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10-30张平志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语言技能数学教学实践

摘 要:教无定法。作为数学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实践

本人就此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 数学教学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当代学生知识面广,有思想,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并且信息时代需要的是会学习、有思想、有创造力、全面发展的人,教育者应顺应时代与学生发展的特点,冲破传统的观念与思维定势,努力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

首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式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一切课堂活动围绕教师进行。新课标下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基于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尊重而展开的,学生尊重教师的课堂主导性地位,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思维模式与学习质疑,只有在这种相互平等与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数学学习才能逐步进入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其次,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数学学习是一个即固定又灵活的过程,固定的是数学学科公式与定律,灵活的是数学思维模式与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学习方法方式以及数学思维模式方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与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二、 数学教学的语言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语言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用更加直观、准确、符合学生学习来理解的语言和教学内容进行的讲解与分析,方便学生对教材内容与所蕴含的知识点理解记忆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教师语言技能表达水平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学习情况,在学生学习与新课程知识理解记忆方面,教师数学教学语言技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对于教师的语言技能培养与锻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教师的语言要联系学生的思维

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并不是一味地依据课本教材内容或者教案大纲原文不动地转达给学生。新课程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开展,通过自己对教学大纲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情况,在新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内容去讲授,并根据课堂学生接受理解情况,对所蕴含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讲解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教学的语言要有实践性

新课标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实用性的内容增加了许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及他们非常感兴趣、非常关心的事物来设置情景,运用亲切、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贴近童心,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把你所说的事件当成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去想,运用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会最大限度地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细致观察,发现人才,注重学生人文发展。

(三) 教学语言表达要有启发性

教师在数学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不仅要通俗易懂,同时还应该通过教师讲解新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启发作用。从教学意义上分析,教师语言富有启发性就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组织语言,对学生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古人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對于中学时代的学生来说,其情感智力培养工作相比一般情感智力更具积极的意义。

(四) 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与严谨性

数学教学语言在教材内容意思的表达上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数学教学学科既有灵活的一面又有严谨的一面,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某些特定的概念与定律必须使用数学范畴内的专业术语来进行表达,方便数学教学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学科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

三、 注重数学教学新旧知识的衔接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数学基础差、知识运用能力差、数学学习技能差、思维模式不灵活等情况,针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三基”的衔接教学工作。在数学学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旧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初中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内容时,通过小学阶段对数的知识内容进行联系,引导学生接触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还有一些数学问题是单用正数不能解决的,逐步引出正、负数的概念。

四、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矫正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针对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处理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盲目地一刀切。经过长期的积累总结发现,对于学生问题的矫正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问题单独处理,集体问题集中处理;二是简单的问题当时矫正,系统复杂的问题通过专题纠正处理;三是重点的问题重点矫正,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矫正。通过对不同问题的具体实际分析,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五、 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工作

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除了课程要求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指导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初中学生不同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学习的方法方式都有了自己特定的思路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课程要求内的知识进行教学,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技巧以及数学思维的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总之,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应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作者简介:

张平志,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大历中学。

猜你喜欢

语言技能数学教学实践
浅谈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存在困难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