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2018-10-30张元祥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愈加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知道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整体观念、系统观念的树立,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结构有效的掌握,了解历史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优化课堂处理好三大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跨世纪人才,作一简单探讨。
关键词:教师;历史;效率
一、 课堂教学与学生学史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怎样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实际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实践告诉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达到效果:
1. 新课导入要讲究技巧性。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历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新课的导入环节十分重要,在这个环节中要注重新课导入的技巧性,要设定出有悬念感的内容,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得学生保持着极高的探索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北朝黄河流域的各族大融合”的教学中,可以将故事的形式进行新课导入,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可以这样讲故事,“在公元494年的某一天,皇帝在洛阳街头看到街上有一个鲜卑族妇女仍然穿着夹领小袖的鲜卑服装,找地方行政长官就大发雷霆,说他办事不力,督查不严,而这位长官急忙辩解‘只是少数人这样打扮,皇帝一听十分恼火,质问道:‘难道要全部那样的打扮才算上督查不严吗?简直就是一言丧邦!这个皇帝就是北魏孝文帝,为何这位皇帝要严令禁止鲜卑妇女穿自己民族的服装,他这样做有何成效?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来开始这一节历史课的内容。”通过这样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能起到很好地教学效果,短时间内专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有意识、有技巧性地导入新课,设置出一定悬念,巧妙地引导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探索精神巧妙地转换成为追求真理的渴望,促使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2. 教师语言要讲究生动性。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语言魅力,将平淡无奇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活跃课堂环境,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实现学生轻松学、简单学的课堂学习效果。
3. 教师板书要讲究明晰性。教师好的板书,能让学生精准地掌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了解教学内容结构与脉络,也能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提高对教学相关内容的进一步的观察和感知,牢固地保持知识记忆,实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充分保证课堂学习质量。
那这样就比较准确又生动地呈现出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过程,明显地提炼出来了“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板书简练,有利于记忆掌握的知识。
所以总结来看,教师的板书要做到简约化、线索化以及规范化。其中简约化是要求教师板书要在浓缩知识点的同时充分体现出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线索化是要求教师板书的点、线、面构成,有助于学生构建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规范化则是要求教师要书写整齐,板书内容排版合理、有序。
二、 课堂教学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明白学生的主体身份,课堂中的教师、教材及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是主导者,引导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他们明白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在历史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进行自身准确定位,退而居于引导地位,让学生占据课堂主体,便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促使学生个人认知能力的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无限探索的过程,进行学习领域和认知范围的拓展,能让学生逐渐成为历史课堂主人。而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又是怎样保证的呢?
首先,教师要做好历史教学备课工作,结合学生学情,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现状与能力水平,进行细致地教学环节设计,确保以学生为主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得以呈现。其次,教师要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设身处地发掘知识的潜在联系性,有效构建出历史知识结构。最后,教师要提高学生对自身课堂主体地位认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 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实现学生自我自觉意识的发展,并走向独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師要不断指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新课改推行以来,学校教育愈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学生“学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并还知道“怎样学”,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终身学习意识的建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于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长期历史教学实践总结出一条指导学生自学的具体方法,就是按照历史内容基本线索要素,进行简要小结的巩固练习,也就是说按照背景(原因)、经过(过程)、历史作用意义(结果或影响)的基本线索,进行历史时间、历史地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历史结果的探索,促使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历史要素的融合,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再经过学生的适量练习,学生就能有效掌握章节具体知识内容。在反复练习中,学生就会自我探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辛苦学的压力,还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触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实现认知上的飞跃,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实现必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其.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和教学体系浅议[J].历史教学,2004(12).
[3]李付堂.学习模块下教材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08).
[4]李建红.整体联系与差异关照:有效认知历史的两大关键要素[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1).
作者简介:
张元祥,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