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考题中有关“反应物的量”的问题
2018-10-30吴建方
摘 要:反应物的量影响着化学反应的程度和生成物的纯度。高考化学的实验设计、工艺流程题的题干以及问题设置中往往与反应物的量联系。因此,在高考化学复习教学中,要强化控制“反应物的量”的意识,体现化学的真实性、实用性。
关键词:反应物的量;实验设计;工艺流程
“反应物的量”不单是化学计算涉及的问题,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物质的制备过程也会涉及反应物的量。因此,在高考化学的实验、工艺流程题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往往与反应物的量联系,当然在解题过程中必须考虑反应物的量。笔者分析了近年高考化学试题,对高考实验设计、工艺流程题中有关反应物的量问题分类归纳如下:
一、 实验设计中“反应物的量”问题
高考中的实验设计一般通过创设真实的实验情境,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制备等基本实验原理和操作,实验过程中需要添加试剂(反应物),试剂需要选择,加入试剂的量是隐性的,需要考生根据题意来确定,而加入试剂的量控制反应程度又是实验成败的关键。采取什么手段或通过什么现象来判断反应的进程?下面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加以说明。
例1 (2016·江苏·19节选)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2SiO4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实验过程如下:
酸溶过程中Mg2SiO4转化为Mg2+(aq)和H2SiO3(s)
请补充完整由萃取后得到的水溶液制备MgCO3·3H2O的实验方案:边搅拌边向溶液中滴加氨水, ,过滤、用水洗涤固体2~3次,在50℃下干燥,得到MgCO3·3H2O。
[已知该溶液中pH=8.5时Mg(OH)2开始沉淀;pH=5.0时Al(OH)3沉淀完全]。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分析,判断萃取后的水溶液中含有Mg2+、Al3+,通过加氨水除去Al3+,要获得MgCO3·3H2O,需要引入CO2-3,一般选择Na2CO3溶液。加氨水时,使Al3+完全沉淀而Mg2+不沉淀,加Na2CO3溶液时,Mg2+完全沉淀为MgCO3,这里必须考虑氨水和Na2CO3溶液的用量问题以及判断两种离子完全沉淀的依据。根据题给信息,滴加氨水,控制5.0 在实验设计时,要根据反应的特征,通常对以下几种情况的判断,从而确定加入试剂(反应物)的量来有效控制反应程度,从而完善实验方案。 1. 若反应生成气体,则可以通过观察有无气泡产生判断反应是否完全。 2. 若反应生成沉淀,当沉淀为氢氧化物时,可依据开始沉淀、完全沉淀的pH,控制加入反应物的量;使其他沉淀时,一般需要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待沉淀的离子。 3. 若反应物为难溶于水的固体时,可以根据固体是否消失或剩余判断反应的程度。 二、 工艺流程中的“反应物的量”问题 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某些原料的利用率,加入的许多物质是过量的。高考工艺流程题中的反应物的量一般是显性的条件,但也有一些是隐性的,如为了使某些物质充分发生反应加入的试剂往往是过量的,这需要考生仔细审题,而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很容易忽视这些细节,从而造成失误。 例2 (2011·江苏·16节选)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1)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 、 。 (2)该过程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溶液吸收,尾气中污染空气的气体为 (写化学式)。 [解析]酸溶过程是盐酸与硫铁矿(FeS2)焙烧后的产物铁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盐酸过量是为了使铁的氧化物充分反应,即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而对于后续过程需保持盐酸过量,则要对酸溶得到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溶液中主要有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后续过程包括氧化、结晶,氧化过程与盐酸无关,而从溶液中得到氯化铁晶体采用(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加热会促进Fe3+水解,因此盐酸的作用是抑制Fe3+水解。对于该过程产生的尾气成分,应该是气体和挥发性物质,其中有氧化Fe2+时通入的过量的氯气,还有过量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结合工艺流程题中涉及的问题,以下情况需要考虑反应物的量的多少对工艺流程各阶段产生的影响。 1. 判断后续反应的反应物。特别是在酸溶、碱溶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浸出率,所用的酸、碱一般都是过量的,则有可能作为反应物参与后续反应或对后续的反应产生影响,如过量的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类的水解。 2. 判断滤渣或尾气的成分。反应物过量,不参与后面的反应,若为难溶于水的物质则成为滤渣;若为挥发性物质,则成为尾气。 综上所述,反应物的量影响着反应的程度和生成物的纯度。因此,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工业生产涉及的化学反应,都要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反应物的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工艺流程问题解决的教学,强化控制“反应物的量”的意识,凸显化学学科的真实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2016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2]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吴建方,江苏省太仓市,江苏省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