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8-10-30邓玉万��

考试周刊 2018年8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邓玉万��

摘 要:作为高中学习的基础人文科学,历史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历史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新课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历史老师怎样提高历史课的课堂效率,教会学生学习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掌握合理运用学习方法。本文通过多年历史教学经验反思总结出部分历史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以期对广大师生历史教学及学习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学习历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及多年教学实践,老师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生变化,许多新思想进入教学活动中,让教师们的工作更先进,在现代历史教学与传统教育模式的不断冲突、摩擦之中,传统与先进模式的冲突所带来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这需要我们历史老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反思,以寻找更科学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一、 对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观念的认知

(一) 新课标教学更灵活

传统的历史教育偏向于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介绍,以课本为主要教导依据,形成“老师照课本,学生记课本”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课本内容记忆深刻,延伸到课本外的知识不会学、不会用。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将历史课本当作唯一的依据。

新课程则要求摒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提倡教师依据课本,跳出课本,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原有基础知识上整合知识体系、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能力。

(二) 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对课本知识进行介绍,然后让学生在课堂训练或课后习题练习中巩固书本中学到的内容,其主要目的还是应付考试,以成绩为主。

新课程历史学习中,强调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时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即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从而达到历史学习的目的。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是为学生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三) 新课程标准更注重教学相长、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是老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老师学习如何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过程。

所以在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在此过程中加深彼此间的感情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另外,新课改要求老师摒弃传统教育,创新思维,不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将实际生活中的难题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学理论是否正确,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验证。

二、 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理念特点

(一)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历史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進行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越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就越强,学习效率也会越高。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众所周知,历史课内容都是过去的时空所发生的事情,学生学习历史是对过去史实的认知过程,通过对历史的认知,达到现代化教育的目的,但是,历史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就无法发挥主体地位。

针对这种状况,我巧用多媒体工具,搜集大量影视资料,让学生对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再是凭空想象,可以直观地看到当时的情境,这样,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上来。学生主动性越强,其主体地位发挥的也就越充分。

(二) 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持之以恒学习历史的毅力

现代化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扎实的教育功底外,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教师的自身品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满腔热血地投入到历史科目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新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

(三) 教导学生学习运用合理的学习方式

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学习方式,高中时期学习科目繁多,每个学科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同一学科的不同部分特点也不尽相同。学生的自身状况更是各不相同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想要找到一种适合大众的学习方法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依据一定的学习模式,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其不断优化并完善,使其逐渐符合自身特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为老师,想要帮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并不容易,在我的课堂上,我将不同的学生分为大致类似的几个种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喜欢以课本为依据,无法跳出课本对延伸的知识进行理解,这时我就会基于课本知识进而跳出课本提出问题。

比如,二战时期,世界各国的经济整体发展状况怎样?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经济的发展对战争有什么作用?战争对经济起到什么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无法在课本上找到所有的答案,那么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导其自行思考,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思考

(一) 过度追求“情境化”课堂变“菜场”

教学情境的设定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地创设教学环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但是在历史教学中,有的老师无法合理掌握情境用法,过于追求情境化,趣味性,单纯地为了设定情境而设定,简单机械的理解新理念,运用新教学方式,忽略了历史教学的本质目标,导致历史课堂直接变为“菜市场”。

合理的现代化气息情境设定是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在此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历史教学角度观察思考,由情感认知激发有效的历史学习活动。

(二) 分组讨论,热闹表象下的惨淡

分组教学法作为有效教学方式之一,已逐渐被广大教师应用,分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人、交流技巧、合作意识等能力,是真正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部分老师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教学效果越好,因此,他们刻意追求课堂上热闹气氛,欢声笑语代表课堂气氛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的问题层次较低,问题指向不明,为了讨论而讨论。课堂交流太多,教学缺乏目的性,整堂课的教学匆忙凌乱,缺乏整体性。

有一次学校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王老师的课堂让我印象深刻,原因是课堂上王老师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讲解,整体将学生分成两组,就经济全球化利弊进行辩驳。学生相互之间讨论、发表意见,互相驳斥。

但是,学生的发言内容一直围绕课本中体现出来的知识进行,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争执的面红耳赤,却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半小时的讨论结束后,留给老师讲解、延伸的时间很少,学生讨论中遗留的问题来不及解决。虽然课堂气氛起来了,但是,学生学到的实质内容很少。

(三) 多媒体主导课堂

自从多媒体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的教学难度变小,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这也促使很多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整天忙着将课本搬家,用电脑代替了黑板,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大量视听图画,学生眼花缭乱,无法将看到的内容形成深刻记忆,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时刻谨记,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地位,多媒体只是现代化历史教学的手段,起到辅导教学的作用。老师要时刻把握好双方的关系,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让多媒体主导课堂教学,失去自身地位,只有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四) 教学反思不是做反思型教师

历史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本人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通过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总结以后需要改进的经验,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真正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还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教学观念重新确立。教师不再做讲解者,还要添加理念和理论的引导。

四、 合理利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一) 注重实际提升教学质量

历史课的学习离不开史实,史实离不开生活,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能综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状况,创设历史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与历史知识的关联,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断的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不是枯燥的,也不是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

平时可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加留意,在历史课堂上时时渗透时事。高中生对国家大事都比较关注,在讲到相关问题时可以引入时政辩论游戏,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历史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时事,今日的事情就是明日的历史。结合历史讨论时政,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

(三) 善用多媒体,组织历史教学活动

上边说过,多媒体只是老师教学的辅导工具,善用多媒体是一门非常有技巧的方法,高中历史老师应该多加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等工具,让学生喜欢这种方式,通过多媒体将声、图、视频恰当的结合于一体,让历史课堂生动起来,讓学生主动接受历史。

五、 结语

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它涉及的时空跨度较大,从古至今、国内国外,人文科技等内容丰富多彩,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更行之有效的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老师不断努力的方向。只有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理念,在日常历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历史学习思维,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梁萍云.教学目标设计新论[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6(1).

[2]苏万青.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1).

作者简介:

邓玉万,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