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识腕带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18-10-30陈分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用体会

陈分

【摘 要】目的:探讨标识腕带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应用体会。方法:将使用标识腕带和未使用标志腕带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身份识别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身份识别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实行标识腕带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避免因身份识别错误引起的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规范化医疗管理,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腕带标识;留观患者;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197-01

现代医疗系统中,标识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住院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标识腕带在门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却没有得到重视,我科从2017年1月至今对急诊留观患者进行标识腕带管理,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腕带,将标有患者重要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科室)的标识腕带系在患者手腕上,能保证随时随地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内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留观患者175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9960例(56.85%),女7560例(43.15%),年龄14~90岁,统一佩戴标识腕带。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留观患者20101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1369例(56.56%),女8732例(43.44%),年龄14~92岁,未佩戴标识腕带。2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1,P=0.571>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身份识别方法,观察组除了采用常规的身份识别方法外,增加标识腕带这一重要身份识别方法。具体用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2.1 标志腕带的介绍 腕带属于一次性消耗品,免费提供病人使用,一人一带,由无毒、柔软、防过敏的医疗专用塑料制成,表面光滑,书写方便,两端有固定的一次性可调式纽扣。

1.2.2 应用范围 所有留观患者统一使用绿色手腕带,无特殊情况时统一佩戴于病人的左手腕,有特殊情况时(如左手臂缺失,左手臂局部皮肤异常)可佩带于右手腕,便于管理。

1.2.3 填写 由接诊护士与患者或家属确认信息无误后填写清楚患者的科室、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书写时要求使用圆珠笔或记号笔,不能使用中性笔或钢笔。

1.2.4 应用要求与注意事项 接诊护士再次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佩戴于患者相应部位。佩戴时要求松紧度适宜,以能容纳一根手指为宜,这样既能防止手腕带过松而脱落也能防止手腕带过紧而影响血液循环,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标识腕带的使用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标识腕带的重要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使用过程中避免因患者或家属随意调换、涂改或拆除标识腕带而导致错误的身份识别。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标识腕带佩戴部位的观察,保持皮肤完整,局部血液循环良好。离院时由护士拆除。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方法使用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使用SPSS 2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身份识准确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99.95%(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9.98%,高于对照组98.54%(P<0.05)(见表2)。

3 讨论

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院工作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1]。病人标识腕带的使用是一项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是护理工作的创新成果,也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方向[2]。临床工作中,标识腕带广泛应用于住院患者中,但是在留观患者中的使用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标识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之一能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准确性,降低或杜绝因身份识别错误引起的医疗差错的发生,增强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获得医患双方的一致好评。

3.1 提高了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通过核对腕带上的信息,更好地落实了查对制度,确保患者的安全,体现了有效执行查对制度防范差錯的重要性[4]。护理工作具有瞬间性、连续性、细节性、被动性、频繁性等特殊性,决定了护理查对制度的必要性及有效执行查对制度防范差错的重要性。护理行为多为瞬间动作,很少留下任何实体可供评估,而腕带应用于严格、有效的查对环节,有效提高了识别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3.2 优化了规范化管理 标识腕带管理更加优化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它为准确识别急诊留观患者身份提供了可靠的辅助工具,有效地避免了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引发的医疗差错,最大限度地优化管理效率,是急诊科乃至整个医院规范化医疗管理的方向。

3.2 优化了护理安全管理 患者身份的正确辨别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有效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证[3]。护理三大核心制度之一的查对制度明确指出护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即操作前、中、后查,“八对”即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年龄、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广大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但是在急诊留观患者这个特殊群体中,有些时候并不是因为护理人员责任心缺失引起一些问题,而是由于留观室人员嘈杂,老年、危重、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多,护理人员按着传统的方法进行核对时,由于口音不同而误答或是由于听力下降,听不清楚而误答或是由于姓名相似听错而误答或者是由于床尾卡被恶意或无意中调换这些都增加了查对制度的难度。在留观患者中普遍使用手腕带管理,在护士与患者交流这项主观核对的方法上又增加了手腕带标识识别的客观核对方法,能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识,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感,提高了对护理行为的依从性,优化了护理安全管理。

3.3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由于急诊患者病情多急危重,患者过来就诊,都希望尽快的得到关注和救治。而护士在采集信息,为患者佩戴标识腕带的过程中,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告知标识腕带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满足了患者对信息的需求,使其感到被重视,减轻了患者的焦虑紧张心理,提高了急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4 标识腕带的不足 腕带标识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标识腕带采用手写方式填写患者信息存在以下缺陷:手写资料可能由于字迹潦草不宜辨识导致护理人员无法获得准确信息;使用笔类必须为圆珠笔或记号笔,而常用的中性笔及水笔字迹易被抹花;反复书写、核对、佩戴、解释都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和患者的等待时间。

4 小结

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而医疗安全管理中,护理管理的安全是重中之重[4] 。建立一个更为完善、安全的查对系统是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标识腕带可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也可有效避免差错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形成良好的医疗环境,是医院规范化、信息化、安全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孝洁,张真真.标识腕带在急诊患者中应用的重要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6):2222~2223

[2] 宁蒙蒙.腕带标识在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 ,09:5091

[3] 喻红. 红色腕带标识在急诊患者应用中的体会[J].医学前沿,2015 ,5(1):80-81

[4] 陈彩林,王玉珍,刘淑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J].家庭护士,2007,5(3C):74~75.

猜你喜欢

应用体会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应用体会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应用体会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PBL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