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2018-10-30金理蓉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兴趣

金理蓉

摘要:阅读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能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为他们形成创造性应对社会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阅读能力较差,这主要与他们缺乏阅读的兴趣有关。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已刻不容缓。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呢?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057-02

1.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外阅读氛围

1.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来阅读的激情。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如:在班级的“读书角”里,摆放学生爱读的课外书籍,《鲁滨逊漂流记》、《老人与海》、《海底两万里》等。教师允许学生课余时间可以随时在图书角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专为阅读开辟栏目,如“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我喜欢的词句”等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散发着浓郁书香的环境之中,心灵饱受书香的浸透,浩瀚的书海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留恋往返的乐园。可见,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由被动走向主动。

1.2 为学生营造阅读的心情。课外阅读应该成为中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成为一种逼迫,一种痛苦。“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催化剂。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爱和被认可的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并通过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和宽容的微笑去赏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重要一份子。平时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让他们体会到参与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使学生乐于课外阅读。

2.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教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在关注教科书的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课外知识。教师应依据大纲,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读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1 设置问题,诱导学生。

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经久不衰,中学课本中涉及一些篇目,教师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要设置一些问题,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由学习选段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后,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成功逃脱了吗?结局如何?这个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去阅读这部长篇小说。

2.2 教活课文,拓展延伸。

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精彩品尝,诱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法,使学生的阅读触角自然向课外延伸,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先安排较多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研讨。过程如下:

(1)自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2)查工具书自己答疑,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

(3)分组朗读,模仿朗读带读,从朗读时的语气、声调感受体验到文章的诗情画意、丰富的人文性。

(4)合作互助,学生互相解答疑问,教师在一边点拨引导,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研究性地去阅读文章。

(5)要求学生在有所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再一次阅读、感知。

(6)介绍作者、推荐其他作品。教师在这个时候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及作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学生就会有很大的阅读兴趣,自己会找一些相应的书籍来看,因为文质兼美的《春》很容易让学生对朱自清的作品产生阅读兴趣。

(7)开辟“课前五分钟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刚从小学过渡过来,虽有了自理自立的意识,觉得自己是小大人了,其实在心理上还很幼稚,他们的心灵是纯真的、善良的,喜欢美好的故事。所以在语文课上可以开辟“课前五分钟活动”。利用上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读一些关于爱的文章。

3.教师的“导”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

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觉、自学。心理学试验证明:人在有兴趣时会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奋,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营养,并把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都调动起来,呈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激起饱满的热情,产生克服困难的坚強意志。因此必须淡化阅读的目标,要让学生放开思想去自由地阅读,把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应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主要在“导”上做文章。

4.让学生品尝轻松自主阅读的乐趣

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自主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经过必要的准备后,老师带学生到阅览室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并想想为什么要摘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教室里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这样他们动口、动手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5.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

教师首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以及三步、五步阅读法,然后让他们根据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师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情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学生的说、读可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实现多元化、开放性,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认真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他们就会意气风发、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该一起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兴趣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