咨询服务平台,为待业残疾人提供最新、专业、对口的就业招聘信息,以便让待业残疾人掌握更全面的信息。建立待业残疾人求职者信息库,将待业残疾人的信息收集起来,为这些待业的残疾人建立求职库,若有招聘的信息就将招聘的信息与待业的残疾人本身的特征和能力进行比对,将工作岗位和残疾人的特征配合,不仅能使残疾人就能从事符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也能提高用人单位的人员稳定性。
4.7 用人单位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
要使残疾人能够顺利适应社会、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事务、并且尽一己之力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人单位需要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辩证的看待残疾人的缺陷。用人单位需要根据残疾人身体状况扬长避短,寻找并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岗位范围,并做好统筹规划和调查研究。
5 结语
提高残疾人就业的比例。离不开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在政策推行的过程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切实保障相关的政策的有效实施。解决残疾人就业的问题,社会机构同样身负重任社会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机构特色,对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进行针对性的就业培训。企业应该实行按比例就业的政策,理性的看待残疾人的身体缺陷并做到接纳具备有任职能力的残疾人。缓解残疾人就业的问题,就促使残疾人家庭以及残疾人自身要进行自理能力的培训建立身残志坚和残而不废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张东旺.残疾人权益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J].社会保障研究,2014,(9):3.
[2]许琳.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J].陕北大学学报,2010,(40):2.
[3]塔娜.浅谈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