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苓散症组方思路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案例

2018-10-30张志文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儿推拿

张志文

【摘 要】五苓散是《伤寒论》经典名方,本人运用五苓散的组方思路指导小儿推拿临床实践,用其法理,而用小儿推拿手法代其方药,在临床上收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五苓散症;小儿推拿;应用案例;五苓散证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A242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122-02

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适用于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此方首见《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为: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其归纳的经典方证有: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72);伤寒汗出而渴者(73);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15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386);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金匮要略》);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金匮要略》)。

以上可见,口渴而小便不利,是五苓散证的关键指征。笔者在近些年的临床实践活动中,利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多例小儿五苓散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结合病例报告如下,望对同道能有所启发。

1 小儿胃肠型感冒

李**,女,25个月,两天前开始出现鼻塞 ,打喷嚏,体温37.4度等症状,昨夜泻下水样便4次,今上午又泻下4次,小便少,舌淡苔白厚,指纹淡。辨证为风寒外感,水湿内停,气化失常。治当健脾祛湿,兼以解表。若用中药处方应当为五苓散。小儿推拿处方用一窝风,外劳宫,取、清天河水,顺逆内八卦,清胃,补脾,清小肠。推拿一次后一日大便仅两次,但仍不成形,鼻塞流涕等症状减轻。按照原方法推拿三次后,诸症皆除,病愈后未复发。

2 小儿秋季泻

秋季泻是多发于秋冬季节的小儿常见腹泻。西医诊断多为感染轮状病毒所致。常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三多,即大便量多、水分多、排便次数多。为自限性疾病,若处理不及时,容易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肾常不足,容易感受湿邪,使脾胃功能出现障碍,而出现泄泻。《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湿盛则生飧泄。《难经》云:湿多成五泄。皆直言病因,故笔者认为,小儿秋冬季节脾胃易受寒湿所困,故小儿秋泄系脾肾两虚复感寒湿导致肾虚无以暖脾,而致脾运失常发生泄泻,与一般的小儿泄泻有显著的不同。故五苓散加味温肾健脾之中药,加之五苓散本身之化气利水的功效,故可以用以治疗本病。

病例:杨某,男,10个月,2016年11月16日初诊,二十多天前因腹泻水样便而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诊断为秋季泄泻,用药多日不愈。患儿腹泻水样便,每日10-15次,且量多,神疲納少,呕吐腹胀,舌淡苔白,指纹淡红,此脾肾内虚,外受寒湿,湿邪困脾,发为泄泻,治当温肾健脾,升清降浊。若用中药应处方五苓散加味。小儿推拿处方为:二马,外劳,揉板门,清胃,补脾,清补肺,补肾,分阴阳,清小肠。推拿四天后腹泻停,呕吐止,告痊愈。

3 婴儿吐奶

李某,男,一个半月,2017年3月初诊,妈妈自述孩子十来天之前受凉后,每次哺乳过程中都有有溢奶现象,观察患儿精神尚佳,偶尔哭闹,体型偏胖。笔者想到《伤寒论》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吐奶应也属于水逆的范畴,故应诊断为五苓散证。小儿推拿处方:一窝风,清胃,补脾,平肝,清心,清小肠,揉三阴交。推拿一次后溢奶减轻,推拿三次后痊愈。

4 小儿咳嗽

袁某,女,6个月,孩子家长叙述孩子于两个月前感冒后开始咳嗽,打针吃药经久不愈,查体示:咳喘,伴出冷汗,喘促,声哑,喉间痰鸣,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腻厚、舌苔有齿痕。初诊为虚寒型咳嗽,用以温肺化痰的小儿推拿手法。前三次症状减轻,但是后几次疗效不显。笔者结合孩子体型偏胖,痰多,舌苔白腻、舌体有齿痕等特点,虽无小便不利之症,但患儿显然体内湿气重,痰湿一家,若用五苓散健脾通阳,渗利水湿,湿去则痰不生。小儿推拿处方:外劳,一窝风,清胃,补脾,清肺,分阴阳,清小肠,揉小横纹。推拿四次后咳嗽止,痰鸣音消失,舌苔恢复正常,告痊愈。

体会

五苓散既能用于热证,也能用于寒证。其热症形成的机理在于表邪化热,消灼津液;其寒症形成的机理在于水饮内停,闭阻阳气。小便既是机体的代谢产物,也是寒热病邪的载体,故小便通利既有通阳之功,又有泄热之效。对于热证来讲,水道得通,热邪就能随小便而解;对于寒证来讲,水道得通,则寒邪有排出之路,阳气有运转之机。即叶天士所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也。”对于五苓散的作用机制,《金匮要略》总结为:利小便,发汗。腠理开则气化行,气化行则水道利,水道利则热随溺解,寒随溺消而病愈。故五苓散能同时用于寒热两证的机理就是在于利小便。应用于小儿推拿临床,我们可以借鉴五苓散的组方思路,用一窝风代替桂枝,用清小肠来利水渗湿。虚寒证加补脾,外劳宫(或二人上马);热症可以加清心,平肝,退下六腑等。

参考文献

[1] 刘清平.加味五苓散治疗肾炎水肿的观察[J].海南医学,2003,(9).

猜你喜欢

小儿推拿
加减参苓白术散配合小儿推拿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0例
浅谈小儿推拿发展及现状
推拿治疗小儿斜视案例及分析一则
崔氏特色推拿手法治疗儿童便秘经验总结